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近代杰出人物榜(一)重慶近代杰出人物榜(一)2008年05月12日星期一21:301程德全(1860--1930)字云楼,云阳人。
1888年乡试未中,赴黑龙江入幕府。
甲午战争后,以功叙候补知县。
未几,复调回黑龙江任营务处总办,奉命与俄罗斯侵略军交涉,颇富胆识,升道员。
1905年署黑龙江将军,建省后改巡抚。
1909年后任奉天,江苏巡抚。
武昌起义爆发,全力镇压,并宣布立宪,以抵制革命。
1912年见大势已去,便宣布江苏独立,自任都督。
袁世凯窃国,又抗拒讨袁,弃督军之职,逃遁上海,以礼佛为事。
箸有《程中辰奏稿》,《抚吴文牍》等。
2 方敬(1914—)万县人。
1933年入北京大学外语系。
毕业后,从事外语教学和外国文学的研究、翻译工作。
1938年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先后参加编辑《工作》半月刊、《时代周报》和《大刚报》文艺副刊,1949年后,历任西南师范学院教务天、副院长,《西南文艺》、《红岩》编委,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等。
译有托尔斯泰的《家庭幸福》、《伊凡。
伊里奇之死》,狄更斯的《圣诞欢歌》等。
3方文培(1899—1983)梁平人。
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生物系。
1937年获美国爱丁堡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
1948年应邀赴美哈佛大学讲学。
曾在四川大学任教。
后任《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委员,问川植物学会理事长等。
先后发表40多篇植物分类学的科研论文。
论著有《中国橱树科再志》、《近时所采的中国杜鹃》等。
用大半生时间、采集了50万件标本。
编著的《峨眉山植物图志》引起国内外植物学界重视,并获美国皇家园艺学会银质奖章。
1978年受四川省科委委托主编《四川植物志》。
4方药中(1921—)重庆人。
三世业医。
1940年拜陈逊斋为师。
1952年入北京医学院学习西医。
后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教授、副主任。
对祖国医学理论,特别是经典著作有较高造诣。
在统一辩证论治方法和步骤问题上尤多贡献,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肝、肾病治疗。
著有《医学三字经浅说》、《中医基础理论通俗讲话》、《辩证论治研究七讲》。
5冯天铭(1909—)万县人。
193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
1936年回川,先后任职于四川稻麦改进所、农业改进所,后任华西协和大学农学系教授。
1949年后任川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作物系主任,省农学会副理事长等。
曾选育出水稻良种“川农422”,小麦良种“川麦19”、“川麦20号”等。
参加编写《中国小麦品种志》,撰有《四川小麦地方品种抗旱性研究》等。
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培养专业人才上做出了贡献。
6 付炳犀(1832--1891)字子鹃,涪陵人。
1865年进士内阁中书。
历任云南各县知县,五次任云南乡试同考官,并任《云南通志》总纂。
学识渊博,淹通经史,工诗文,善书法,文名遍播滇黔。
箸有《薇云山馆杂存》,与人合纂《涪州志》16卷,《续修涪州志》12卷。
7 付润华(1907--1975)字天正,长寿人。
自幼习幻术,遍访名师,终成大家。
1943年组织中国环球幻术学社,名声大振,成为我国四大魔王之一。
建国后,历任新中国幻术歌舞团主任,上海魔术团总导演等。
箸有《中国魔术史》,《中国杂技史》等。
8何洛(1911—)笔各何鸣心,丰都人。
1929年赴日,入早稻田大学经济系学习。
在日本参加中共所领导的左翼文艺研究会,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文艺理论。
1931年回上海参加左联和抗日活动。
次年被捕入狱。
1937年出狱赴延安,先后在中央党校,马列学院,鲁迅艺术学院等任教。
1949年后转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至今,主要从事文艺理论教学和研究。
著有《李凤莲》、《论现实主义的成长及其发展》等。
主编《延安文艺丛书》、《文艺理论集》、《实践美学概论》等刊物。
9何其芳(1912-1977)万县人。
1935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38年夏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主要从事文艺理论批评工作。
1944-1947年,曾两次被派到重庆工作,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日报》副社长等职。
1949年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等职。
著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等;散文集《画梦录》等;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关于写诗和读诗》、《文学艺术的春天》等。
另有《何其芳选集》两种。
10何文俊(1907-1966)重庆人。
1929年毕业于华西大学生物系,1930年为燕京大学研究生,1935年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助教,1936年为美国衣阿华农工学院研究助教、讲师,并获哲学博士学位,1941年回国。
历任华西大学教授、农业研究所所长、理学院院长,四川大学教授、植保系主任,西南农学院教授、院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科教工作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植保学会理事长,中国植保学会理事等。
长期从事植物病理的教学、科研工作。
著有《植物病理学基础》,论文有《土壤寄存病菌侵染玉米根部的研究》、《中国西南区小麦锈病》等。
11 黄墨涵(1883--1955)原名云鹏,永川人。
早年毕业于成都东文学堂和日本早稻田大学,1911年在上海参加章太炎发起的中华民国联合会,并参加创办《大共和日报》。
1913年3月,任国会众议会议员。
历任中国公学大学部校长,浚川源银行总经理,四川省财政厅长,四川省法治室主任,聚兴诚银行代总经理等。
1945年参与筹建中国民主建国会,任常务理事兼财务组主任。
建国后,历任相辉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四川省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员会常委,重庆市副主任委员。
编撰《四川财政录》,译有《财政学》一书。
12 龚志贤(1900--1984)巴县人。
自幼习医,1932在国医传习所和国医药馆。
