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系统个人工作总结篇一:文体局个人工作总结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为推动文体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全县文化、新闻出版、体育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整合资源、城乡互动、科学发展、双手齐抓、提升品位”为工作思路,全县文体工作者上下一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管理工作(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队伍素质。
我局以搞好“争创全省‘三级联创’示范县”、“争创和谐支部”为契机,狠抓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全系统党员和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思想业务素质、服务群众的本领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今年局机关慰问贫困户10户,困难职工14户,共送去物质和现金10800元,为“5.12”特大地震捐款50000多元,职工义务献血1900毫升。
(二)加强内部管理,搞好效能建设。
我局根据上级安排,结合自身特点,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加强内部管理和机关效能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了文体系统发展软环境。
一是建立权责利捆绑方案,全系统建立个人绩效档案机制和量化工作评估机制,年初我局与直属单位和各乡镇综合文化站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二是制定了重点工作方案,年初将文体系统全年各项重点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并装订成册。
三是实行周内工作安排,落实、检查验收通报制。
四是建立阳光作业方案,规范办事程序。
五是严肃了工作纪律,树立典型,批评后进,对个别单位负责人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
五是搞好了综治、稳定、安全、工会、计生、爱卫、精神文明、档案、宣传报道等各项工作,办文体简报66期、被省市县宣传媒体采用21篇,市、县长热线办结率和政务信息公开均率均100﹪。
六是妥善处理各种信访问题和解决各类遗留问题,做了公园内文化馆的拆迁工作,对160余名原乡镇电影放映人员的信访问题积极进行了处理。
通过这些措施,开创了文体系统工作新局面,确保文体系统的安全稳定。
二、业务工作(一)文化工作1.基层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今年,我县积极搞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已将镇纳入综合文化站建设,正在积极规划建设。
建成农村书屋40家,正在待省新闻出版局统一配送书籍。
建国家级特色文化之乡1个(石桥镇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特色文化之乡”),建市级特色文化之乡4个。
2.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今年来,承办春节团拜会文艺演出、元九登高文艺演出、三级联创迎省上检查文艺演出、“县记忆”摄影作品展、科技文化法律卫生四下乡文艺演出、化工园区庆典文艺演出、文体惠民文艺演出、州市第二届清风颂文艺演出、州市第二届记者站工作会议文艺演出、州市“5?1”劳动节文艺演出、州市老年合唱比赛、“军民心连心.共创双拥模范城”文艺进军营文艺演出、州市诗歌之乡命名仪式文艺演出等各类大型文化活动11次,开展送文体下乡活动10次。
县文工团深入乡镇、厂矿、学校、军营、社区演出文艺节目72场。
县文化馆巴山民乐团为群众演出100余场,其中5月18日与市民盟联合在市中心广场举行的赈灾义演,观众近万人,募得捐款4万元送往灾区。
全县各乡镇宣传文体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了各类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180次,观众17万人次。
尤其是石桥的烧火龙等文化活动富有特色,影响很大。
篇二:文化系统上半年工作总结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要求和安排部署,以打造凤鸣全国文化旅游名镇为目标,以建设周文化大景区和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重点,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比拼争先,狠抓落实,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丰富载体,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一是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正月在县城举办了“龙腾周原、舞动和谐”春节锣鼓社火游演,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活跃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五月底,组织承办了全县深化“三问三解”活动、推进和谐岐山建设知识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坚持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指导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城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二是文艺创作欣欣向荣。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鼓励和组织全县文艺工作者坚持“三贴近”原则,积极创作书法、绘画、摄影、楹联、诗歌、散文、小说等文艺作品,在市以上刊物已发表或获奖250多篇(幅)。
三是文化下乡丰富多彩。
春节前,组织书画工作者为群众义务写春联3000多幅。
先后在龚刘村、太子村、小强村、双桥村、妙敬村等10个村开展了送书下乡活动,共送书1000多册,送致富信息200多条,深受群众欢迎。
4—5月,开展了“三秦书月、书香岐山”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县掀起了读书热潮。
上半年流通借阅图书20000多册次,送戏190场,送电影800余场,举办书画展览6期,极大地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四是加大文艺骨干培训力度。
与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市舞蹈家协会联合,相继在县图书馆举办了宝鸡市县(区)图书馆第一期业务骨干培训会、“青少年国学经典背诵”讲座、文学创作座谈会,在五丈原社区文化中心举办了中华传统文化公益大讲堂,在县文化馆、蔡家坡文化馆分别举办了群众文化辅导员座谈会,在周原广场、蒲村镇、蔡家坡镇岐星村、赵家村、西机举办了广场舞和秧歌培训辅导,共培训镇村文化骨干和群众3700多人。
