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4 清热凉血药(9.清热药)

9.4 清热凉血药(9.清热药)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药,多为甘苦咸寒之品。

咸能入血,寒能清热。

多归心、肝经。

心主血,肝藏血,故本类药物具有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的作用,主要用于营分、血分等实热证。

如温热病热入营分,热灼营阴,心神被扰,症见舌绛、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脉细数,甚则神昏谵语、斑疹隐隐;邪陷心包,神昏谵语、舌蹇肢厥、舌质红绛;热入血分,热盛迫血,心神扰乱,症见舌色深绛、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斑疹紫暗、躁扰不安、甚或昏狂。

亦可用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热出血证。

本类药物中的生地、玄参等,既能清热凉血,又能滋养阴液,标本兼顾。

清热凉血药,一般适用于热在营血的病症。

如果气血两燔,可配清热泻火药同用,使气血两清。

生地黄《本经》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根。

主产于我国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

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秋季采挖,鲜用或干燥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甘、苦,寒。

归心、肝、肺经。

[功效] 清热凉血,养阴生律。

[应用]1.用于热入营血,口干舌绛。

本品甘寒质润,苦寒清热,入营分、血分,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

治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常与玄参等同用,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末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常与鳖甲、青蒿、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2.用于血热妄行,斑疹吐衄。

本品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常与鲜荷叶、生艾叶、生侧柏叶同用,如四生丸;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常与赤芍、丹皮同用。

3.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褐。

本品甘寒,清热养阴,生津止渴。

治内热消渴,常与山药、生黄芪、猪胰子同用,如滋脺饮,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可与玄参、麦冬同用,如增液汤;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

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备述1.《本经》:“主折跌绝筋,伤中。

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

”《别录》:“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

”《珍珠囊》:“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

”2.本品含β-谷甾醇、地黄素、甘露醇、葡萄糖、生物碱、铁质、维生素A等。

生地黄有一定的强心、利尿;升高血压、降低血糖等作用。

生地黄的提取物能促进血液的凝固。

小白鼠口服生地炭,能缩短出血时间。

地黄煎剂还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

并有一定的抗辐射损伤作用。

对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玄参《本经》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的根。

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陕西、福建等省,野生、家种均有。

立冬前后采挖,反复堆晒到内部色黑,晒干、切片。

生用。

[性味归经] 苦、甘、咸,寒。

归肺、胃、肾经。

[功效] 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应用]1.用于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津伤便秘。

本品苦甘咸寒而质润,功能清热凉血,养阴润燥,泻火解毒。

治温病热入营分,身热夜甚、心烦口渴、舌绛脉数,常配生地、麦冬同用,如清营汤,治温病邪陷心包,神昏谵语,多与麦冬、连翘心等同用,如清官汤;若温热病气血两燔,发斑发疹,常与石膏、知母同用,如化斑汤。

2.用于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痈肿疮毒。

本品咸寒,有清热凉血,解毒散结,利咽消肿之功,治外感瘟毒,热毒壅盛之咽喉肿痛,大头瘟疫,常与薄荷、连翘、板蓝根等同用,如普济消毒饮;治阴虚火旺的咽喉肿痛,可与麦冬、桔梗、甘草同用,如玄麦甘桔汤;治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多与贝母、生牡蛎同用,如消瘰九;用治疮疡肿毒,多配银花、连翘、紫花地丁等同用;若配银花、甘草、当归,可治脱疽,如四妙勇安汤。

此外,本品配百合、地黄、川贝母等同用,治劳嗽咳血;配地骨皮、银柴胡、丹皮等同用,治骨蒸劳热,与麦冬,五味子、枸杞子等同用,还可治内热消渴。

皆取清热凉血、滋阴润燥之效。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而滞,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反藜芦。

备述1.《本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人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

”《别录》:“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

”《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2.本品含生物碱、糖类、甾醇、氨基酸、胡萝卜素等。

水浸剂、醇浸剂和煎剂均有降血压作用,对肾性高血压狗的降压效果更明显;又有轻微降血糖的作用。

小剂量浸剂有轻微强心作用,剂量加大则呈中毒现象。

并有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而消除炎症的作用,可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也有抑制作用;在体外有中和白喉毒素的作用。

3.同属植物北玄参在湖北、内蒙古和东北、华北等部分地区,也作本品使用。

牡丹皮《本经》为毛莨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植物牡丹的根皮。

产于安徽、山东等地。

秋季采收,晒干。

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

归心、肝、肾经。

[功效]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应用]1.用于斑疹吐衄。

本品微寒,能清营分、血分实热,有凉血止血之功。

治温病热入营血,迫血妄行,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多与生地黄、赤芍同用。

2.用于温邪伤阴,阴虚发热。

本品辛寒,善于清透阴分伏热。

多用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津液已伤,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证,常与鳖甲、生地黄、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3.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症瘕,跌打损伤。

本品又能活血行瘀。

治血滞经闭、症瘕等,常与桃仁、赤芍、桂枝同用,如桂枝茯苓丸;治殴打损伤,瘀肿疼痛,常与当归,桃仁、乳香等同用。

4.用于痈疡肿毒,肠痈腹痛。

本品苦寒,清热凉血,散瘀消痈。

用治火毒炽盛,痈肿疮毒,可与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同用;用治肠痈初起,多配伍大黄、桃仁、芒硝等,如大黄牡,丹皮汤。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散热凉血生用,活血散瘀酒炒用,止血炒炭用。

