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1、突然大出血
2、鼓胀患者
•腹水严重、呼吸喘促不得卧、大小便不利时,护理就 应先解决腹水之标急,待腹水减退病情稳定后,再调理 肝脾,以利护理本病。
总之,“急则护其标”属于一种应急性的护理,是为更好地 护理其本。一旦标病缓解后,仍当护理其本,以获恒久之疗 效 。
(二)缓则护其本
缓则护其本,一般适用于慢性疾病,病势迁延, 暂无急重病状或病势向愈,正气已虚,邪尚未尽 之际。此时必须着眼于疾病的护理,因标病产生 于本病,本病得护,标病自然也随之而去。如“ 肺痨”病肺肾阴虚之咳嗽,肺肾阴虚是本,咳嗽 是标。此时标病不至于危及生命,故不单独应用 止咳法来治疗和护理其标,而应滋养肺肾以治其 本;护理上则应做好情志护理,适当进食滋补之 品,并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本病得愈,咳嗽 也自然会消除。
(一)因时制宜护理
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会产生一定的 影响。根据不同季节 和气候特点、调护患者的饮食、起居等护理 的原则,称为“因时制宜护理”。 一般来说,春夏季节,气候由温转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疏 松开泄,即使外感风寒,在用药、饮食调护上均不宜过用辛温。服 用解表药也当慎加衣被或啜热饮,以免开泄太过,耗气伤阴,并应 注意补充津液,清泄暑热。而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阴盛阳衰, 人体腠理致密,不易发汗。感受风寒时,解表药则应温热服,并予 热粥、热饮以助药力。在因时制宜的护理中,还要注意患者昼夜间 的不同变化而给予不同的护理。一般疾病都是昼轻夜重,如哮喘、 真心痛、痹症等常在夜间加重,因此,夜班护理应加强巡视,注意 病情变化。
三、护标与护本
标即枝末、树梢,非根本之谓;本即草木之 根本、根基。标和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标多指 现象,本指本质。一般而言,从邪正双方来说, 人体的正气为本,致病的邪气为标;以疾病的病 因与症状而言,病因是本,症状是标;就疾病的 先后而言,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病是 标;以疾病的病变部位来说,病在内者为本,病 在外联系, 但“本”有显而易见者,有幽而难明者,更 有被假象掩盖者,因而寻求疾病的本质,就 显得极为重要。护病求本原则的核心就是要 求人们在复杂的疾病变化中,善于透过现象 看到本质,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进行有效 的护理。解决了疾病的主要矛盾,其表现在 外的症状、体征也会随之而解。
二、扶正祛邪
疾病的过程,即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 的过程。邪正的盛衰变化,对于疾病的发生 、发展及其变化和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 邪正之间的胜负,决定着疾病的进退;邪正 之间的盛衰,决定者疾病的虚实变化。扶正 与祛邪护理原则,是针对疾病过程中的邪正 双方的力量对比而设。其目的就是要扶助正 气,祛除邪气,改变疾病过程中的邪正双方 的力量对比,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化,使 机体早日得到康复。扶正祛邪的护理是指导 临床护理的重要原则。
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常常显现许多症状 和体征,这些都是疾病过程中反映于外的现 象,护理疾病必须通过四诊来收集这些症状 和体征,再用中医的辩证方法,加以综合分 析,透过现象找出疾病的本质,针对疾病的 本质进行护理。例如:胃脘痛,可由寒邪犯 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瘀血停滞之实邪 所致,也可因脾胃虚寒、胃阴亏虚等正气不 足所引起,在护理上就必须要根据胃脘痛的 临床表现,辨析出其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 病因病机,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用药 等方面,结合针灸、推拿等进行护理,才有 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便是“护病求其本 ”的意义所在。
体质:由于先天禀赋与后天调养影响,人的体质各有
不同,存在着强弱、寒热等多方面的差异,护理当有所 区别。如阳旺之躯或阴虚体质者,用药和饮食宜慎用温 热,宜食具有滋阴潜阳的食品;阴偏盛或阳虚体质者, 用药和饮食宜慎用寒凉,宜食温阳散寒之品。此外,某 些疾病与患者的职业、生活习惯有关,在诊治和护理时 也应注意。
(二)因地制宜护理
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特点,确定患者的饮食、起居、 药物调护的原则,称为“因地制宜护理”。 不同地域,其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以及生活习惯不同,人的生 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也有所差异,因而治疗用药和护理方法亦应有所 区别。如我国西北地区地势高而寒冷,护理则应注意保暖,防止冻 伤;又如南方夏季时间较长,天气炎热,小儿易患暑热症,护理时 应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凉爽,宜多给西瓜、绿豆汤等清凉饮料。此 外,有些疾病与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如瘿瘤(地方性甲状腺)就 是内地大陆及山区摄入海产品较少,食物中缺碘有关;血吸虫病则 流行在南方种植水稻的地区。
四、三因制宜
(一)、因时制宜护理 (二)、因地制宜 护理
(三)、因人制宜护理
三因制宜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护理,是指护理疾病时,要根据 时令、地理、患者等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法。由 于天时气候因素、地域环境因素、患者个体的性别、年龄 、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与 转归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护理疾病时,除 应掌握护理疾病的一般规律外,还应知常达变,考虑以上 具体因素,做到区别对待,制定出适宜的护理方案。这也 是护理疾病时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性别:男女性别不同,其生理、病理特点也各有差异,
特别是妇女有经、带、胎、产等不同情况,治疗和护理时 尤须加以考虑。如月经期间,应慎用破血逐瘀之品,以免 造成出血不止;妊娠期间,应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同时 禁用或慎用峻下、破血、滑利、走窜伤胎或有毒的药物, 产后则应考虑气血亏损及恶露情况等。
因人制宜护 理的原则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护理 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医护理的整 体护理和辩证施护在实际应用上 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因此,临床 护理工作,必须全面、动态地观 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定正 确的护理原则与方法,以取得理 想的治疗效果。
谢 谢 大 家 !
