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遗传育种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遗传育种

一名词解释1、核型(染色体组型):把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长短臂比、随体有无等)所进行的分析,也称为染色体组型分析。

2、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特点:育性差,结实率低;形态、组织学上的特征。

3、复等位基因: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4、不完全显性;F1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5、品种:经过人工选育而成的,具有遗传稳定,并有别于原种或同种其他种群之优良性状及其表现性状的水生动植物。

6、细胞质遗传:把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称为细胞质遗传,也称为非孟德尔遗传,核外遗传。

7、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数目的增减或结构的改变。

8、雌核发育:合子的发育是在卵子细胞核的控制下完成的。

9、雄核发育:指卵子只依靠雄性原核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

10、杂交:指通过不同个体之间的交配而产生后代的过程。

11、远缘杂交: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间的交配,指不同种间、属间,甚至亲缘关系更远的个体间的交配。

12、近缘杂交;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间的交配,一般指同种内两个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又称品种间杂交。

13、同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产生的。

14、异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15、混合选择:又叫集体选择,个体选择,是从来源不同的鱼群中选择表现型优良的个体混养在一起,混合交配,繁殖后代,繁殖的后代再混养在一起,再选种,这样的混合选拔留种,连续几代培育出一个新品种。

16、家系选择:将一雌一雄的优良亲鱼单独交配,建立若干家系,后代以累代近亲繁殖为基础,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饲养亲鱼,比较鉴定各家系的经济性状,从中选出最好家系的雌雄个体建立品系,这样的选择方法是家系选择。

17、后裔鉴(测)定:凭借子代表型平均值的测定来确定并选择亲本和亲本组合的选择育种,称为后裔测定。

18、育成杂交:通过杂交和选育育成新品种的杂交方式。

19、经济杂交:通过杂交利用杂种一代的杂种优势。

20、引种:鱼类的引种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优良品种,使其在本地区的水域繁衍后代达到一定的数量的工作。

21、驯化: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把野生动植物培育成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的过程。

22、驯养:人类在家养条件下驯服野生生物的工作,局限于被驯个体本身,不遗传后代。

23、选择育种:又简称选种,是利用现有品种或生物类型在繁殖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变异,通过选择纯化及比较鉴定获得新品种的一种育种途径。

24、杂交育种:就是通过杂交的方法培育新品种或利用杂种优势。

25、多倍体:是指每个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更多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26、细胞核移植:应用显放操作技术,将一种动物的细胞核转移到同种或异种动物的去核卵中为核移植技术。

27、细胞融合技术:是将不同遗传性的体细胞融合在一起,经过培养成新的杂种细胞或杂种个体。

28、基因转移技术:是把某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生物,定向改造生物的基因型,并使之表达和遗传的一种育种技术。

二、遗传重点1、交换值(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一般利用重新组分原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进行估算。

2、两点测验:先用三次杂交,再用三次测交(隐性纯和亲本)来分别测定两对基因间是否连锁,然后再根据交换值确定它们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位置。

三点测验:基因定位最常用的方法,它是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同时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3、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4、微效基因假设内容:①决定性状的基因很多②各个等位基因的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或有增效和减效作用③各基因的作用是累加性的。

5、广义遗传率:总的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6、环境方差估算:①对于动物和异花授粉植物:先用纯系亲本(或自交系)表现型方差估算环境方差②对于自花授粉植物:由于可能存在严重的自交衰退现象,常用F1表现型方差估算。

7、细胞质遗传与母性影响的不同;母性影像表现的遗传现象与细胞质遗传十分相似,但是这种遗传不是由细胞质基因组所决定的,由受精前母体卵细胞状态决定子代性状的现象称为母性影响。

①细胞质遗传是细胞质控制基因的遗传;母性影响是细胞和遗传②细胞质遗传的子代表现与母本一致;母性影响的子代与母本的基因型一致③细胞质遗传的子代无一定分离比,母性影响的再带有一定的分离比。

8、常染色质:染色很浅的区段。

9、异染色质:染色质中染色很深的区段。

10、联会:同源染色体联合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固定结构,其主要成分是自我集合的碱性蛋白及酸性蛋白,由中央成分的两侧伸出横丝,因而使同源染色体得以固定在一起成联会。

11、伴性遗传:是指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是伴性遗传的现象,所以又称性连锁。

12、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指局限于雄性或雌性表现的现象。

13、从性遗传(性影响遗传)不是只由X或Y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而是因为内分泌及其他关系使某些性状只出现于雌雄一方,或在一方显性,另一方隐性的现象,人类色盲、A型血友病等为伴性遗传。

14、数量性状:生物界中存在的一种遗传性状,其表现型变异是连续的。

15、质量性状: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变异不连续。

16、染色体化学成分: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

17、解释鲶鱼的核型公式:2n=58=20m+24sm+10st+4t,NF=1O2:共58条染色体,29对,20条中部着丝粒染色体,24条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0条亚端部,4条端部,102条臂。

三、育种重点1、对引种水域、引入水域要调查的内容:引种水域的考察:包括生物学特性、生态条件、地理分布、形成史、小生境、食性、栖息习性、繁殖习性、病虫害、水质要求以及引种对象与本地资源的互补关系。

引入水域的考察:⑴非生物因子:①气候:涉及引入水域经纬度、海拔、气温、降雨量、光照、大气压等:②水文条件:涉及水深、水量、流速、流程、底质、水位变动幅度、盐度、酸碱度及各种无机盐的含量。

