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与人交往的需要:当妈妈喂婴儿吃奶时,用“呵呵”的声音与婴儿
交往,孩子会用眼睛看着妈妈或以笑作答,这是亲子之情的流露和表现;孩子也非常喜欢
跟小伙伴交往,即使不认识,只要碰在一起,八、九个月大的婴儿便会互相摸抓,以表示
亲热。
年龄大一点的则因为有共同的乐趣、相互能懂的语言,很自然地在一起玩耍。
而且
当孩子的这种交往需要得到满足时,往往特别高兴。
因此,家长应正确认识孩子与人交往
的需要,有意识地创设交往的条件,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
另外,人是社会性动物,人无法离群索居。
每个人每天都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信息,
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能,以及沟通协调,合作完成工作,所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
必要的,也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表现。
莎士比亚说:交际,是人生的幸福。
每个人都有友谊的需要,友谊地久天长是每个人的期望。
古往今来,友谊一直是人们
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电视剧《水浒》,就热情赞扬了中国平民身上重情守谊的高贵品质,因而受到全国人民的的喜爱。
人们珍惜友谊、热爱友谊是因为人们热切地需要友谊。
友谊
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之一,友谊是高尚的道德力量。
我国唐代诗人李白在《扶风豪士歌》中
就歌颂了这强大的力量:“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河移。
”意气相倾”的友谊力量,足可以移山填海。
18世纪的英格兰诗人罗伯特。
布拉亥则把友谊看作“心灵的神秘的结合者”、“生活的美化者”和“社会的巩固者”。
可见真诚的友谊,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得到
欢乐,而且能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获得蓬勃向上的力量。
人们由衷地祝福:愿友谊地久
天长!学生时期更是移个人喜好交往,迫切需要朋友,迫切需要友谊的时期,学生同学之
间的感情交往,往往是最纯洁、最真挚的,因而许多人在这移时期结成了终身难忘的友谊。
这种纯真的友谊,不仅对他成年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他少年时期的身
心发展,更具有特殊意义。
渴望,孩子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
敢地担负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决定于孩子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的状况。
孩子阶段的社会性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为重要。
因此,随着
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的功能越发显得重要,父母必须重视对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孩
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怎样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往,培养孩子生存能力,这
是父母很重要的一课。
正像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除了一个真正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
药剂可以通心的。
”对一个真正的朋友,你可以传达你的忧愁、欢娱、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任何压在身上的事情。
如果孩子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交友或不会交友,那就会自
我封闭心灵之门,阻隔了与周围同学们的思想交流,其他心灵就将会被孤独和苦闷所缠绕。
日久天长就形成膝盖骨孤僻沉默,举止谨慎、腼腆,因此常常会遭到周围同学的冷遇。
长
此以往,必然会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交往还可以使初中生能正确认识自己,利于他确立自
我形象。
人际交往是一种基本智能,指能够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和感觉,并运
用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眼神等方式与他人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能力。
2-6岁是人
际交往智能成长的关键时期,当妈妈生病时,能理解、感受妈妈的难受,并且说一些关心
的话语;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能够学会克制独占、利己的想法,能与他人共
同协商等等。
最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人际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技能、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其未来的人际关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
案例:曾有一家长抱怨说:“我的女儿平常在家时行为举止正常,只是一见陌生人就胆怯
退缩,不敢说话,躲在角落里。
在学校里,她从来不主动与同学说话,也不与同学玩。
上
课不敢举手发言,老师叫她回答问题时,说话声音像蚊子一样,下课从不出教室,一个人
缩在角落里不敢动。
近来,女儿因其他原因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这本来是很平常的事,但
她很不情愿到校上学,学习成绩也在不断下降。
我真不知该如何才好。
”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
出如下适应困难: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击。
而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关心则是预防和治疗这类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
由此
可见,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各种
心理疾病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案例:狼孩、猪孩的故事
交往,可以使孩子合群性。
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活动
能力,然而今天我们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人
们宠着爱着,呵护着,要啥给啥,惟恐待慢着他。
他们从出生那时起就生活在一个“独立
王国”似的单元内,是这个“王国”里的“小皇帝”,他们什么都不缺,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
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良的习性--不合群。
如:有的孩子比较自私,不让别人碰他她的东西;有的孩子有点霸气,爱发小脾气;也有的孩子不爱说话,见人就脸红,害羞腼腆等表现,这些不良的习性将阻碍着他们今后的社会活动。
所以,从孩子起就
开始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案例:小强是小学二年级的一名学生。
他聪明大胆、活泼又有主见,深得父母的宠爱,在家俨然是个小霸王的模样。
在与同伴交往的时候,小强也显得非常地霸道、任性,常常
为了一点小事就与同伴发生争吵。
因此许多孩子都不愿与他交往,家长为此很苦恼。
后来,老师积极引导家长转变家教行为,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合理调整和伙伴之间
的相互行为关系,使孩子充分体验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后来,小强交到了许多朋友,快乐与自信又回到了脸上,并且还当上了班干部。
交往能力强,对孩子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
善于与他人交往的孩子在学校,不仅能够从容地与同龄人交往,而且能够从容与老师
等成人交往。
而孩子是否善于同别人打交道,在人群中人缘如何,对他以后的学习和人生
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父母要从小重视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一位成功学专家说:所有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的人际关系非常好。
从小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是值得家长重视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交往的孩子多
是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成人的喜爱,而且容易适应新环境。
据美国卡内基工业大学对1万人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5%的成功者是由于技术熟练、聪明和工作能力强,85%的成功者则主要是由于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的功能越发显得重要,父母必须重视对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孩子的交往,不但促进了他们身心的发展,还能培养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他们主动参与社会化的过程,以利于他们及早只好我社会化伦理道德规范,发展健全人格和发展个性,为将来从事主页和独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他们的交往尤其是与异性的交往,有助于个人培养端庄的礼仪,幽雅的谈吐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备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最近,一批澳大利亚初中生来我国教育基地实习的动人势力,就为我们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典型:不久前,在澳大利亚享有盛誉的考菲尔德学校,见44名十四、五岁的初中生,带到原离家乡且文化背景非常不同的南师大附中来,学习生活了五个星期。
校方还特别要求,到中国的第一天,每个人要和三个中国人交朋友,要弄清他们的姓名、职业、住址,而且,这些交往必须是主动的。
其目的用该校校长牛腾的话说:“学生不仅是澳大利亚的公民,更应是世界的公民……在未来世界,要努力具备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生存的能力,成为世界劳动力大军中合格的一员。
这位校长的大胆举措和远见卓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