(三)因人制宜护理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文 化修养、精神神态等不同特点,考虑护理的原 则,称为“因人制宜原则”。
年龄:年龄不同,生理功能及病变特点亦不相同,故护理方法也应
有所区别。如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衰弱, 且行动不便和咀嚼不利,患病多虚证或虚实夹杂证,护理上则重在补 虚扶正,搞好生活护理,注意休息,饮食宜清淡。又如小儿生机旺盛, 但气血未充,脏腑娇嫩,肌肤疏薄,易被邪侵,且寒暖不能自调、乳 食不能自节,发病又有易寒易热、易虚易实,以及病情变化较快的特 点,因此,小儿应慎用峻攻和补益之法,其药量宜轻,疗程宜短;护 理应注重调其饮食起居,以薄衣淡食为宜,加强病情观察,并随病情 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中 医 护 理 的 基 本 原 则
主要内容
一、护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护标与护本 四、 三因制宜
一、护病求本
求,有探求、追究及针对之意;本,乃本质、 本原、根本、根源之谓。治(护)病求本的本, 是指疾病的根本、本质。护病求本是护理疾病 的指导思想,是指在护理疾病时,必须辨析出 疾病的根本(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 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病因病机是对疾 病本质的抽象认识,包括了病因、病性、病位、 邪正关系、机体体质及机体反应性等,因而是 疾病本质的概括,“求本”实际上是辨清病因 病机,确立证候进行护理。
在临床上,应用标本关系分析病证的主 次先后和轻重缓急,对于从复杂的疾病矛盾 中找出并处理其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疾病发展变化中 ,针对临床病证中标本主次的不同,护理常 有先后缓急的区分。有的当先护其标,有的 当先护其本,有的又以标本兼护为宜,这是 处理疾病过程中不同矛盾的灵活方法,同样 也是针对疾病本质而言的。
祛邪及祛除邪气,是指能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 和损害的护理原则。祛邪主要适用于实证,即所 谓“实则泻之”。如风寒证其饮食、汤药宜温服、 风热证则饮食、汤药可凉服;寒症患者还应注意 增加衣被,调节室温等。
3、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扶正与祛邪虽然是截然不同的护理原则,但是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过程中,邪正双 方的盛衰变化是密切相关的。扶正与祛邪是相辅 相成的两个方面。扶正是为了祛邪,通过增强正 气,祛邪外出从而恢复健康;祛邪是为了扶正。 消除致病因素的损害,从而达到保护正气,恢复 健康的目的。祛邪有助扶正,扶正有利祛邪。
(三)标本同护
标本同护是指在标和本的症状同时存在、标 病与本病并重的情况下,而时间、条件又不 允许单一护理标病或本病时,应采用标本同 护的方法。如在外感湿热病过程中,因热入 中焦,阴液耗伤而燥结胃肠,表现身热、腹 硬满痛、大便燥结、口干渴、舌燥苔焦黄、 脉细等,即邪热内结为标,阴液耗伤为本。 此时不护理其标,不能去其邪;不护理其本 ,则不能救其虚;标本俱急,法当标本同治 护,采用滋阴补液与泻热通便法护理。
1 扶 正
2
扶正与祛邪的护理原则, 包括许多具体的方法。
祛 邪
3、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1、扶正
扶正即扶助机体的正气,是增强体质,提高机 体抗邪和康复能力的护理原则。扶正主要是适用 于虚证,即所谓“虚则补之”。其护理措施和手 段,除药物外,还包括针灸、推拿、气功、食养、 体育锻炼、精神调摄等。
2、祛邪
针对临床病证中标本主次的不同, 护理常有先后缓急的区分。
(一) 急则护其标
护标与护本的 原则
(三)
标本同护
(二)
缓则护其本
(一)急则护其标
急则护其标是针对标病的病势急骤、病情危急而制定的一种护 病法则,这一法则适用于暴病且病情较为严重,或在疾病发展 的过程中,出现危急生命的某些病证。例如:
•大出血为标,导致出血的原因为本,此属病情危急,务必采 取应急措施,先止血以治标,同时做好防止血脱的准备,待 血止而病情缓解后再护理其本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