水质包括水质肥力、有机成分、含氧量、含盐量、透明度、酸碱度及各种离子成分的含量和比例。

⑵生物因子:包括饵料生物、病原生物、敌害生物和竞争生物。

2、引种对象有哪些规格,如何确定引种对象规格:规格:①受精卵、苗;②成体(亲体)。

确定:根据不同水域(池塘、江河、湖泊、水库)和引种对象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引种材料。

对于生命周期长的宜引入成体,以加快引种进程。

若水域凶猛敌害较多应引入成体,对生命周期的的宜用幼体和受精卵,因为费用少,方法简单,易适应新环境,而且受精卵可以免去检疫。

3、引种坚持的原则:①本地区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未被利用;②现有水域中的生物群落或生态关系需要改善或改变;③原有的水产资源遭受毁灭性破坏后需要恢复;④外地或外国的适合于本地水域增养殖的优良品种是可以引种。

4、引种对象的检疫:引种应避免将原水域的病原体、寄生虫带入新水体。

①对引种对象所在水域进行病虫害调查,尽量从无病虫害处引种;②检疫;③运输途中严防病虫害污染;④隔离饲养。

5、驯化的途径:⑴直接适应:①激进式(极端驯化);②渐进式。

⑵定向改变遗传基础:①定向人工(或自然)选择;②有目的的杂交;③生物工程。

6、比较混合选择、家系选择、后裔鉴定、综合选择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混合选择:操作简单,占用池塘少,可结合生产进行,不需要隔离,能避免自交繁殖引起的生活里的衰退,使后代保持较高的活力,常用在良种繁育。

但混合选择进程缓慢,对改良品种的效果比较有限,不能追溯亲缘关系。

家系选择:建立在近亲繁殖的基础上,基因必定向纯和方向发展,加上人工选择,最终能育出优良纯种群。

但由于近亲交配,产生近交衰退,出现畸形和有缺陷的个体,注意及时淘汰。

后裔鉴定:可靠,但应用麻烦,要用很长时间和大量人力物力,当得到结果时,亲鱼年龄很大,一般用于鉴定公鱼。

综合选择:可以在一个世代进行家系选择、混合选择、后裔鉴定,提高了准确性,但选择时间长,手续繁琐。

7、选择育种的注意事项:①选择对象的内部因素;②人为因素:选择强度和选择压力不宜过大;③环境:应根据生产条件和推广水体的情况选择适应的环境条件。

8、育成杂交的方法:⑴简单育成杂交:①二品种简单育成杂交;②多品种简单育成杂交(综合杂交育种);⑵级进育成杂交;⑶引入育成杂交;⑷综合育成杂交。

9、杂种优势的特点:①杂种优势并非一两个性状表现突出,而是许多性状综合的突出表现;②杂种优势的大小取决于双亲性状的相对差异和互补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双亲差异越大,杂种优势越大;③双亲基因型的纯和程度不同,杂种优势大小不同,双亲纯和程度越大,杂种优势越大;④杂种优势在F1表现明显,F2下降。

10、雄核发育的二倍体诱导:①雄核发育二倍体可以通过抑制第一次卵裂获得;②通过双精子融合、或利用四倍体得到的二倍体精子与遗传失活卵受精的方法获得。

11、雌核发育的二倍体诱导:同多倍体诱导。

12、精子和卵子染色体的遗传失活如何诱发:(一)获得遗传上失活的精子:(1)化学药品处理:甲苯胺兰、乙烯脲吖啶黄等处理可以使精子遗传失活,进而诱发雌核发育,只是需要找出适当的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

(2)射线处理:紫外线、X射线或γ射线等处理后的失活精子来“受精”;(二)使卵子染色体失活:(1)去除卵核:受精后,于卵子排出第二极体后,用玻璃针从极体排出点附近挑出卵核;(2)射线破坏卵核:用射线照射卵核来破坏卵内细胞核,所用射线有紫外线、X射线、r射线等;(3)卵子过熟或老化:过熟或老化的卵子,染色体会自发畸变,这类似于受射线照射的卵子。

13、如何通过雌核发育建立一个纯系:若母体是杂合体,那么雌核发育后(一般指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纯合程度将存在三种情况:(1)二倍化是由于阻止了第一极体的形成和排出,由此产生的雌核发育子代的杂合性与母体相同,但是这样情况在鱼类很少见或者不存在;(2)二倍化是由于阻止第二极体的形成和排出,纯合度较高,但仍有些是处于杂合状态,杂合程度取决于第一次减数分裂期间的基因互换频率。

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鱼类;(3)二倍化是在第二极体排出后,由于阻止第一次卵裂纺丝的形成,所有的基因处于纯合状态(除突变外),是理想的纯合体,可直接用于建立纯系。

14、多倍体产生的机制:(1)体细胞染色体加倍(2)减数分裂异常,形成没减数的配子(3)双(多)精受精(4)远缘杂交(5)个体发育调节机制。

15、详细说明多倍体诱发的方法和诱发机制:原理:(1)抑制第一极体的排放(2)抑制第二极体的排放(3)抑制第一次卵裂(4)细胞融合。

方法:(1)物理方法:a冷休克处理:多用于温水性种类,使用温度略高于致死温度,一般0-6℃。

微管蛋白在37℃的温度条件下其二聚体能装配成微管,而低温条件微管则解聚成二聚体,并能阻止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