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7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规律的解题策略讲练结合

第17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规律的解题策略讲练结合

第17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四)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规律的解题策略1.细胞分裂的曲线热图呈现曲线解读:(1)图1、图2的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

(2)图3和图4可表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

(3)图5的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

(4)图6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

(5)图7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

解题方法1.“三结合”法图析细胞分裂的方式及特点(1)结合不同分裂时期特点判断细胞分裂方式及时期(2)结合染色体的奇、偶数识别细胞分裂方式(3)结合细胞质的分裂情况作出判断2.归纳细胞分裂的曲线类型及细胞分裂方式染色体、染色单体有同源染色体存在,但不出现同有同源染色体存在,出现同源染色3.直方图实质上是坐标曲线图的变形,反映的也是染色体、核DNA 和染色单体数量的变化。

解题思路与坐标曲线图基本相同,但对染色单体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在直方图中,染色体和DNA 的含量不可能是0,但染色单体会因着丝点的分裂而消失,所以直方图中若表示的某物质出现0,则其一定表示染色单体。

如下图所示:答题步骤1.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大致判断是考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然后根据图像判断细胞分裂时期,或者根据曲线判断物质、结构的变化规律。

2.要看清纵坐标代表的含义。

3.要注意分析曲线变化的原因,并能与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相对应,还应想到每个时期细胞内的主要事件和特点。

规范答题1.选择题在审视每个选项时尽量考虑全面,特别是细胞分裂方式未知的情况下。

2.文字叙述类题目要求回答原因时,要表述清楚,逻辑严密。

3.审题细致,答题严谨简练。

细胞增殖是遗传规律体现的基础,对理解遗传变异具有重要作用,当与DNA复制和染色体变异综合出题时,该类试题有以下几个命题角度。

角度一►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以二倍体生物为例建立几个典型时期细胞分裂模型。

抓住几个特殊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及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规律。

角度二►注意特殊的细胞分裂1.雄蜂的减数分裂。

2.秋水仙素或低温作用后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3.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的情况。

角度三►细胞分裂中相关数目的变化曲线图分析1.染色体复制只能增加DNA含量,而不能改变染色体数目。

2.着丝点分裂只增加染色体数目,而不改变DNA含量。

3.染色体复制后才有染色单体,着丝点分裂后染色单体消失。

角度四►细胞分裂中各物质、结构柱状图比较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值有以下几种(以二倍体细胞为例):2N∶4N∶4N有丝分裂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4N∶0∶4N有丝分裂后期、末期N∶2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2N∶0∶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末期或染色体未复制的体细胞N∶0∶N精细胞、卵细胞[例1] (2014·江苏卷)如图为动物细胞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A.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B.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D.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解析甲(中心体)的倍增发生在间期,A项错误;乙(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与丙(星射线,由蛋白质组成)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B项正确;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C项错误;该细胞所处时期没有核膜和核孔,D项错误。

1.如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该生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A.图1中AB段的细胞可能发生基因突变,DE段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B.图2中甲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极体C.正常情况下图2中乙细胞内①和②、①和③上都不存在等位基因D.图2中丙细胞可能发生基因重组,该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解析图1表示的是每条染色体DNA含量,AB段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逐渐增加应是DNA复制,DNA复制发生在间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DE段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期有同源染色体,故A项错误。

图2中甲细胞的同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是有丝分裂后期,产生的子细胞是体细胞,故B项错误。

由图可知,图2中乙细胞内①和②分离前是经过复制而来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一般不存在等位基因,但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则可能存在等位基因;①和③是非同源染色体,肯定不存在等位基因,故C项错误。

图2中丙细胞发生了同源染色体联会,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该细胞每条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应处于图1中的BC段,故D项正确。

2.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图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图1中的A1B1段。

(2)图5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E2F2段。

D2E2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1中的C1D1段变化相同。

(3)图5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图3~图5中的哪一个细胞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细胞学基础?图4 。

(4)图3细胞中有 4 对同源染色体,有0 个四分体。

①和⑤在前一时期是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

(5)若图1纵坐标是细胞周期中细胞核的DNA数,则图3~图5 中哪个细胞的DNA含量与图1中的D1E1段的相等?图5 。

解析(1)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分裂间期,即图1中的A1B1段。

(2)图5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处于图2的E2F2段;D2E2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这与图1中的C1D1段变化原因相同。

(3)图3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图4细胞属于初级精母细胞,图5细胞属于次级卵母细胞。

图5细胞的子细胞名称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4细胞。

(4)图3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不含四分体,因为四分体形成于减数分裂过程中;①和⑤在前一时期是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

(5)若图1纵坐标是细胞周期中的核DNA数,则D1E1段表示细胞中DNA数与体细胞中DNA数相等,图3和图4中DNA数目都是体细胞的2倍,图5细胞中DNA数目与体细胞相等。

课时达标第17讲1.下左图中A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雌性动物的体细胞,B、C分别表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右图为该动物部分组织切片的显微图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左图中数字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它们分别是:①有丝分裂;②减数第一次分裂。

(2)C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它含有同源染色体0 对。

(3)通常情况下,该动物的基因A和a的分离发生在②(用图中数字表示)分裂过程中。

左图中B细胞最终分裂结束后,一般情况下,可以形成 1 种生殖细胞,其基因型是AB或Ab或aB或ab 。

(4)按分裂过程判断,右图中标号的先后顺序应该是甲→丙→乙。

(5)若图示的动物与基因型为Aabb个体交配,后代只出现一种显性性状的概率是1/2 。

解析(1)分裂方式②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方式①是卵原细胞形成过程,为有丝分裂。

(2)C 细胞为第一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

(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因该个体基因型为AaBb ,故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B 或Ab 或aB 或ab 。

(4)右图中甲有四分体且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为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极,且没有同源染色体,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无同源染色体,且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散乱分布于细胞中,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5)若图示的动物与基因型为Aabb 个体交配,则后代只出现一种显性性状的概率是A_bb(3/4×1/2)+aaBb(1/4×1/2)=1/2。

2.(2014·江苏卷)某研究者用非洲爪蟾性腺为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非洲爪蟾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上图中甲、乙、丙、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甲、丙、丁;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甲、丁。

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2)如对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无法看到和乙细胞同时期的细胞,其原因是卵母细胞在卵巢中不能分裂到该时期。

(3)该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实验,结果如下:实验一⎩⎪⎨⎪⎧ 早期卵母细胞――→注射早期卵母细胞少量细胞质早期卵母细胞早期卵母细胞――→注射成熟卵细胞少量细胞质成熟卵细胞 实验二⎩⎪⎨⎪⎧早期卵母细胞――→孕酮成熟卵细胞早期卵母细胞――→孕酮+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早期卵母细胞 由实验一可得出推论: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含有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

由实验二可得出推论:这种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促成熟因子”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孕酮在实验二中的作用是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

解析 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征可以判断,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1)只有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乙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存在。

雄性生物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的细胞均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因不知亲代的基因型是纯合的还是杂合的,丁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后,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在卵巢切片中无法观察到此时期的细胞,因为卵母细胞在卵巢中不能分裂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在输卵管中发育到该时期。

(3)由实验一的相互对照可知,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

在实验二中,孕酮处理组形成成熟卵细胞,可见孕酮有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功能;当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与孕酮同时处理时,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早期卵母细胞不能发育成熟,推测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促成熟因子”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孕酮的作用则是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从而促进其发育成熟。

3.下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 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图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

请据图分析回答:(1)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图甲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有ABD 。

(2)图甲中B、E细胞各含有8 条、 2 条染色体;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乙中的②(填标号)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