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太阳能热水系统编写时间:2008年05月屋面太阳能热水系统一、太阳能建筑1 太阳能建筑被建筑界认为将成为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
太阳能建筑是指用太阳能代替部分常规能源为建筑物提供采暖、热水、空调、照明、通风、动力等一系列功能,以满足或部分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需要的建筑。
2 太阳能建筑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被动式太阳房。
它是一种完全通过建筑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的巧妙处理以及材料、结构的恰当选择、集取、蓄存、分配太阳热能的建筑。
第二阶段:主动式太阳房。
它是一种以太阳能集热器、管道、风机、泵、散热器及贮热装置等组成的太阳能采暖系统或与吸收式制冷机组成的太阳能采暖和空调建筑。
第三阶段:零能耗房屋。
利用太阳能电池等光电转换设备提供建筑所需的全部能源,完全用太阳能满足建筑采暖、空调、照明用电等一系列功能要求的建筑。
3 现阶段我国发展太阳能建筑的必要性。
目前在常规能源少,建筑能耗大的情况下,要求环境保护以及实现全面小康要求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大力发展太阳能建筑迫在眉睫。
降低建筑能耗的需要:我国建筑总能耗约占社会终端能耗的27.6%,其中,北方城镇建筑采暖和农村生活用煤约为1.6亿吨标准煤/年,占我国2004年煤产量的11.4%,建筑用电和其他类型的建筑用能折合电力总计约为5500亿千瓦时/年,占全国社会终端电耗的27%-29%。
按照目前的建筑能耗状况,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比2004年增加2.5亿吨标准煤/年和新增耗电5800亿-6300亿千瓦时/年,总计折合电力约1.3万亿千瓦时,新增量相当于目前建筑总能耗的1.3倍。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将超越工业、交通等其他行业而最终居于社会能源消耗的首位,达到33%左右。
我国城市化进程如果按照发达国家发展模式,使人均建筑能耗接近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需要消耗全球目前消耗的能源总量的1/4来满足中国建筑的用能要求。
因此,探索一条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的节能途径,充分利用我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大力发展太阳能建筑成为当前降低建筑能耗的需要。
环境保护的需要:有关资料显示,世界各国建筑能耗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3,我国目前约90%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来自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
目前,我国仍有4亿左右农村居民依靠直接燃烧秸秆、薪柴等提供生活用能,生物质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有害物质。
大气污染造成的酸雨、呼吸道疾病已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
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对太阳能应用的预测结果为,在正常和生态驱动发展两种模式下,2050年我国太阳能利用在总能源供给中分别达到4.7%和10%。
对我国未来二氧化碳减排的潜力估计是,到2010年以后,太阳能利用对减排开始有明显作用,2020年以后开始有较显著的作用。
二、太阳能的基本知识太阳能是最重要的基本能源,生物质能、风能、潮汐能、水能等都来自太阳能,太阳内部进行着由氢聚变成氦的原子核反应,不停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不断地向宇宙空间辐射能量,这就是太阳能。
太阳能内部的这种核聚变反应可以维持很长时间,据估计约有几十亿至几百亿年,相对于人类的有限生存时间而言,太阳能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热是地表大气热过程的主要能源,也是对建筑物影响较大的一个参数。
当太阳的射线到达大气层时,其中一部分能量被大气中的臭氧、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尘埃等吸收,另一部分被云层中的尘埃、冰晶、微小水珠及各种气体分子等反射或折射而形成漫反射,这一部分辐射能中的一部分返回到宇宙中去,另一部分到达地面。
我们把改变了原来方向而到达地面的这部分太阳辐射称为"散射辐射",其余未被吸收和散射的太阳辐射能仍按原来的方向,透过大气层直达地面,故称此部分为"直接辐射"。
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为"总辐射"。
2 太阳常数在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处垂直于入射光线的大气界面单位面积上的热辐射流称为太阳常数,通常用I表示。
从理论上计算得该常数I﹦1395.6W/m2,称为天文太阳常数,用实测分析决定的太阳常数I﹦1256W/m2 称为气象太阳常数。
3 辐射换热由于任何物体都具有发射辐射和对外来辐射吸收反射的能力,所以在空间任意两个相互分离的物体,彼此间就会产生辐射换热。
如果两个物体的温度不同,则较热的物体向外辐射而失去的热量比吸收外来辐射而得到的热量多,较冷的物体则相反。
这样在两个物体之间就形成了辐射换热。
应注意的是:即使两个物体温度相同,他们之间也在进行着辐射换热,只是处于动平衡状态。
两表面间的辐射换热量主要取决于表面的温度、表面发射和吸收辐射的能力,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
4 赤纬即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的夹角,它是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即日期的不同而变化。
赤纬从赤道面算起,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5 时角表示在一天里不同时间的太阳位置,以其所在时区的角度表示,既1小时相当于时角15℃。
6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夹角称为高度角。
任何地区日出、日入时高度角为零,正午12点高度角最大。
7 太阳的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方向所夹的角称为太阳的方位角。
方位角以正南为0,顺时为正值,逆时为负值。
三、我国的太阳能资源情况1 分布特点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太阳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处于北纬22℃-35℃这一带,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阳年辐射总量西部高于东部地区,而且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外,基本是南部低于北部;由于南方多数地区云多雨多,在北纬30-40℃地区,太阳能的分布情况与一般的太阳能随纬度而变化的规律相反,太阳能不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是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增加。
