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奈《硬实力与软实力》读书报告读书报告——《硬权力与软权力》社科8C 冯翀 2008012682《硬权力与软权力》读书报告作者与年代背景《硬权力与软权力》是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约瑟夫? 奈教授集结过去近二十年撰写的主要论文,专门为中国读者编辑的一本著作。
这些论文共13篇,时间纵贯1986到2004年,它们以权力的变迁和美国国家利益为核心,以硬权力与软权力的关系为重点,围绕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权力与相互依赖、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等问题展开,构成了理解美国国际战略的一条主线。
书的最后附录部分,译者门洪华博士撰写了一篇《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作为中国学者对约瑟夫?奈教授的学术回应。
目录章节(第一编超越现实主义)第一章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第二章昔日战争与未来战争:关于战争根源及其预防的探索第三章伦理与外交政策第四章冷战后的冲突(第二编美国的硬权力与软权力)第五章软权力第六章世界权利性质的变迁第七章凝视未来第八章信息革命与美国的软权力(第三编相互依赖、全球化与治理)第九章中国的复兴与亚太的未来第十章当新罗马帝国遇到新野蛮人第十一章美国国家利益与全球公共物品第十二章全球化的民主赤字:如何使得国际制度更加负责任第十三章伊拉克战争之后的美国实力与战略(附录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主要内容第一章新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作者通过对两位自由主义学者的著作进行分析,指出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各自的优缺点,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即“每一种理论都对研究议程有所贡献,20世纪90年代的著作也许将达致两种理论传统的融合”。
在这一章中,作者首先概述了20世纪70、8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分歧的尖锐。
他指出,现实主义长于解释互动短于解释利益,对于现实主义来说,“仅仅用权力来界定利益是不够的”,“在这点上自由主义的更为复杂的自由主义理论模式使人们关注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互动如何改变国家对利益的界定,从而为现实主义提供有益的补充”。
作者乐于看到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融合而非一方完全击倒另一方。
在本章的“未来研究的方向”一节中,作者认为在未来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相关联的途径。
他将体系划分出两个维度——“结构”(单元之间的能力分配)与“进程”(各单元相互第 1 页共 6 页读书报告——《硬权力与软权力》社科8C 冯翀 2008012682 联系的方式)。
因为新现实主义是结构层次上所适宜的体系理论,新自由主义则在进程层次开花结果,所以在新时代里,两种理论走向相互结合而不是分离才是积极的方向。
第二章昔日战争与未来战争:关于战争根源及其预防的探索本章作者通过对政治学和历史学视角的比较,对几篇关于战争根源及其预防的文章进行评述。
作者认为,与研究每一次单一事件的历史学相比,政治学则是研究对这些事件规律的概括。
在比较了肯尼斯?华尔兹、布诺?德?麦斯奎塔、吉尔平、列维、杰维斯、奎斯特六位学者的文章后,作者指出,在剖析战争根源的根源问题上,“政治理论的解释力都不够,但对于历史学家而言,要探寻重大战争的复杂根源,要构建选择范围和政治家所面对局限的反事实性理论框架,以上每一个理论都提出了值得思考的、有意义的问题”。
另外作者还认为,鉴于核时代的大战极其危险、重要,不能完全交给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去处理,但是二者的优缺点可以互补,双方的合作将更有益于进行成功的预测。
第三章伦理与外交政策美国政治文化的性质决定了其外交政策往往有着道德表达的要求。
然而外交政策道德推理存在着过于简单化或者说一维的普遍问题,因此探讨伦理与外交的关系非常重要。
作者认为,“道德推理在秩序和均势优于公正的领域中进行有着特定困难”,对于美国人而言,伦理与外交政策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在讨论外交中的伦理道德时,要结合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进行多维度的道德判断。
与国内政治相比,国际政治中的伦理考虑更为复杂,虽然道德伦理在外交中的作用不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我们仍旧需要进一步改进在外交范畴进行道德推理的方法。
第四章冷战后的冲突冷战后,世界处在一个权力迅速转移的时期,美国依旧是唯一的真正的超级大国,但多种力量正在上升,世界格局面领着重新分配组合。
虽然迅速的权力转移是导致大国冲突的一个主要原因,但作者认为与大国冲突相比,近期更为可能的威胁是“新兴地区大国试图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建立地区霸权”,这样的战争即使不发生在大国之间,但仍有可能将大国卷入其中。
大国必须遏制野心勃勃的地区霸权,保持充足的前沿军事部队,以阻遏地区强国的“侵略行径”。
另外,他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提出了反驳的意见,并且指出对于现在最为频繁的种族冲突,美国应该尽力去遏止,不只是作为一个“全球警察”,而更要起到“军团长官”的领导作用,依靠共同的联盟和框架来解决冲突。
第五章软权力这一章的文章是作者于2004年专门为本书撰写的,内容就是令作者在学界名声大噪的“软权(实)力”(Soft Power)理论。
他首先介绍了现代背景下权力内涵的变化:“权力的定义不再强调昔日极其突出的军事力量和征服,技术、教育和经济增长因素在国际权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地理、人口和原材料则愈发变得不重要了”;“无形的权力变得更加重要,国家凝聚力、普世文化、国际制度正在被赋予新的意义,软性的同化力量与硬性的指挥力量同等重要”。
如果一个国家可以使其权力被他国看作合法,则他将遭受更少对其所期望的目标的抵制。
