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课内阅读训练
(一)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1、这段文字选自小说《最后一课》,作者是国的。
2、“今天我全懂”的原因是()
A. “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
B. 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讲解过。
C. 今天讲得容易
D.“我”的心灵受到震动,思想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3、韩麦尔先生“好像恨不得把自己……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你从“恨不得”和“一下子”可以体会到韩麦尔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
1.第一自然段主要表现了朝韩麦尔先生的什么感情?
2.第二自然段中说:“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
”请问韩麦尔先生的“勇气”来自于什么?
3.为什么郝叟老头儿拼读字母的声音是“古怪”的?
4.为什么“我”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样高大”?
5.文段中横线上的句子主要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什么品质?
6.破折号的作用有:A、补充说明; B、表示转折; C、表示语音的中断;D、表示语音的延长;E、表示语意的跳跃等。
下列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属于何种,在句后括号里注明。
(只写序号)
(1)何况又听见他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2)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
(3)他说,“我——我——”()
(4)“放学了,——你们走吧。
”()
(三)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可怜”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2.语段细致地描写了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其作用是()
A.突出“我”对老师的依恋之情。
B.侧面烘托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热情。
C.表明“我”此时复杂的思想感情。
D.体现韩麦尔先生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3.把字帖想象成“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有力地烘托出教室里的气氛。
4.选文用“”具体写出“个个人那么专心”;用“”具体写出“教室里那么安静”,这些细节描写,都是为了刻画出孩子们。
5.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字帖上为什么把“法兰西”和“阿尔萨斯”挨在一起并反复地写?
6.“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金甲虫飞进来”这两个细节意在渲染。
7.“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
..。
”一句中加
..大门的钥匙
点的“监狱”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并请说说这个句子的含义。
(4分)
8.读了本文你应该深深地被法国人民的爱国感情所感染,请你写出一位你所知道的爱国人士的动人故事。
(2分)
(四)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
……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这段文字是对教室什么的描写,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是对教室里在座的人的学习态度的描写。
B、是对教室气氛的描写。
C、是对先生讲课情况的描写。
D、是对教室里在座的人的介绍。
2、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的方法?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肖像描写
3、"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一句表达了小弗郎士怎样的感情?
(五)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
1、这段文字开头写钟声和号声有何作用?
2、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3、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4、文段中描写的主人公是谁?主要是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5、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
6、反复写钟声,用意何在?
7、“放学了——你们走吧。
”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8、这段文字从情节发展上讲是故事的部分。
此处刻画人物主要采用了、描写手法。
(六)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A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①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②“我的朋友们啊,”他说 B “我——我——”
但是他硬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③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④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⑤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⑥“放学了,——你们走吧。
”
1、短文从、、三方面来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2、A处的破折号表示,B处的标点符号为。
(2分)
3、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暗示了什么?(2分)
4、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2分)
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3分)
6、韩麦尔先生“脸以惨白”是因为。
(2分)
7、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2分)
8、文中最能现主人公痛苦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2分)
9、对“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这一表情如何解释?(2分)
10、“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的表达作用是(2分)()
A、表现人了或事物出现的速度超常。
B、表现人物内心巨大的震动。
C、强调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觉。
11、所选的这一部分是故事情节的部分。
(2分)
12、用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填空。
(填序号)
(1)描写人物语言的是
(2)描写人物神情的是
(3)描写人物动作的是
13、韩麦尔先生写“法兰西万岁”,结束了自己的“最后一课”,这对表达文章的主题的作用是什么以?
《最后一课》参考答案
(一)、1、法都德
2、D
3、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热爱祖国的教师。
(二)1.就要被迫离开学校,离开这间教室,离开他的学生的十分难过的感情。
2.来自于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深深的爱。
3.他年纪大,发音不准;上最后一节法语课,心情激动,声音发抖。
4.因为“我”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深深打动了。
5.热爱祖国。
6.(1)A;(2)A;(3)C;(4)C。
(三)1.表现了老师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也表现了小弗朗士同情老师在最后一课尽量用最大力量来讲语法的用心“可怜”一词表示我理解都的痛苦
2.B
3.爱国
4.金甲虫飞进来……专心画杠子只听见沙沙地响
5.热爱法语,热爱祖国
6.庄严肃穆的气氛和人们专注的神情
7.“监狱”比喻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含义:只要掌握了祖国的语言,就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8.例:丁肇中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他有一颗赤子之心,永远热爱祖国语言。
在1976年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他不顾阻挠,坚持用母语---汉语发言。
(四)1、B
2、B
3、痛恨侵略者,嘲笑他们的愚蠢。
(五)1、这种声和号声交待了背景,渲染了气氛,标志着"最后一课"的结束,使韩麦尔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激愤,为其后人物形象的点晴之笔和中心思想的升华做了最后的烘托和铺垫。
2、表现了韩麦尔内心的凄苦愤懑已到了难以言状的境界。
3、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的脸色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失去祖国的悲愤、痛苦的心情。
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不仅是一位法语老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所以觉得他的形象高大。
4、韩麦尔外貌和动作描写
5、最后一课结束了,德语将要代替法语了,韩麦尔先生无限悲痛。
6、说明最后一课的结束。
7、韩麦尔先生最后用手势表达了强烈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他内心的极度悲愤,倾注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8、高潮和结局语言动作
(六)1、语言动作神态爱国主义
2、补充说明逗号
3、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
德语将代替法语
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5、心理描写。
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爱国精神的崇敬。
6、他为自己不能再教法语而感到悲愤和哀痛
7、表现了他热爱祖国、坚信祖国必胜的信念。
8、哽住、呆、靠
9、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10、B 11、高潮和结局
12、(1)②⑥(2)①④(3)③⑤
13、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深挚的爱,而且坚信法兰西必胜,更鲜明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