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农业对品种性状的要求:(1)高产,(2)稳产,(3)优质,(4)适应性强2.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1)根据国民经济和生产发展的前景制定育种目标;(2)根据当地现有品种有待提高和改进的主要性状制定育种目标;(3)育种目标要具体可行;(4)培育的品种应合理搭配;3.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1)产量性状(2)抗性性状(3)品质性状(4)早熟及对耕作制度和机械化作业的适应性育种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是遗传学,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多问问为什么,就可以回忆和复习遗传学学过的内容。
实际育种工作大部分是在田间完成的,操作性很强,当然我们的工作不一定是育种,但技术推广中,应该知道各个品种是怎样培育的,在推广种植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因此,重点介绍育种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现在许多农民都知道要选用优良品种,但具体的意义可能就不知道这么详细了。
育种工作首先要确定育种目标,任何事情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都是不好操作,难以进行的。
育种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如果只是空泛的要求,就没有操作性,必须有明确的量化的标准。
育种工作的基础是种质资源,没有对种质资源的认真研究,育种工作就没有办法开展。
要研究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些植物是有性繁殖的,有些植物可以无性繁殖,有些植物是自花授粉的,有些植物是异花授粉,由于繁殖方式的不同,育种方法也有所不同。
获得优良品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引种和驯化,把别人培育成的优良品种引到自己这里种植,但必须经过试种,才能推广。
育种的方法很多,教材中介绍了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回交育种、远缘杂交、倍性育种、诱变育种等方法,最新的育种方法大约要属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了。
杂种优势利用在当前生产上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作物都发现和利用了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利用有不同的途径。
新品种培育出来要经过审定才能推广,审定和推广都有非常严格的程序。
新品种选育的工作量很大,计算机的应用使得很多工作时间缩短,效果明显。
完成育种学的作业,要在掌握遗传学理论的基础上,理解育种的操作程序。
许多东西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操作,通过操作加深记忆和理解。
应该说育种学部分的内容及作业,相对于遗传学来说是比较容易的。
但如果缺乏实践,完全靠死记硬背,也是要花一定的功夫的。
比如说“试述你地区某主要作物的育种目标”一题,这对于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同志是很容易的题目,但如果只有书本知识,则比较难,还不容易答得具体、明确。
种质资源一章,首先应该搞清楚什么是种质资源,作业题是种质资源的概念和工作内容,同样,如果接触过这方面的工作,这样的题目就很简单,当然接触过这方面工作的同学不会太多,所以在录像课中,我们专门为同学们在国家种质资源库里拍摄了一段,看过这段录像就会对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不至于要死记硬背。
植物的繁殖方式一章,应该联系过去学过的植物学课程内容,回忆花的解剖结构,理解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等概念。
理解根据繁殖方式的不同,作物品种分为纯系品种、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等类型。
学习引种与驯化,需要明确什么是作物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这些因素包括气候的、土壤的、生物的,对于某种作物来说,大体相近的生态环境区域称为生态区。
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很多,主要的是温度和光照,在不同纬度、海拔地区之间引种,主要是由于温度和光照的不同而使作物的反应不同,有些可以成功甚至表现很好,而有些就会失败,关键是作物本身的生态适应性,以及对环境差异的反应。
育种的方法很多,有的是历史悠久的育种方法,比如选择育种法,有些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方法,但却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不因为历史久远就应该抛弃。
选择育种,由于自然界突变的发生,至今仍是简单易行的育种方法。
同时也是其它育种方法处理后,取得优良后代的方法。
杂交育种也是应用时间较长的常规育种方法,实际上回交育种和远缘杂交方法都可以归类到杂交育种里来,它们是杂交育种的特例,因而就有不同的特点,就把它们单提出来介绍。
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择是很重要的,所以亲本选配的原则必须要掌握,杂种后代的处理是随后而来的重要工作。
杂交育种工作有其一定的程序,通过设置原始材料圃、亲本圃、选种圃、鉴定圃等,经过品系比较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才能审定和推广。
回交是杂种与亲本之一杂交,通过回交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特性。
亲本的亲缘关系很远,达到物种之间的杂交就称为远缘杂交。
远缘杂交的难点在于物种间的生殖隔离。
要采取一切措施克服生殖隔离。
倍性育种是通过人工诱发植物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而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使得植物的基因突变率增加,从而扩大了选择的范围,增加了优良性状出现的可能性。
现在的所谓航天育种,也是通过宇宙射线等的作用,增加种子的突变,扩大变异的范围。
生物技术育种主要是通过基因工程,把优良性状的基因直接导入作物的染色体,获得表达。
组织培养技术则是直接将突变的细胞放入培养基上培养,直接培养出植物个体。
