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09讲《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导学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09讲《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导学及答案

气压带和风带考点解读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解释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运动的原因。

3.掌握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成因。

知识清单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三圈环流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气压带、风带随着季节有移动现象,规律是与________________一致,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___,冬季_____。

4.由于________________,以亚欧大陆为例,1月份________________被大陆上的_____高压——________________切断,保留在海洋上(_____________)。

7月份________________被大陆上的_____低压——________________切断,保留在海洋上(______________)。

南半球由于_______占绝对优势,地表性质均一,气压带______分布明显。

5.季风成因:(1)东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2)南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高低纬间冷热不均2.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 地转偏向力 地表均匀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概念:________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特性:________、有规律性、长时期平均状态意义;调整全球________分布,影响天气和气候大气环流 低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________低气压带(热力环流) 中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________低气压带(动力环流)高纬环流:________高气压带−−−→东风副极地低气压带(热力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压带全球性全球性水热赤道副极地极地3.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北移南移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副极地低压带冷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副热带高压带热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海洋带状5.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要点精析要点一:大气环流与三圈环流1.根据气流运动判断气压高低空气下沉时,单位面积空气柱内的空气增加,气压升高;空气上升时,部分空气从上空外流,单位面积空气柱内的空气减少,气压降低。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总是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因此,风的来向为高气压区,风的去向为低气压区。

2.三圈环流图【高清课堂:气压带和风带】以北半球为例低纬环流赤道附近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热力成因),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北流动同时右偏,在北纬30°附近上空,风向偏转成西风(图中箭头1),不能继续北进。

从赤道源源不断流来的空气在这里不断地堆积,由于重力作用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成因)。

在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东北信风(图中箭头2,因常年存在,很守“信用”而得名)。

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

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一个低纬环流圈。

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西南风(图中箭头3),称为盛行西风。

极地附近空气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热力成因)。

气流向南流出逐渐向右偏转为东北风(图中箭头5),称为极地东风(因来自极地而得名)。

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成因)。

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图中箭头4和6),形成中纬与高纬环流。

南半球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所以环流方向与北半球不同。

注意:三圈环流的纵剖面示意图【典型例题】下图是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气压带的名称:A为________,B为________。

(2)图中风带的风向:①为________,②为________。

(3)下列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为温暖湿润的风B.②为寒冷干燥的风C.受气压带A控制的地方多阴雨天气D.气压带B是由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解析:三圈环流中位于两个环流之间的高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所以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根据已知条件“南半球”可知,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北的环流为低纬环流,A为赤道低气压带,①为南半球东南信风;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南的环流为中纬环流,②为盛行西风。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2)东南风,西北风(3)C要点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比较气压带分布成因特征气流气流性质极地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90°附近热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冷干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南北纬60°附近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30°附近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个)0°附近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风带分布风力气流性质北半球南半球(影响气候)极地东风带(2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冷干中纬西风带(2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西南风西北风温湿低纬信风带(2个)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燥2.巧绘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绘制步骤:绘制口诀:“高压低压相间插,一撇一捺向低压。

”说明:以上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均是建立在当太阳直射赤道(二分日)时的情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在南北移动。

【典型例题】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由“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可知火山喷发地的大致纬度位置及其与欧洲的相对位置。

由“2010年3月以来”可知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位置。

(2)准确把握不同季节北极圈附近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

3月以后,副极地低气压带由北极圈附近向北移动。

西风带也随之北移。

北极圈附近的冰岛火山喷发主要受其影响,导致火山灰向东部飘移,影响欧洲。

答案:B要点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高清课堂:气压带和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以太阳直射赤道为前提的。

实际上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每年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地移动,由此引起了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典型例题】例题1 (2016 北京东城高一期末)读下图“世界局部地区及其对应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其控制地区干湿状况是_________。

(2)由气压带、风带分布特点可以判断,甲地处于_________季,此季节气压带、风带因_________移动而位置偏南。

解析:(1)图示A区域为低气压带,而且在赤道附近,所以为赤道低气压带,该地区蒸发旺盛,空气对流运动强烈,降水多,所以高温多雨,属于湿润地区。

(2)甲地处于欧洲西海岸,此时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气压带和风带南移了,为冬季,太阳直射点也应移动到了南半球。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湿润(2)冬太阳直射点例题2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

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_。

(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________。

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_。

C与D之间形成的气压带是________,该气压带是________原因形成的。

解析:由图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移向南半球,北半球应是冬季。

A地是盛行西风带,风从低纬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B地是东北信风带,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温度不断升高,难以成云致雨。

C是来自30°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暖轻气流,所以遇到来自极地的冷重气流D时向上爬升。

C与D之间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属动力原因形成的。

答案:(1)冬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2)丰富A处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气温降低,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发生;而B处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难以形成降水(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地区冷而重的D气流后向上爬升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要点四: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高清课堂:气压带和风带】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①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分布——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图夏季冬季原因气温气压气温气压陆地高低低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低高高低注意:由于南半球陆地面积相对较小,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所以气压带相对于北半球而言,几乎未被切断。

【典型例题】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A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__风,D点盛行________风,我国的气候是以________为主要特征。

解析:题目图示主要信息:①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②A为亚欧大陆,B为太平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图中等压线分布状况正确判断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上的气压分布差异。

第(1)题,1月份亚欧大陆上由于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形成高压区,为亚洲高压;北太平洋的气压中心为低压即为阿留申低压。

第(2)题,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迅速降温,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成为寒冷中心,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强冷高压,将该纬度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第(3)题,图中C点位于东亚,此时为高气压区,形成西北风;D为南亚,此时受东北季风控制为东北风。

我国在寒冷的冬季风影响下气候以寒冷干燥为主。

答案:(1)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2)冬季大陆气温低副极地低气压带(3)西北东北寒冷干燥要点五:季风环流【高清课堂:气压带和风带】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