2 资源分区根据太阳年辐射量的大小,可将中国划分为4个太阳能资源带。
资源丰富带:全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小时。
在每平方米面积上一年内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大于6700MJ,比230千克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还要多。
主要包括宁夏北部、甘肃北部、新疆东南部、青海西部和西藏西部等地,是中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地区,与印度、巴基斯坦北部的太阳能资源相当。
尤以西藏西部的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全年日照时数达2900-3400小时,年辐射总量高达7000-8000MJ/M2,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位居第二。
资源较丰富带:全年日照时数为3000-3200小时。
在每平方米面积上一年内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为5400-6700MJ,相当于200-300千克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
主要包括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
资源一般带:全年日照时数为2200-3000小时。
在每平方米面积上一年内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为4200-5400MJ,相当于170-200千克标准煤燃烧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山东东南部、河南东南部、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福建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天津、北京和台湾西南部等地。
资源缺乏带:全年日照时数为1400-2200小时。
在每平方米面积上一年内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小于4200MJ,比170千克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还要低。
主要包括湖南、湖北、广西、江西、浙江、广东北部、陕西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以及黑龙江、台湾东北部等地。
此类地区,虽然太阳能资源条件较差,但如能因地制宜,采用适当的方法和装置,仍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四.太阳能建筑热水系统1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太阳能热水系统是由太阳能集热元件(平板集热器、玻璃真空管、热管真空管及其他形式的集热元件),蓄热容器(各种水箱),控制系统(温感器、光感器、水位控制、电热元件、电气元件组合及显示器或供热性能程序电脑),以及完善的管道保温、防腐部分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
在阳光的照耀下,使太阳的光能充分转化为热能,辅以电力和燃气能源,就成为非常稳定的能源设备,提供热水供人们使用。
(1) 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是把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热能的主要部件。
经过多年的开发研究,已经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主要有四大类,闷晒式集热器、平板式集热器、真空管式集热器、真空超导热管式集热器。
闷晒式集热器比较原始,太阳能利用率低,保温不好处理,现在已不太使用。
平板式集热器基本工作原理:在一块金属片上涂以黑色,置于阳光下,以吸收太阳辐射而使其温度升高。
金属片内有流道使流体通过并带走热量。
在板的背后衬垫保温材料,在其阳面上加上玻璃罩盖,以减少板对环境的散热,全年太阳能量利用率可达50%。
优点是制造成本低,冬季使用效果不好,在夏季多云和阴天时太阳能吸收率低,热损失较大,难以达到80℃以上工作温度。
现阶段在我国使用较少,但由于其造价、热效率、人工费等方面的特点与欧洲国家的国情和气候特点相符,所以在欧洲各国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
真空管式集热器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的,其吸收体被封闭在高真空的玻璃管内,在内层玻璃外表面,利用真空镀膜机沉积选择性吸收膜,再把内管与外管之间抽真空,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对流、辐射与传导造成的热损失,使总热损失降到最低,最高工作温度可以达到120℃。
将若干支真空集热管组装在一起,即构成真空管集热器,为了增大太阳光的采集量,有的真空管的背部还加装了反光板。
真空管集热器按照不同的类型又可以分为:热管-真空管集热器、同心套管-真空管集热器、U型管-真空管集热器。
(2)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的作用是连通集热器和储热水箱,使水可不断通过集热器进行加热形成一个完整的加热系统。
循环管路设计施工是否正确,往往影响整个热水器系统的正常运行。
一些热水系统水温偏低,就是由于管道走向和连接方式不正确。
(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来使整个热水器系统正常工作并通过仪表加以显示,包括无日照时的辅助热源装置(如电加热器等),水位显示装置、温度显示装置、循环水泵以及自动和手动控制装置。
(4) 辅助能源系统:辅助能源系统保证了整个系统在阴雨天或冬季光照度不足时仍能正常使用。
按照辅助能源的来源不同,又可分为太阳能电辅助热源联合供热系统和全自动燃油、燃气联合供热水系统。
(5) 储热系统:水箱及保温设施。
2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分类(1) 按照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热水的范围可分为单独系统和综合系统。
单独系统目前市场应用最多,但不易做到与建筑的最好结合。
综合系统是多住户共用一套太阳能热水系统。
在建筑设计时可充分考虑与建筑的结合。
(2) 按照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运行方式可分为自然循环系统、强制循环系统和直流系统。
在我国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小型太阳能热水系统多用自然循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