五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快速推进。
积极争取文化专项资金,不断改善文化基础设施。
县文化馆新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设臵了多功能厅,硬化了室外活动场地、开办了凤鸣大讲堂,蔡家坡文化馆启动400平方米钢构展厅建设工程、开办了文化大讲坛,两个文化馆增添了音响、乐器、投影仪等配套服务设施,均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
县图书馆改造了办公场所,增添了书架、电脑等配套服务设施。
文化馆、图书馆按免费开放要求公示了开放项目,免费开放工作进展顺利。
半年来,文化馆、图书馆共累计投入资金50余万元。
不断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努力改善农村文化活动条件,今年为凤鸣镇城北村、南吴邵村等40个村文化室配备价值20余万元的乐器、锣鼓、秧歌服等文化器材,建设了凤鸣镇北寨子村、蔡家坡镇龚刘村、雍川镇王家村等10个数字农家书屋。
目前,已经建成镇综合文化站10个,村文化室65个,农家书屋93个。
六是非遗保护工作成绩显著。
坚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研究、申报、宣传和保护工作,岐山天缘食品有限公司被命名为省非遗项目农家醋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单位,王云飞被公布为省非遗项目王氏皮影代表性传承人。
同时深入调查,完善资料,向省市申报了第三批省级非遗项目岐山擀面皮、农家醋、王氏皮影制作技艺五年保护规划及项目补助申报书,积极争取专项保护资金。
向市局报送了市第二批非遗名录及传承人图典资料。
在县城、蔡家坡开展第七个全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邀请皮影艺人李东成现场展示皮影艺术,举办徐引娣剪纸艺术作品展,当日共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制作非遗宣传牌30多个,展示实物200余件,提升了群众对我县非遗项目的知晓率。
七是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组织执法人员积极参加省、市法规培训2次,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执法能力。
2-3月份对全县180多家文化经营户进行了年检换证工作。
2月份召开了文化市场经营户培训会,签订文化市场安全责任书100份。
成立县“扫黄打非”领导小组,下发全县“扫黄打非”实施方案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规范净化文化市场。
积极建立网吧管理工作机制,认真执行网吧管理制度,严厉查处网吧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半年来开展日常检查140余次,出动人数300多人次,联合执法4次,查缴非法出版物350册、光碟150多张、批评教育违规经营户30余家,责令停业整顿4家。
在网吧、学校、家庭、社区大力推广“净网先锋”绿色上网软件,同时严格控制网吧总量,调整存量,优化结构,大力推进网吧经营连锁化。
二、重视宣传,广电事业稳步发展一是切实抓好宣传工作。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喉舌,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精心办好《岐山新闻》,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快“四县”建设步伐。
认真策划,提前制定方案,全面、顺利地宣传报道了年初“两会”工作。
配合创文工作,积极营造创文舆论氛围,设立曝光台,对不文明行为进行了曝光。
全面报道招商引资、保障性住房、建材工业园、汽车工业园等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大力宣传经济社会建设新成果。
半年来共编发稿件1900多篇,制作、播出《岐山新闻》95期。
在全市优秀稿件评比中,有11件分获一、二、三等奖。
二是不断提升节目质量。
坚持深入一线,广泛征求意见,创新节目形式,提升节目质量。
先后开办了《和谐岐山大家谈》、《惠民政策乡村行》、《走进百姓》等一批题材新颖,赏心悦目,贴近群众的栏目,及时反映了群众生活,弘扬了社会风尚。
在二套节目中新开办了《快乐才艺》栏目,展示个人风采,节目新颖独特,参与性强,深受社会各界欢迎。
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平安纵横》栏目进行升级,增设了《以案说法》板块,提高了节目质量收视率。
三是全力做好安全播出工作。
成立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做好设备的日常检修、维护工作,保证了设备正常运转;修订完善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加强对安全播出工作的领导,明确了岗位职责和要求,保证信息畅通;建立完善安全播出重大事件和事故上报制度,实现安全播出工作快速准确的调度指挥。
半年来广播电视设备运行良好,节目播出安全,共播出3276小时,转播中一、中七节目各3276小时,实现了安全播出零事故。
三、夯实责任,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加大一是强化文物法规宣传。
组织文保干部职工及全县所有文保员扎实学习了《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
安排人员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种培训,在各文博单位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执法知识竞赛和业务技能比武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文保意识、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
各文博单位,利用古庙会、“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文物保护宣传月,集中举办培训班、开辟广播电视专题栏目、上街宣传咨询、印发宣传资料,大张旗鼓地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半年来共培训干部职工800多人次,印发宣传资料5000多份,刷写宣传标语、悬挂横幅300多条。
结合日常田野文物检查,深入遗址区,上门走访,积极座谈,向群众宣讲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以及大遗址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激发了广大群众自觉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热情,营造了良好的文物保护氛围。
二是夯实文保责任。
年初成立岐山县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双轨一体”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层层签订《文物安全保护目标责任书》,制定完善《文物安全预案暨突发事件处臵办法》。
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各文博单位的文物保护区域,夯实了大遗址的保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