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中医科副科长,国家卫生部中医司科长兼北京医学院中医主任,重庆第一中医院副院长,重庆中医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1963年指导研究的中医药治疗盛于盛炎获重大成果奖。
撰有《中草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出血疹的中医论治》,《黄志贤临床经验集》等。
13 江泽民(1903—1989)原名江克明。
在苏联和新疆曾用马斯洛夫和吴德铭等名。
江津人。
青年时代考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1921年赴法勤工俭学,入沙洛瓦劳动大学动力机械系,1926年毕业。
获工程师文凭。
后由中共旅欧支部派往莫斯科在中山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党的建设等。
曾在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制造厂工作。
任东北军区军事工业部副部长、部长。
中国驻苏联大使馆第一任商务参赞,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局副局长,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副经理等。
论著有《经济建设与科学研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拖拉机和农业机械的展望》、《留法、比14 赖以庄(1891--1966)名肃,巴县人。
早年入川东师范学堂,受业于赵熙。
1910年加入同盟会。
1914年后,历任川东师范学校,重庆大学等校教授。
建国后,任西南师范大学教授。
学识渊博,长于古文和诗词。
曾参与编篡《巴县志》。
15 李伯钊(1911--1985)女。
笔名戈丽。
重庆人。
1926年赴莫斯科孙逸仙劳动大学学习,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文委书记、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文联委员、作协会员、北京艺术剧院院长等职。
著有《歌剧集》、《红棉袄》、《长征》(合著)、《赤卫队之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等歌剧以及《战斗到夏天》、《老三》、《母亲》、《华树沟》等话剧。
16 李定一(1919--)字方中。
铜梁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
1946年赴欧美研究,1953年在台湾大学历史系任教。
1963年赴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
1975年返台任教于政治大学历史系研究所。
著、译、编有《中国近代史》、《中美早期外交史》、《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近代史论丛》(与他人合辑)、《俄罗斯源流考》、《世界史纲》等。
17 李怀义(1900- )重庆人。
1925年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教育系、英语系,获文学士学位。
1930年起历任华英中学、华西高中校长,西南师范学院教授等。
1946年赴美,在美国纽约叙拉古大学教育研究学院任研究员,同时在该校举办中文训练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四川省农科院英语培训班主任。
从事教肩工作近六十年,在培育人才、英语专业人才斥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贡献。
18 李肇特(1913—)巴县人。
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9年获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历任《解剖学报》主编等。
致力于组织化学,特别是神经内分泌对机体疾患自愈过程的调控作用的研究。
主编有《磷脂对细胞的作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组织分册》等。
19 李新字元应,宋陵井监治(今仁寿)人。
元进士。
元符末以上买抵罪,置州县三十余年。
善诗、文。
才思敏捷。
刘尝荐于苏轼,命赋墨竹,口占一绝,立成。
其诗气格开朗,元南渡后之音。
其文章亦多有俊迈可涌之作。
著有《跨集》。
20 李亚农(1906--1962)又名李旦丘。
江津人。
1916年留学日本。
1933年回国后曾任中法大学教授、上海孔德研究所研究员.新四军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华中建设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华东研究院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上海史学会主席等.曾创办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长期从事对甲骨文,金文和中国古代史研究.著有铁云藏龟零拾》,《金文研究》.《中国的奴隶制和封建制》.《西周与东周》及《李亚农史论集》等序号人物介绍21 刘国亚(1919-- )别名亚襄.武隆人。
早年考入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习油画,曾任重庆巴特隆美术社社长,西南美专西画科主任,皿川美协常务理事等。
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
作品有《乞妇》、《育婆》、《红军到了川北》、《飞夺沪定桥》等。
22 刘盛亚(1915—1960)笔名sy,重庆人。
1935年赴德留学,回国后参加进步的文化救亡活动。
创办《文艺后方》周刊,筹办群益出版社,编辑《中原月刊,主编《星期文艺》,担任《西方日报》副刊主笔。
1949年后,从事专业创作,并任西南师范学院教授等。
著译有《夜雾》、《幼年》、《木工黄荣昌》、《水底捞船》、《蔡特金传》、《歌德诗选》、《海涅诗选》等。
23 刘诗白(1925-- )万县人。
194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四川财经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副院长、院长。
西南财经大学校长。
兼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会会长、四川省社科联副主席、民盟四川省委副主任、四川省政协委员,并担任过《中国大百科全书》常务编委等。
著有《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若干问题研究》、《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探》等。
24 刘淑芳(1926—)云阳人。
1949年毕业于重庆西南美术专科学校音乐科,并留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