杂种优势利用也是在育种中获得了很大成功的,许多作物陆续发现了优势杂交组合,其利用方法有三系法和两系法。
第一章育种与农业生产1.简述育种学的研究内容。
答:育种学的主要内容有:育种工作的种质资源、引种与各种育种方法(选择、杂交、回交、远缘杂交、倍性育种、诱变育种等)研究,杂种优势的利用,生物技术应用,品种的审定、推广和良种繁育,以及计算机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等。
第二章育种目标1.试述现代农业对品种性状的要求及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并对你所在地区的某种粮食作物、花卉、果树或蔬菜的品种的优缺点进行调研,试制定其育种目标。
答:现代农业对品种性状的要求是高产、稳产、优质和适应性强。
具体的目标性状包括产量性状,如白菜的产量构成是单位面积的株数和单株重量;如果品的产量构成是单位面积的株数、单株结果数和单果重量,育种目标要明确要增加单位面积株数,就要考虑选育适宜密植的品种,由于病虫害的影响对稳产的威胁很大,要培育抗耐病虫害的品种,必须明确抗耐哪种病虫害。
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也要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明确是抗旱、抗寒、耐酸、耐盐碱、耐涝、耐湿等;品质性状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尤其是要在优质上下功夫,如蔬菜果品营养物质的含量、甜酸度等风味指标,花卉的新、奇、特,要有优质的具体指标。
还要注意早熟性以及对耕作制度和机械化作业的适应性。
第三章种质资源1.试述种质资源的概念及种质资源工作的主要内容。
答:在植物遗传育种领域内,把凡可供利用和研究的一切具有一定种质和基因的植物类型,统称为作物种质资源。
它包括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
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及研究利用。
收集包括国内外的考察收集和征集。
整理包括登记、编号、分类等。
保存包括种植保存、贮藏保存、离体保存等。
第四章植物的繁殖方式1.什么是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答:自然异交率在4%以下的是自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50%~100%的是异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4%~50%的为常异花授粉作物。
2.作物品种分为哪几种类型?答:作物品种分为纯系品种或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等类型。
第五章引种和驯化1.何为作物的生态环境?生态区?答:起综合作用的生态因素,包括气候的、土壤的、生物的,这些生态因素复合体称为生态环境。
对于一种作物具有大体相似的生态环境的地区称生态区。
2.原产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作物对光照和温度的反应如何?答:一般原产高纬度地区的植物是长日照植物,要求有一定的低温阶段,然后是长日照阶段;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量大,光照强,有利于作物生长,但在发育上,不同作物、不同品种对光照的反应是不同的。
有的对光照比较敏感,有的比较迟钝。
3.原产低纬度、低海拔地区的作物引种到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可能会有什么反应?答:对于低温长日性作物,原产低纬度地区引种到高纬度地区种植,由于温度、日照条件能很快得到满足,表现生长期缩短,植株变小,产量降低。
同时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春季霜冻严重,易遭受冻害。
对于高温短日性作物,主要是感温性和感光性问题,春播品种感温性强而感光性较弱,引到高纬度地区,会表现晚熟、营养生长好。
夏播和秋播品种感光性强感温性弱,引到高纬度地区,表现晚熟,营养体生长好,影响后茬播种,或遭受后期冷害,不能安全成熟。
第六章选择育种1.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方法。
答:选择的方法很多,基本的方法有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法。
单株选择是在原始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单株、单穗或单铃),分别收获、脱粒、保存,下年分别播种为株(穗、铃)行,进行鉴定和比较。
淘汰不符合要求的,选择优良株行。
混合选择则是从品种群体中,按一定性状选择优良个体,混合脱粒,下年混合播种,并与原品种和标准品种进行比较。
2.分别说明混合选择育种法、系统育种法的育种程序。
答:混合选择育种程序先选优良单株,混合脱粒,然后混合播种,并与原品种比较,进行产量鉴定,如果混合群体在某些性状上优于原品种,就可以繁殖,经品种评审委员会审定通过,可以推广。
系统育种程序首先也是选择优良变异植株,分别脱粒、编号;入选单株分别种植成株行,这时株行也称系统。
每隔一定距离中止原品种作为对照。
入选优行再经室内复选,保留几个、十几个、最多几十个优良株系。
如果入选株系在主要性状上表现整齐一致,就可以称为品系,参加下一年品系比较试验。
品系比较试验中,入选品系相邻种植,设置重复,进行两年。
选出比对照最优越的品系1~2个参加区域试验。
表现优异的品系,在第二年品系比较试验的同时,加速繁殖种子,以便进行生产试验。
表现优异的,经审定合格后,定名推广。
第七章杂交育种、回交育种、远缘杂交及倍性育种1.试述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原则。
答:双亲优点多,主要性状突出,缺点少,易克服,双亲主要性状优缺点互补;选用当地推广良种作为亲本之一;选用地理上相距较远或不同生态类型的亲本杂交;选用一般配合力好的材料作亲本。
2.试述以系谱法对杂种后代进行处理的方法步骤。
答:系谱法是从杂种第一次分离时代开始选单株,下一年分别种成株系,以后各分离世代在优良的株系内选优良单株,再种成株系,直至单株后代不再分离而形成一稳定品系,可以停止选单株,将优良品系升入产量鉴定试验的过程。
杂种一代按杂交组合排列,稀植、点播,扩大繁殖系数,并相应播种对照品种及亲本。
表现一致的只选组合,发生分离的,选单株。
入选组合按组合收获,写明组合号。
入选单株,袋上要写明组合行号、株号与编号。
杂种二代仍种成株行,稀植点播。
杂种二代是选择的关键世代,主要任务是从优良组合中选择单株,确定优良组合,在优良组合中确定好的家系,在入选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
选择性状重点是遗传力高、早代分离明显、受环境影响小的性状。
杂种三代按组合和家系的顺序点播成行,只种一部分种子(种1~2行),来自同一杂种二代的杂种三代,从亲缘关系上看可称为一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