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分章节习题及答案
3
第二章 滴定分析法概述
一、选择题
1.滴定分析中,对化学反应的主要要求是( )
(A)反应必须定量完成<速率,确定重点>
(B)反应必须有颜色变化
(C)滴定剂与被测物必须是 1:1 的计量关系
(D)滴定剂必须是基准物
2.在滴定分析中,一般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
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 )
(A)化学计量点 (B)滴定误差 (C)滴定终点 (D)滴定分析
3.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必须使用( )
(A)基准试剂 (B)化学纯试剂 (C)分析纯试剂 (D)优级纯试剂
4.将称好的基准物倒入湿烧杯,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是( )
(A)正误差
(B)负误差
(C)无影响
(D)结果混乱
5.硼砂(Na2B4O7·10H2O)作为基准物质用于标定盐酸溶液的浓度,若事先将其置于 干燥器中保存,则对所标定盐酸溶液浓度的结果影响是( )
0.2039mol/L、0.2043mol/L、则其测定的平均值等于( 0.2043 mol/L ),标准
偏差等于( 0.00043 mol/L),相对标准偏差等于( 0.21% )。
三、判断题 1.( _ )测定的精密度好,但准确度不一定好,消除了系统误差后,精密度好 的,结果准确度就好。精密度是先决条件!!! 2.( _ )分析测定结果的偶然误差可通过适当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来减免。
7.9.3×2.456×0.3543 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应保留( 3 )位。
8.数据集中趋势的表示方法有(算术平均值)和(中位数)。数据分散程度的表
示方法有(平均偏差 )和(标准偏差 )。
9.取同一置信度时,测定次数越多,置信区间越(窄 ),测定平均值与总体平
均值越( 准确 )。
10.平行四 次测定某溶液的浓度,结果分 别为 0.2041mol/L、0.2049mol/L、
应物的基本单元,这时滴定分析结果计算的依据为:(
7.滴定到化学计量
点时,被测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相等
4
三、判断题 1.( C )所谓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是一回事。 2.( C )所谓终点误差是由于操作者终点判断失误或操作不熟练而引起的。 是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间的误差 3.( C )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小于 0.1%,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溶液体 积应控制在 10~15mL。 4.( C )凡是优级纯的物质都可用于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 5.(C )溶解基准物质时用移液管移取 20~30mL 水加入。 6.( C)测量的准确度要求较高时,容量瓶在使用前应进行体积校正。
2.计算 (1)0.213+31.24+3.06162=34.51 (2)0.0223×21.78×2.05631=1.00?
3.分析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得如下数据:37.45%、.37.20%、37.50%、37.30%、 37.25%,求计算结果的平均值、37.34%、中位值、37.30%、平均偏差、0.11%、 相对平均偏差、0.29%、标准偏差、0.13%、相对标准偏差。8. 0.35%
(C)偏差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
(D)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
6.对置信区间的正确理解是( )
(A)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包括测定平均值的区间
(B)一定置信度下以测定平均值为中心包括真值的范围
(C)真值落在某一个可靠区间的概率
(D)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
7.指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置信度越高,测定的可靠性越高
四、计算题 1.将下列数修约为两位有效数字:4.149、1.352、6.3612、22.5101、25.5、14.5。 1. 4.149→4.1(四舍)、1.352→1.4(五后还有数字、五成双)
6.3612→6.4(六入)、22.5101→23(五后还有数字) 25.5→26(五成双)、14.5→14(五成双)
五、问答题 1.说明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区别。 误差 —— 测定值与真值μ之间的差值 偏差 —— 个别测定值与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准确度 —— 测定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表示。 精密度 —— 多次平行测定的结果互相靠近的程度.精密度的大小用偏差来表 示。
思考题答案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砝码被腐蚀;
答:系统误差。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系统误差。校Βιβλιοθήκη 天平。(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答:系统误差。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答:系统误差。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10.下列( )方法可以减小分析测试定中的偶然误差
