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


山水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田园 诗派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发展 唐 王孟 山水田园诗派 脉络
一读:读懂音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huì zhǎng hè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二读:读懂意
劳作情形
归途心情
在南山下种豆,草长得茂盛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苗却稀疏。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杂草,晚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间顶着月亮扛着锄头回来。 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晚上的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裳沾湿了不值得惋惜,只要 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李清照(1084---1151?) 济南人,自号易安居士,宋 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自幼 资质聪慧少识音律。与大学 士赵明诚结婚,共同搜集、 研究金石、校勘古籍,生活 平静美满。靖康之难,夫妻 避难江南,丈夫赴任湖州时 病死。从此她颠沛流离,在 凄凉困苦中度过了晚年。她 的词语言自然清新、凝练新 颖,有《漱玉词》传世。
下阕(
抒情
):
希望自己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去追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自由美好的生活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的情怀。
下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
• 下阕(抒情 ):
主题
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 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 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她对自由的渴 望、对光明的追求。
1、背诵比赛 2、给下列红体字注音 荷锄( chu ) 焜黄( kūn ) 舟楫( jí ) 浣女( huàn ) 谩有( màn ) 榆关( yú ) 雪一更( gēng ) 聒碎( guō ) 3、分别找出这五首诗词中表达主题的诗 句,并体会其情感。
知背景
陶渊明身处东晋时期,他一方面受道家思 想影响,向往自然,返朴归真;另一方面, 他也接受儒家思想,认为大丈夫要建功立 业,出仕做官,可现实的黑暗让他倍感失 望,时仕时隐后,终于在任彭泽县令八十 多天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 而辞官 返乡,永别官场,在农事中寻找快乐, 《归园田居》组诗是陶渊明完全归隐田园 的第二年写的。
主题
这首五律,通过写诗人自己退 隐山林后游山玩水,自由自在 欣赏大自然的闲适情趣,表达 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闲适 怡乐、随遇而安的情怀。
给你三分钟试背诗文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 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 三山去。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 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自然平 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 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D.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的 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 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期。突出 了“偶然”二字。 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 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 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 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 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 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 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 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 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 漫飘移,(海面上刮起大风)无数舟 船破浪前进,(我坐在颠簸的船上, 仰望天空,只觉得)天河就要旋转起 来。
上阕( 写景
):
描绘了一幅___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景 象,我认为___接、连 ____________词用得好,因为 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夜深人静,夜不能寐, 满腹愁绪,一腔乡思
身向榆关那畔行,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烘托出词人内心的 孤寂凄凉,同时 蓄的表达出词人对 陪侍生活的厌恶。
主题
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千里行程中看到 的景物,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伤感,含 蓄地透露了词人厌恶陪侍生活的情绪及浓 郁的思乡之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人或触景生情,或 融情于景,或借景抒 情。请你描写一段景 物,体现你或愉快、 或忧伤的心情,做到 情景交融。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开头两句交待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各种杂草。 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得好收成。
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三读:读懂情
要求以“这是一种 之 乐”的句式来体会作者情 感。 四读:带表情朗读
五读:品读语言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主题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劳动情形的描写,表现 出诗人在劳动中淳朴直率的生活情态,表 达诗人归隐园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贵 品质。
隐逸诗人
靖节先生
赏 菊 图
五柳先生(自号)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 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 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 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 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 叹息说:“我岂能为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 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 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 首,写作于隐居后第 二年,这是第三首。
王维(701年-761年),字 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 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 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 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 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 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 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 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受禅宗影响很大。
本文选自《王右丞集笺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撼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抒 坐观垂钓者, 情 徒有羡鱼情。
合作探究:
写 气蒸云梦泽, 蒸 景
水天交接,浩瀚 1、诗人描绘了洞庭湖怎样 无涯的雄伟气势 的景象?哪些词语用得好,
为什么? 山水诗派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拓展:陶渊明归隐之我见
对陶渊明的归隐,你有何 看法? 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 提倡?
了解作者
诗歌朗读
洞庭风光
诗歌赏析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襄阳人(今湖北襄阳)。早年闭门 苦读,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到长 安应进士举,不第返乡,东游吴越。 开元25年(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 长史,应聘为从事,但不到一年即 辞职返乡,两年后病故。孟浩然一 生主要是隐居,写下了许多山水田 园诗,首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歌创作 的先河,与王维并称“王孟”。这 是孟浩然游历长安时赠给张九龄的 一首诗,希望得到丞相的提拔和录 用。
纳兰性德(1564--1685)清代 词人,字容若,号楞枷山人,满 洲正黄旗人。权贵纳兰明珠之子, 授乾清门一等侍卫,一直跟随康 熙左右,31岁病故。他善射骑, 好读书,生平淡泊名利,文学成 就以词为最,尤以小令见长,颇 得南唐二主遗韵。时人誉为“清 代第一词人”。著有《通志堂经 解》、词集《饮水词》(《纳兰 词》)《长相思》写于随康熙赴 盛京(今沈阳)途中。
希望出仕,无人引荐
(比喻、用典)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这联写出了洞庭湖水汽蒸腾、波澜壮阔 的气势。“蒸”字从视觉感受上写, “撼”字从听觉和触觉感受上写,写得 雄浑壮阔,极富感染力。
主题
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 丽雄伟,反映出诗人不愿终老 山林,希望出仕为世所用的愿 望。
终南别业
王 维
文学常识
听录音,感悟诗中所蕴含的感情
偶 然 值 林 叟 , 谈 笑 无 还 期 。
行 到 水 穷 处 , 坐 看 云 起 时 。 兴 来 每 独 往 , 胜 事 空 自 知 。 中 岁 颇 好 道 , 晚 家 南 山 陲 。
王 维
终 南 别 业
诗句赏析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中年以后厌烦尘俗喧嚣,信奉佛 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
长相思
山一程, 了解作者: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词人陪同皇上出游,历 经千山万水,他是怎么描 写的?“夜深千帐灯”表 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下阕突出描写的景物是什 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 怀?
长相思
山一程, 水一程,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风 雪一更, 雪
写作背景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 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 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 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 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 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 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文体介绍
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 一。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说: “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 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 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 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四言古诗:《诗经》
古体诗 诗
五言古诗:曹操《短歌行》
七言古诗:白居易《琵琶行》
杂言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 绝句: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 近体诗 律诗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七言律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