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国家高新区(中文)

中国的国家高新区(中文)


5
一、世界科技园区发展回顾
2. “硅谷”——3次飞跃和发展机制
美国政府的“军转民”改革和政府采购政策:50-60年代; 硅谷实业家转变为风险投资家60-70年代; 网络技术的推动:80-90年代; 勇于冒险、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竞争合作的硅谷文化和 企业家精神 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计算机硬、软件;网络技术; 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发源地和创业者的天堂
19
目 录
一、世界科技园区发展回顾 二、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三、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现状
四、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思路
20
三、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现状
2006年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亿元)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43319.9 25.9% 35898.9 24.0% 24.9%
7
一、世界科技园区发展回顾
4.相关的国际组织
美国大学研究园协会(AURRP):1984年成立,300多个会员; 欧洲“国际科学园区协会”(IASP),1986年成立,约200多个会员; “国际企业孵化器协会”(NBIA),1987年在美国设立,有200多个会 员; 欧洲企业孵化器网络(EBN),80年代末成立,由250多个会员; 支持发展的国际组织:教科文组织、工业发展组织、计划开发署、亚太 经济合作组织。
高新技术企业(内资),技术转让净收入在三十万元以下,可免征所得税; 高新技术企业(内资),以自筹资金新建技术开发和生产经营用房,免征建筑税; 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出口产品,除国家限制出口或另有规定的产品以外,都免征出口关税; 高新技术企业用于高新技术开发而国内不能生产的仪器和设备,凭审批部门文件,经海关审核 后,免征进口关税。
15
二、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5. 1991年政策
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之日起,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二年内免征所得税; 新办的中外合资企业,合营期在十年以上自获利年度起,前二年免征所得税;
高新技术企业出口产品的产值达到当年总产值70%以上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12
二、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2.国家高新区的分布
分布
依托智力密集和工业基础 较好的中心城市;29个
依托对外开放条件较好的 沿海城市;13个
依托军工企业密集和老工 业基地城市;12个
13
二、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3. 国家高新区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别
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大型综合改革的试验区,享有立 法权和特别行政管辖权,战略任务是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通过政策优惠吸引外资、外企,形成对外开 放的窗口;主要任务是吸引外资,振兴地方经济,学习国外先进技 术和管理经验,增加出口,投资类别政策 高新区:主要依靠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工业基础,借用外资和先进技 术,创造局部优化的科技创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发展具有 自主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科技产业化体系和高新技术特色产 业,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产业 类别政策
6
一、世界科技园区发展回顾
3.国际科技园区的分布和类型 全世界约有1000多家科技工业园区; 美国180余家,美洲约280多家; 欧洲共470家; 亚太地区近380家:中国100余家,日本26家, 澳新30余家,俄罗斯53家。 主要类型分为:科学园(研究园)、技术园、科 技工业园、出口加工区。
中国的国家高新区
目 录
一、世界科技园区发展回顾 二、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三、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现状
四、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思路
2
目 录
一、世界科技园区发展回顾 二、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三、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现状
四、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思路
3
一、世界科技园区发展回顾
1. 世界各国科技园区的诞生 1950年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园区—斯坦福大学科学 园在美国诞生,70年后培育出世界闻名的硅谷 60年代初,英国剑桥、牛津大学开始创办科技园 60年代末,法国索非亚大学建立科学园 80年代初,北欧、台湾省新竹、澳大利亚开始兴 办科技园
8
目 录
一、世界科技园区发展回顾 二、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三、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现状
四、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思路
9
二、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1. 历史沿革——中国高新区的诞生
1984年6月《关于迎接新技术革命挑 战和机遇的对策》的报告呈送国务院, 明确提出要制定新技术园区和企业孵 化器的政策,要大胆实践 198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明确指 出要在有条件的城市试办新技术园区 1985年7月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政府 兴办了中国第一个高新区 1988年5月,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 基础上,国务院批准建立第一个国家 高新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 区,并颁布18条优惠政策。
初创阶段(理念创新):(大约10年)土地开发、招商引资;形态为 工业园+孵化器 创新建设阶段(体制创新):(大约10年)形成园区科技创新孵化体 系,兴办专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形态为比较 完整的科技工业园区
国际化发展阶段:园区进入成熟期,其管理、服务和企业发展将与国 际规范全面接轨;以科技创新为发展的直接动力,高新区的将以其产业 实力向外辐射。
32.8%
35.00% 30.00%
22.4%
25.00%
21.9%
20.00% 15.00% 10.00%
8520.5 2128.5 1977.1 1360.9
5.00% 0.00%
营业总收入 工业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
2006年绝对值
净利润
上缴税额
创汇
比上年增长
21
三、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现状 中 关 村 旧 貌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
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及国家高新区2年的过渡期。 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风险投资企业税收优惠;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 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7]128号)。
国开银行的软贷款用于项目的参股投资。进出口银行的特别融资账户,为核心技术 和关键设备的进出口提供融资支持。
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适时 推出创业板;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发行公司债券。 支持开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保险服务;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外汇管理政策。 允许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等激励政策。
18
二、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7. 中国高新区的发展阶段
7% 6% 5% 4% 3% 2% 1% 0% 5.8% 4.0% 2.6% 3.2% 4.5% 5.0%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3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三、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现状
2.国家高新区成为我国创新活动的重要基地
2006年,国家高新区企业的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为1054亿元,占全国研究与发展经费 支出的35.8%。 2006年,国家高新区新产品销售收入为8119.8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2.5%; 专利授权数就达到了17618件,其中授权的发明专利数就有6145件。 2006年部分高新区企业R&D投入及占销售收入比重 亿元 350 298.9 300 7.5%
14
二、国家高 经国务院授权,科技部对全国高新区进行归口管理和业务指导 ● 省级科委归口管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落实政策、支持发展
● 高新区所在地政府具体领导、推进改革、制定政策、支持发展
● 管委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实行精简、高效、服务的适于市场经 济的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运营机制;创造环境,制定规则,建立体系 ,做好服务
250 200 150 100 50 0 北京
8.00% 7.00% 6.00% 4.9% 5.00% 4.5% 4.0% 4.00% 3.6% 3.5% 3.3% 3.2% 3.00% 1.8% 2.1% 2.00% 50.7 48.6 41.5 40 38.2 31 28.9 28 26.5 1.00% 0.00% 深圳 上海 西安 成都 广州 苏州 杭州 武汉 天津
16
二、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6. 2006年公布配套政策 直接对国家高新区的:
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推进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增值税转型 改革。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严格认定后,自获 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所得税,两年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继续完 善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税收政策。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计税工资所得税前扣 除政策。
启动中关村科技园区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证券公司代办系统进行股份转让 试点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允许具备条件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内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代办系统进行股份转让。(已开始扩大试点 工作)
17
二、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6. 2006年公布配套政策
与国家高新区相关的:
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自认定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免征营业税 、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财税〔2007〕120号,121号)
企业R&D投入 24 占销售收入比重
三、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现状
3.国家高新区成为培育企业的摇篮
2006年,高新区有45828家企业、573.7万从业人员和36134.4亿的产品销售收入,高 新技术企业数量也从2005年的27293家发展到2006年的30403家。 年营业收入超亿元以上的企业已经达到3466家,其中超过10亿元以上的426家,超过 50亿元以上的76家,超过100亿元以上的60家。 2006年国家高新区企业实现的人均指标都有所增长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