对权力的考量不仅限于资源,还在于改变国家行为的能力。
如果其文化与意识形态有吸引力,其它国家会自愿更随其后。
与硬权力相比,软权力常常呈现出更少转化性、更少强制性、更趋无形化的特点。
接着他指出,软权力往往来自于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国际机制的规则和制度等资源。
国家凝聚力、普世文化、国际制度都被纳入软权力的范畴。
此外一国有效交流的能力、发展和运用国际制度的能力、对新信息及时作出反应的能力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 2 页共 6 页读书报告——《硬权力与软权力》社科8C 冯翀 2008012682在权力意义转变的过程中,国家对于安全的考虑从军事层面扩展、倾斜到经济和生态层面,在全球化推动下,经济、交流和人类理想等方面,世界已经变得愈发互相依赖,这样除了传统的国家以外,其他行为体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很多的国际问题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的解决方式。
最后关于未来的美国作者总结道,“与其说冷战后的美国权力面临的问题是新的霸权挑战者,不如说是跨国相互依赖的新挑战”。
第六章世界权利性质的变迁紧承上一章内容,这一章中作者进一步深入的论述了“世界权利性质的变迁”:在21世纪,信息权利和制度权力必然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过虽然信息、组织能力、政治凝聚力以及普世性大众文化地位上升,但武力、市场和自然资源的经济规模仍旧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由此,作者批评了一些“根据自己理论往往特别关注某些资源而忽视其它资源”的霸权转移的理论家,指出美国的霸权衰落不应以宿命论或简单的历史类比来概括。
第七章凝视未来这一章里作者主要探讨了如何尽可能准确的预测未来的问题。
首先概述了国家情报委员会及其国家情报预测报告的历史,指出预测工作“成败兼有”、“不确定性无处不在”。
接着,他结合冷战后的国际背景对预测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预测应该不仅仅关注于未来可能出现的路径的性质是什么,有多大可能,还要探究这些路径的偏离如何发生、确定我们进入这一领地的路标。
第八章信息革命与美国的软权力本章依据软权力理论,着重分析了信息与美国软权力的关系。
软权力理论认为信息也是一种重要的国家权力,在全球化进程下,信息变得更加扩散意味着权力也更加扩散,掌握更多的信息无疑可以增强一国软权力,但随着“充足的悖论”产生——即丰富的信息可能降低关注度从而使注意力取代信息成为稀缺资源——对信息筛选的能力、分析决断能力、国家的信誉度都成为重要的方面。
美国虽然在这一过程中占有优势,但其傲慢与单边主义也许会成为潜在的危险,所以作者在总结中提议道:“政府的行为非常重要,美国政府不仅要推行固有的交流计划,更关键的是,应避免傲慢,要体现令人景仰的价值观念。
” 第九章中国的复兴与亚太的未来作者认为,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初美国在亚太地区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而与一个大国崛起相伴而生的往往是不确定性、焦虑以及冲突。
所以中国如何运用其实力将会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作者显然将中国作为了一个潜在的可能会对美国霸权提出挑战的力量进行分析,他首先指出中国对外政策的导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国内的政治发展——包括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界定国家利益的方式,同时从外部看又取决于美国等国家对其实行的政策。
他甚至列出了中国可能走上的六种道路,并一一预测出各自的可能性与结果。
通过分析,作者认为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会带有扩张性采取强硬的态度,因为那样将是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的。
随后,他又为美国政府提出四种可能的应对战略,指出美国在亚太避免与中国冲突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最后,对于未来中国是否会取代美国的霸主地位,作者总结道:“华盛顿在东亚的存在可以提供稳定,只要美国合理地使用其权力,使其他国家继续受益于美国有利于稳定的影响力,并明智的投入以确保其实力资源,那么就没有任何国家或联盟可能对他提出挑战。
”第十章当新罗马帝国遇到新野蛮人这一章的题目很有意思,实际是作者对美国未来的外交政策提出的建议。
作者认为当今第 3 页共 6 页读书报告——《硬权力与软权力》社科8C 冯翀 2008012682 权力分配与权力本质发生重大变化。
国际格局在军事层面上,仍是美国的单极主宰;在经济层面,欧、日以及中国都正在形成强大独立的力量;而在最下层的各种跨国领域,实力是分散的。
美国的挑战将在于如何协调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如何学会与其它国家合作,在掌握前两个层次的领导权时,如何把握第三层次的棋盘,使自身的硬权力与软权力相得益彰。
作者建议,美国应走向多边主义,放下傲慢,多与其他国家合作,以确保在全球各层面的领导地位。
第十一章美国国家利益与全球公共物品在这一章,作者结合国际形势的发展,对美国如何界定自身国家利益做出了建议。
他所给出的大战略是“首先必须确保美国的生存,其次是必须集中于提供全球公共物品”,美国将从这种战略中获得两种双重收益,一是从全球公共物品本身获益,二是可以使美国的实力被其他国家视为是合法的。
而后面的一点对于软权力来说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美国可以提供的公共物品有维持地区均势、挫败武力改变国界的动机、推进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保持公共领域的开放、发展维持国际机制与制度、组织国际行动以及充当调解人等。
美国在未来所要寻求的,是如何将实力转化为全球共识、如何将本国原则转化为广泛接受的国际规范,“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加强软权力的作用”。
第十二章全球化的民主赤字:如何使国际制度更加负责任这一章比较短小,作者主要通过对全球治理的分析,提出了自己关于调节全球制度与民主责任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