(A)对照试验
(B)空白试验
(C)仪器校正
(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11.在进行样品称量时,由于汽车经过天平室附近引起天平震动是属于( )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过失误差
(D)操作误差
12.下列( )情况不属于系统误差
(A)滴定管未经校正 (C)天平两臂不等长
第一章 概论
一、选择题
1.按被测组分含量来分,分析方法中常量组分分析指含量( )
(A)<0.1% (B)>0.1% (C)<1% (D)>1%
2.若被测组分含量在 1%~0.01%,则对其进行分析属( )
(A)微量分析 (B)微量组分分析 (C)痕量组分分析 (D)半微量分析
3.分析工作中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称为( )
1.滴定分析常用于测定含量( ≥1% )的组分。
2.滴定分析法包括( 酸碱滴定 )、( 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 )和
( 沉淀滴定)四大类。
3.欲配制 0.1000 mol·L 的 NaOH 溶液 500mL,应称取( 2.0g )固体。
4.称取纯金属锌 0.3250 g,溶于 HCl 后,稀释定容到 250 mL 的容量瓶中,则 Zn2+ 溶
(A)精密数字 (B)准确数字 (C)可靠数字 (D)有效数字
4.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 )
(A)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
(B)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
(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D)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5.下列各项定义中不正确的是( )
(A)绝对误差是测定值和真值之差
(B)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C)π=3.141
(D)1000
15.测定试样中 CaO 的质量分数,称取试样 0.9080g,滴定耗去 EDTA 标准溶液
20.50mL,以下结果表示正确的是( )
(A)10% (B)10.1% (C)10.08% (D)10.077% 16.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0.854×2.187+9.6×10-5-0.0326×0.00814 =( )
均值 )之间的差异。
4.误差按性质可分为( 系统 )误差和( 、偶然 )误差。
5.减免系统误差的方法主要有(对照试验)、(空白试验)、(方法校正)、(校准仪
器)等。减小随机误差的有效方法是( 进行多次平行测定)。
6.在分析工作中,( 实际能测量)得到的数字称有效数字。指出下列测量结
果的有效数字位数:0.1000( 4 ),1.00×10-5( 3 ),pH4.30( 2 )。
2
3.( _ )将 7.63350 修约为四位有效数字的结果是 7.634。 4.( _ )标准偏差可以使大偏差能更显著地反映出来。 5.( _ )两位分析者同时测定某一试样中硫的质量分数,称取试样均为 3.5g, 分别报告结果如下:甲:0.042%,0.041%;乙:0.04099%,0.04201%。甲的报告是 合理的。
液的摩尔浓度为( 0.01988mol/L )。
5. 称 取 0.3280g H2C2O4 · 2H2O 来 标 定 NaOH 溶 液 , 消 耗 25.78mL , 则 c = NaOH (0.2018mol/L )。
6.TNaOH/HCl=0.003000g/mL 表示每(mLHC 溶液 )相当于 0.003000( gNaOH 固体)。 7.进行滴定分析计算时,如果选取分子、离子或这些粒子的某种特定组合作为反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不能确定
6.滴定管可估读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 0.1%,至少应耗用体
积( )mL
(A) 10
(B) 20
(C) 30
(D) 40
7.0.2000 mol/LNaOH 溶液对 H2SO4 的滴定度为( )g·mL-1
(A) 0.00049 (B) 0.0049
(6)以含量为 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系统误差。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每次取样 3.5 g,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 甲:0.042%,0.041% 乙:0.04199%,0.04201% 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 答:甲的分析报告是合理的。因为题上给的有效数字是两位,回答也应该是两位。
1
7.( D )1L 溶液中含有 98.08gH2SO4,则 c( 2 2H2SO4)=2mol/L。
8.( D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计算依据是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9.( D )滴定管、移液管和容量瓶校准的方法有称量法和相对校准法。 10.( C )玻璃器皿不可盛放浓碱液,但可以盛酸性溶液。 11.( C )在没有系统误差的前提条件下,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实值。 12.( D )分析纯的 NaC1 试剂,如不做任何处理,用来标定 AgNO3 溶液的浓度, 结果会偏高。 13.( D )在进行某鉴定反应时,得不到肯定结果,如怀疑试剂已变质,应做 对照试验。 14.( D )用 Q 检验法舍弃一个可疑值后,应对其余数据继续检验,直至无可 疑值为止。 15.( D )配制硫酸、盐酸和硝酸溶液时都应将酸注入水中。 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