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总)解析
东南亚的政区
在图中依次找出东南亚各国? 练一练
澜 沧
亚
江
泰国 柬埔寨
马来西亚
文莱
马来西亚
新加坡
洲
印
度
尼
东南亚的国家
太 平 洋
西
亚
中南与半我岛国的陆国地家接:壤越的老国柬家泰有缅越马南新、
马来老群挝岛、的缅国甸家。:印尼文马菲律宾 大洋洲
找出东南亚各国的名称及各国首都
内比都 河内 万象
曼谷 金边
马尼拉
吉隆坡 新加坡
斯里巴加湾市
雅加达
帝力
东南亚的河流与城市
伊
洛
瓦 底
萨 尔
江温
江
内比都
红 河
湄
公
河内 万象
河
金边
曼谷
红河 湄公河 湄南河 萨尔温江 伊洛瓦底江
活动
思考
返回
在从这地图些图中河上找流确出的认中大城南 部市半分:岛发河上源内的于、主哪金要里边河?、流万?象、曼谷、内比都
活动
下表中各国的首都分别位于哪条河流附近?
热带气候为主的地区
亚洲
北回归线(23.5°N)
热带季风气候
赤道(0°)
大洋洲
思考
10°S
从纬度位置看,东南亚的气候应该以何种气候为主?
返回
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 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为对流雨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每年6月至10月为雨季;11月到第二年5月是旱季
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3、人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和大 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 道,交通位置非常重要。
问题: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日本把马六甲
一、东南亚的位置与范围
海陆位置: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 洋的“十字路口”
1、位置:
纬度位置: 10ºS——25ºN (绝大部分在热带)
2、范围: 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
大部分
新加坡
活动
1、马六甲海峡位于 马来 半岛和 苏门答腊 岛之间
2、找出马六甲海峡两岸的三个国家:
菲律宾
东南亚的稻田 泰国、越南、缅甸稻米出口国
五、经济
1、主要农产:(天然橡胶、油棕、椰子)
泰国的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2、主要矿产:(锡和石油)
马来西亚的锡产量居世界第1位 印度尼西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国家 越南 老挝 柬埔寨 泰国 缅甸
首都 河内 万象 金边
曼谷 内比都
河流 红河 湄公河 湄公河 湄南河 伊洛瓦底江
上一页
练一练
• 东南亚各国中哪些国家是岛国、内陆国或临海国?
中国
缅
老越
甸泰
挝
国 柬埔寨南
菲
文
律
莱
宾
马来
亚
西 亚
马来 西
新加坡
印
度
尼
西
亚
哪些国家与我国相邻?
内陆国
临海国
岛国
下一页
五、经济 1、主要农产
三、东南亚的气候
1、中南半岛
热带季风气候
农作物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马来群岛
热带雨林气候 农作物随时播种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差异
地 区 地形特征 气候特征 河流特征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终年高温,降水分 旱雨两季
大河自北向南流
马来群岛
地形崎岖,山岭多 平原少
终年高温 多雨
河流短小,水流湍急
第二章 了解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
泰国玉佛寺
马来菲西律宾亚火风山光
越南风光
马来西亚风光
东南亚的海陆位置
问题:东南亚位于哪两个大洲和那两个大洋之间?
亚洲
印度洋
太平洋
大洋洲
东南亚的纬度位置
亚洲
北回归线(23.5°N)
赤道(0°)
大洋洲
10°S
东南亚的范围
中国 中
南
半
南
岛
马
海
来
半
岛
马来群岛
半岛+岛屿
返回
找出天然橡胶、 油棕、椰子、 蕉麻的主要生 产国
五、经济 2、主要矿产
找出石油生产国 锡矿主要分布地区
油棕 马来西亚
果肉和种子含油量甚高,有"世界油王"之称
泰国、马来西亚
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蕉麻
由于茎和叶子跟 芭蕉树相似,故名 蕉麻。是做鱼网 和船用缆绳的优 质原料,还可编织 席子和地毯及优 质麻织衣料,
因为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工业 原料和燃料大量从国外进口,工业产 品大量向国外销售,装有进出口货物 的船舶很多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尤其 是从中东进口的石油,绝大部分要通 过该海峡运往国内。
东南亚的地形
返回
中
南
半
岛
加利曼丹岛
和
苏拉威西岛
马
来
群
岛
二、地形与河流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地形对河流、人类活动的影响:
上游:水流 急
水力 资源丰富
下游:水流 缓慢
泥沙 淤积成平原 ,
农业 发达 ,人口 稠密 。
2、马来群岛地形 崎岖 ,河流 湍急 ,多 火山 。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 之称
运用板块构造的知识,说出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马来群岛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 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