[使用注意] 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用。

备述1.《本经》:“主寒热,中风葜疭、痉、惊痫邪气,除坚症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珍珠囊》:“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

”《本草纲目》:“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2.本品含牡丹酚、牡丹酚甙、牡丹酚原甙、芍药甙、挥发油及植物甾醇等。

丹皮酚及糖甙成分均有抗炎作用。

丹皮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又水煎液、丹皮酚及除去丹皮酚的水煎液,均有明显降压作用。

其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丹皮酚还可使动物子宫内膜充血,有通经作用,并有抗小鼠早孕作用。

丹皮酚尚有抗溃疡及抑制胃液分泌的作用。

赤芍《本经》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根。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春、秋季采挖,晒干、切片。

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 苦,微寒。

归肝经。

[功效]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应用]1.用于热入营血,斑疹吐衄。

本品苦寒,主入肝经,善走血分,能清肝火,除血分郁热而有凉血、止血、散瘀消斑之功。

用治温病热入营血,斑疹紫暗,以及血热吐衄,常配生地、丹皮同用。

2.用于经闭症瘕,跌打损伤,痈肿疮毒。

本品苦降,有活血通经,散瘀消症,行滞止痛的功效。

治血热瘀滞,闭经痛经,常与益母草、丹参、泽兰同用;治血瘀症瘕,可与丹皮、桃仁、桂枝等同用,如桂枝茯苓丸;用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多与乳香、没药、血竭同用,以疗伤止痛。

治热毒壅盛,痈肿疮毒,常与银花、连翘、栀子等同用。

3.用于目赤翳障。

本品能清泻肝火,散瘀止痛。

常配菊花、木贼、夏枯草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5g。

[使用注意] 血寒经闭不宜用。

反藜芦。

备述1.《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

”《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皮瘀,散血块、止腹痛、攻痈疮。

《本草备要》:“赤芍主治略同(白芍),尤能泻肝火,散恶血,治腹痛坚积,血痹疝痕,经闭肠风,痈肿目赤,能行血中之滞。

”2.本品含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苯甲酸、鞣质、树脂、挥发油、—谷甾醇、三萜类等。

能扩张冠状动脉,提高耐缺氧能力,有抗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抗实验性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及降低门脉高压作用。

有解痉作用。

芍药甙具有镇静、抗炎、镇痛、解热及抗惊厥、抗溃疡和降压作用。

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紫草《本经》为紫草料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草和新疆紫草或内蒙紫草的根。

主要产于辽宁、湖南、湖北、新疆等地。

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晒干,润透切片用。

[性味归经] 甘,寒。

归心、肝经。

[功效]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应用]1.用于斑疹紫黑,麻疹不透。

本品主入肝经血分,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之效。

用治温毒发斑,血热毒盛,斑疹紫黑,常与赤芍、蝉蜕等同用,如紫草快斑汤;若麻疹紫暗,疹出不畅,兼有咽喉肿痛者,可配牛蒡子、山豆根、连翘等,如紫草消毒饮。

若单用本品煎服(紫草10g,每天1次,连服3天),或配甘草、绿豆水煎服,可用于预防麻疹。

2.用于痈疽疮疡,湿疹阴痒,水火烫伤。

可单用以植物油浸泡,滤取油液,制成紫草油浸剂,外涂患处;或与当归、白芷、血竭等配伍,熬膏外敷,如生肌玉红膏。

[用量用法] 煎服,3~10g。

外用适量熬膏或用油浸液涂擦。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而滑,有轻泻作用,脾虚便溏者忌服。

备述1.《别录》:“通水道,疗肿胀满痛。

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

”《本草纲目》:“治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

”2.本品含乙酰紫草醌、紫草醌等。

其煎剂对心脏,小剂量兴奋,大量呈抑制作用;有缓和的解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有避孕作用;紫草还有抗炎作用;对绒毛膜上皮癌及恶性葡萄胎有一定治疗作用。

水牛角《别录》为牛科动物水牛的角。

主产华南、华东地区。

劈开,用热水浸泡,捞出,镑片,晒干。

[性味归经] 咸,寒。

归心、肝、胃经。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

[应用]1.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壮热不退,神昏谵语等症。

本品能入血分,清心肝胃三经之火,而有凉血解毒之功。

治温病热入营血,身热烦躁、神昏谵语、舌绛脉数,或见斑疹,常配生地、玄参、银花、连翘等;若高热烦躁,惊厥抽搐者,又常与羚羊角、石膏等同用。

2.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等证。

本品具凉血之功,常配生地、丹皮、赤芍等同用。

[用法用量] 6~15g,锉碎先煎,亦可锉末冲服。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备述1.《别录》:“疗时气寒热头痛。

”《日华子本草》:“治热毒风并壮热。

”《本草纲目》:“治淋,破血。

”2.水牛角含胆甾醇、丙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胱氨酸等氨基酸、肽类、胍基衍生物及蛋白质等。

水牛角对离体蛙心有加强收缩力的作用;对大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有镇惊、抗炎、抗感染、缩短出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兴奋垂体肾上腺系统等作用。

附药水牛角浓缩粉为水牛角的半浓缩粉。

功用同水牛角。

冲服,每次1.5~3g,每日2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