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评价

教学设计评价


导入、主体、结尾、评价4阶段
(2)按工作对象划分的教学策略 组织策略、授递策略、管理策略
9.6.1 教学策略设计
2.自主学习策略
(1)支架式教学策略
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
(2)抛锚式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
(3)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
(4)启发式教学策略
9.1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

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 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需求和教学问 题,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通过评价不断修 改和完善方案,以优化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绩效 的一种可操作过程。

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为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蓝图"
9.1.1 教学设计的层次
– –
9.4.1 学习内容分类

认知策略

学习者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能力 表现在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身体运动中,是习得能力

动作技能


态度(情感)

指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9.4.2 我国教学设计对学习内容分类

事实类内容 概念类内容


原理类内容
技能类内容

学习风格类型



具体─序列型风格
抽象─序列型风格
具体─随机型风格
抽象─随机型风格
9.3.2 学习者分析的主要内容
3.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
(1)初始能力分析的内容
①预备技能分析
②目标技能分析 ③学习态度分析
(2)确定初始能力的方法
了解法 预测法
预测的形式

预备技能测试、目标技能测试、态度测试

学习需要分析

– –

学习需要分析主要工作
– – –
9.2.2 确定学习需要的方法

内部参照分析法

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以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或工 作要求)对学习者的期望与学习者学习(工作)现状作比 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 分析方法 根据机构外社会(或职业)的要求来确定对学习者的期望 值,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学习者学习的现状,找出差距,从 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根据自身期望值衡量自身学习的现状,找出差距,从而确 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声像记录分析法
计算机考查法
9.6.3 信息化教学方法
6.模拟训练法

利用计算机等媒体模拟特定的工作环境而进行实验、 训练的教学方法。 为启发学习者的思维和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 师与学习者围绕某个实际问题而进行的教学方法
9.5.3 国内对教学目标的研究
9.5.4 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

ABCD法
– – – –
对象(Audience) 行为(Behavior) 条件(Condition) 标准(Degree)

小学三年级学习者,能在20分钟内,默写三首古诗,准确率 达90%以上。

内外结合表述法

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陈述学习目标,以反映学生理解、 应用、分析、欣赏等内在的心理变化,然后再列举能够反 映上述内在变化的行为
问题解决类内容
9.4.3 学习内容分析的基本方法

归类分析法


图解分析法
层级分析法 信息加工分析法 卡片法 概念图法
9.4.3 学习内容分析的基本方法
1.归类分析法

把与单元目标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恰当分类,形 成有意义的知识结构 较适合于言语信息的学习任务

2.图解分析法

用直观形式揭示学习内容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内 容分析方法

外部参照分析法


自身需要分析法

9.2.3 学习需要分析的基本步骤

规划

确定分析对象,选择分析方法,确定收集数据的技术和选择 参与学习需要分析的人员 收集数据时,应考虑样本的大小和结构 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并根据经济价值、影响、呈现的频数、 时间顺序等对分析的结果予以优化选择和排列

收集数据

9.6 教学策略及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信息化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
9.6.1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

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 法、形式及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1.教学策略的分类
(1)按性质划分的教学策略
生成型教学策略、 替代型教学策略、 指导型教学策略
第9章 教学设计与评价
学习目标
1.阐释教学设计的定义、层次和作用。
2.说出以教为主、以学为主、双主教学设计以及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3.阐述教学设计各环节的作用,掌握各环节的设 计方法。
4.说出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种类,说出学习内 容和学习目标的定义。 5.说出教学策略种类,评说各种教学策略特点。

分析数据


写出分析报告

概括地描述分析的过程和分析的参与者,用表格或简单描述 说明分析结果,以数据为依据提出主要建议。
9.3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分析概述 学习者分析的主要内容
9.3.1 学习者分析概述

学习者分析的目的

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教师 因材施教提供依据,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学习准备, 使教学能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9.4.1 学习内容分类

言语信息

指陈述知识的能力,具体是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 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的事实, 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表述出来。 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的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学习可分为辨别、具体概念、抽象概念(定义概念)、 规则和高级规则等层级

智力技能
常用于对认知学习内容的分析

3.层级分析法
9.4.3 学习内容分析的基本方法 3.层级分析法

用来揭示为达到教学目标所必须具备的从属技能 的内容分析方法,是一个逆向分析的过程,即从 不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考虑,要求学习者获得教 学目标规定的能力,需要具备哪些次一级的从属 能力以及再次一级的从属能力。 主要被教材教法专家用来分析课程内容,设计最 佳的教材编排程序


9.4.3 学习内容分析的基本方法

概念图的制作过程
①找出关键概念并排序
针对所要绘制概念图的内容,确定其中的关键概
念,即概念图中的关键节点。
确定了关键概念后要分析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
确定哪些是一般的、概括的,应该处于概念图的 顶层,哪些是从属的概念,哪些是从属概念的从 属概念,这样层层确定,大致确立概念图结构。
信 息 化 教 学 设 计 模 式
9.2 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与学习需要分析概念 确定学习需要的方法

学习需要分析的基本步骤
9.2.1 学习需要与学习需要分析概念

学习需要

学习者学习方面所期望达到状况与目前状况之间的差距 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 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和 可行性 实质是分析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核心是发现问题 分析教学中是否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问题性质,判断教学设计是否是解决问题的合适途径 分析现有的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
9.6.3 信息化教学方法

程序教学优点

学习目标和要求比较明确;通过小步子循序学习,有利于学 习者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便于个人自学,适应个别 差异和因材施教,并能培养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能迅速反 馈,使学习者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激发和强化学习的 动力。它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具有积极作用。 不能判断学生理解的深浅和是否进行创造性思维 以固定的、机械的模式取代生动复杂的人类学习,使学生学 习比较刻板,不适用于技能训练和艺术学科 缺少师生间、同学间人际交往,忽视了教师的作用
9.4 学习内容分析与组织

根据课程标准和总教学目标,规定学习内容范 围和深度,并揭示学习内容各组成部分联系 学习内容分类 我国教学设计对学习内容分类 学习内容分析的基本方法

9.4.1 学习内容分类
加涅(R.M.Gagne)提出的分类方法

言语信息 智力技能 认知策略 动作技能 态度(情感)
(5)基于Internet的探索式教学策略
3.协作式教学策略的设计
9.6.2 教学活动设计

我国常用的教学程序 国外有影响的教学程序
9.6.3 信息化教学方法
1.讲授一播放法 2.探究—发现法
3.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包含要素
① 小步子的逻辑序列
② 积极地反应
③ 信息的及时反馈 ④ 自定步调 ⑤ 减少错误率

程序教学不足
– –

9.6.3 信息化教学方法
4.微型(格)教学法
– –
指教师借助电视摄、录像设备培养学生某种技能的教学方法
在很小教室中进行,培训时间短,规模小,培训内容单一
5.成绩考察方法

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对学习者的成绩、行为进行迅速、准确和 及时的记录、分析和评定的方法 具体方法


课堂提问应答分析法
学习目标
6.述说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特点及运用要点。 7.阐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以及整合基本模式的 内涵。 8.说出评价和反思的作用,能进行正确的教学评价和反 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