【知识文档】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概述
一、巴塞尔委员会与新资本协议
巴塞尔银行监理委员会(The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简称巴塞尔委员会,是由10大工业国的中央银行于1974年底共同成立的,作为国际清算银行的一个正式机构,总部设在瑞士的巴塞尔。该委员会于1975年2月召开首次会议,随后每年定期召集四次会议。委员会成员由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卢森堡、荷兰、瑞典、瑞士、英国、美国和西班牙组成。2009年3月11日,巴塞尔委员会决定吸收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金砖四国)和澳大利亚、韩国、墨西哥为该组织的新成员。至此,巴塞尔委员会成员扩大为20国。巴塞尔委员会通过制订一系列协议、监理标准与指导原则,完善与补充单个国家商业银行监管体制的不足,对稳定国际金融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俗称“巴二”)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也称为1988年旧协议或巴一)的基础上制定的第二版国际银行资本协议,在经历了长达5年的修订后,于2004年6月正式推出。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国际活跃银行的实践为基础,详细地阐
述了监管当局对银行集团的风险监管理念和方法建议,针对以资本管理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提出了银行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并通过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约束,来激励商业银行建立完整而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以达到保证全球银行体系稳健经营的目的。
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较《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变化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是《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修改版,新资本协议的出台完全替代了《巴塞尔资本协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汲取了国际金融业的经验和教训,在原《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比《巴塞尔资本协议》更具前瞻性,同时也更注重各种因素的平衡和协调。
从整体结构上看,《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清晰确定了三大支柱内容:第一支柱是最低资本要求,即要求银行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量化,使得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第二支柱是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即监管机构应该根据银行的风险状况和外部经营环境,要求银行保持高于最低水平的资本充足率,覆盖剩余风险;第三支柱是市场纪律,即要求银行通过充分及时的信息披露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其中第二支柱是第一支柱有效的配套实施手段,第三支柱是对其他两大支柱的有效补充。
在最低资本要求方面,一是在旧协议涵盖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二是为三大风险的计量规定了由简到繁的几种方法,提高了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度,也为银行的风险管理留下了充分的自由空间。
在风险覆盖方面,强调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在第一支柱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计量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支柱其他风险。包括第一支柱未完全覆盖的风险,如:集中度风险;第一支柱未覆盖的风险,如: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等。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仅为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统一框架和标准,同时也为各国及地区的银行监管当局提供了有力的监管工具和标准。据调查,有88个非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国家(或地区)准备实施新资本协议,加上巴塞尔委员会成员国,计划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国家已超过100个。
三、《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及其主要变革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全球银行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暴露出目前银行业在监管和新资本协议中的诸多不足。在此背景下,近年间,巴塞尔委员对现有的金融监管框架进行了反思和修订。基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资本和流动性的监管改革提议,以提升银行业吸收由金融或经济压力造成冲击的能力,被业界称为“第三版巴塞尔协议”(俗称“巴三”)。《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补充,二者要统筹兼顾,同步推进实施。
《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在新协议基础上,一方面旨在增强银行和银行体系稳健性,另一方面旨在完善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在增强银行和银行体系稳健性方面,《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提高了银行资本基础的质量、一致性和透明度,扩大了资本框架的风险覆盖面,
基于适当的评估和校准将杠杆率纳入第一支柱,并推动银行在经济上行期建立超额资本用于经济下行期吸收损失,降低亲周期效应,使得银行体系更加稳定;在完善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方面,《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统一了全球流动性监测最低标准,包括覆盖30天的流动性覆盖率、一个长期结构化流动性比例,以及一套监测指标等。
四、《第三版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要求
(一)最低监管资本要求
《第三版巴塞尔协议》规定监管资本由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构成。核心一级资本不得低于风险加权资产的4.5%,一级资本不得低于风险加权资产的6.0%,总资本不得低于风险加权资产的8.0%。
一级资本是银行持续经营状况下吸收损失的资本,由核心一级资本和其他一级资本构成。核心一级资本:包括合格的实收资本或普通股、已公布的合格储备、少数股东权益可计入部分等相对长久且可以自由支配的资本项目;其他一级资本:主要指合格的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和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二级资本是破产状况下吸收损失的资本,包含合格的二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中长期次级债等)、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固定资产重估准备(不包括房地产价值的正向波动)等。
(二)留存超额资本要求
留存超额资本是金融监管当局要求银行持有一定数额的高于最低资本要求的超额资本,用于吸收严重经济和金融衰退给银行体系带来的损失。留存超额资本旨在确保银行在非压力时期建立超额资本用
于发生损失时吸收损失。留存超额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2.5%。
(三)逆周期超额资本要求
逆周期超额资本旨在确保银行业资本要求要考虑银行运营所面临的宏观金融环境。当各国监管当局认为信贷增长过快及系统性风险迅速累积时,应使用超额资本确保银行体系有资本缓冲抵御未来的潜在损失。逆周期超额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0%-2.5%,取决于监管当局对于系统性风险累积程度的判断。
五、其他指标说明
杠杆率
杠杆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有关规定的一级资本与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率。 计算公式:%额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减项一级资本-一级资本扣杠杆率=100
流动性覆盖率(LCR )
流动性覆盖率是指银行在监管当局设定的流动性严重压力情景下,无变现障碍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对其30天期限的流动性需求的支持能力。 计算公式:
日的资金净流出量未来高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覆盖率=30 净稳定融资比率(NSFR )
净稳定融资比率是指银行在监管当局设定的流动性严重压力情景下,在未来1年内,可使用的稳定资金来源对其表内外资产业务发展的支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