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作用式叶片泵
•
3.结构特点
• • • • • • (1)吸油压油区的区分 (2)叶片倾角、倒角 (3)自吸能力 (4)受力分析 (5)可实现变量 (6)制造难易
双作用叶片泵:前倾后倒角 双作用泵的叶槽在转子中不 是径向的。 前倾: 是顺转向朝前倾斜θ,10~ 14 。 原因:N与叶片滑动方向的夹 角称为压力角。 如果:叶槽径向开设,双作用泵 压力角最大值较大,力N在叶片 垂直方向上的分力也将较大。此 分力使叶片受弯曲力,使叶片与 叶槽的摩擦力增大,会造成叶片 移动困难,甚至可能卡住。 如叶片有前倾角 则压力角就减小为 = - ,叶片受力情况即会 改善
叶片倾角 叶片倒角
叶片端部倒角朝旋转中心配置,旋转 轴上受到的液压力是 平衡的,轴和轴承上 无径向载荷,有利于 提高泵的工作压力。 2.在吸油过程时: 克服真空度、 克服压油区压力 克服摩擦、 主动力矩 在压油过程时: 克服摩擦、 顺油压(在压力作 用下出油) 主动力矩
制造难易
叶片抗冲击较差,较容易卡住,对油液的清洁程 度和粘度都比较敏感。端面间隙或叶槽间隙不合 适都会影响正常工作。转速一般在500~2000r/ min范围内,太低则叶片可能因离心力不够而不 能压紧在定子表面,而太高则吸人时会产生“气 穴现象”; 结构较复杂,零件制造精度要求较高。
4.排量计算
r
R
滑槽
叶片在滑槽里伸缩
配油盘,在液 压马达或泵中, 起高低油路分 配作用,使马 达或泵中高压 油作用时输出 扭矩,低压油 (回油)时把 停止输出扭矩 的柱塞腔中的 高压油排出。
在每个吸油口 与压油口之间,有 一段封油区,对应 于定子内曲线的四 段圆弧处。 • 双作用式叶片 泵每转一转,每个 工作腔完成吸油两 次和压油两次,所 以称其为 双作用 式叶片泵,又因泵 的两个吸油窗口与 两个压油窗口是径 向对称的,作用于 转子上的液压力是 平衡的,所以又称 为平衡式叶片泵。
双作用泵: V=2b(R-r)[π(R+r)-δz /cosθ] ×10-6 L/min
B —叶片宽度 δ—叶片厚度 z—叶片数 θ—叶片倾斜角
Qt=2bn(R-r)[π(R+r)-δz /cosθ] ×10-6 L/min
没有可实现变量
5.提出疑难
• 1.在叶片底部通以压力油或使用弹簧来保证 叶片与定子内表面的紧密接触,这就导致 磨损。并且泵的压力越高,叶片顶得越紧, 磨损也就越厉害。磨损导致泄漏,容积效 率低下,很难建立高压。如何解决。 • 2.在叶片整个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受力如何。
双作用式叶片泵
1.结构
图中所示双作用 式叶片泵是由定 子、转子、叶片、 配流盘和泵体组 成,转子与定子 同心安装,定子 的内曲线是由两 段长半径圆弧、 两段短半径圆弧 及四段过渡曲线 所组成,共有八 段曲线。
R
r 过渡曲线
2.工作原理
• 如图所示,转子作 顺时针旋转,叶片 在离心力作用下, 径向伸出,其顶部 在定子内曲线上滑 动。此时,由两叶 片、转子外圆、定 子内曲线及两侧配 油盘所组成的封闭 的工作腔的容积在 不断地变化,在经 过右下角及左上角 的配油窗口处时, 叶片伸出,工作腔 容积 增加,形成真 空度,油液通过吸 油窗口吸入;在经 过右上角及左下角 的配油窗口处时, 叶片回缩,工作腔 容积变小,压强增 大,液压缸油液通 过压油窗口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