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念奴娇.赤壁怀古》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念奴娇.赤壁怀古》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完成1~5题。

1.下列选项中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个“穿”字,表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字不仅给人以大浪撞击巨石的视觉形象,而且还给人以听觉形象。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了惊涛翻滚之貌,写出了浪花激溅之状。

D.“惊”字既写出了浪涛之气势,更写出了浪涛给人的心理感受。

2.下列选项中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善于以时世为词,丰富了词的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营造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

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

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它借咏史,
抒写出了诗人郁积于胸中的块垒。

C.诗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融,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慨叹。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可算是苏轼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作,作者用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

B.这首词开篇就描绘出了一种广阔、雄浑的景象,不仅有自然景物,而且有千古的英雄人物
在读者面前一一浮现。

C.词中豪壮的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和诸葛亮形象的塑造上。

比如,肖像描写、笑貌的描摹,
而且以美女衬英雄。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壮志未酬的一种无奈,一种自慰,可以说是豪放中略见苍凉。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

下阕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B.“大江”三句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

“故垒西边”三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

“人道是”说明这里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

C.“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江山”两句,由写
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阕作铺垫。

D.“遥想”六句,写尽周瑜的风采才华。

“故国”三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到伤己。

“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则无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

5.词下阕主要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形象,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完成6~10题。

6.“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辛弃疾运用孙权和刘裕两个英雄人物的典故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辛弃疾在词中为什么要提到“元嘉草草”这个历史事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在下阕描写“佛狸祠下”一幕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为增强校园文化气氛,某新建学校在广场上设置了许多雕像,其中有孔子、苏轼、辛弃疾等文化名人,请你仿照示例分别给他们每人写一句话,既概括其一生,又给人一定启发。

示例:所选名人:孔子
所写一句话:至圣思想照亮万古长夜。

(1)所选名人:苏轼
所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选名人:辛弃疾
所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能综合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冲洗)
B.早生华发(通“花”,花白的)
C.烽火扬州路(道路)
D.赢得仓皇北顾(看)
2.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江山如画
B.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C.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D.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4.下列句子,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5.名句默写。

(1)(2009•浙江高考)___________,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___。

(2)(2009•辽宁高考)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A(B项笺应读jiān;峭应读qiào。

C项砭应读biān。

D项称应读chèn。

)
2.D(份——分)
3.B(B当“所以”讲,其它都当“旧”讲)
4.C(C是词的比喻用法,其它都是名作状)
5.C(C“樯橹”不是比喻,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6. C
7.C(“卷”并非拟人手法。

)
8.B(把“苏轼”去掉。

苏轼属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

)
第二课时
1.D
2.D(诗人最后的感慨,实质上是一种无可奈何,因而D项理解欠妥)
3.D(本项的评价,不足以全部概括本词豪放风格的全貌,况且对“把酒祭江”情节的评价也错误。

“把酒祭江”有两个含义:一则表达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二则呼应开篇,表现对古代英雄的仰慕。

)
【解析】一、1、选C。

“卷”字状惊涛翻滚之貌,但不是拟人手法。

2、选D。

“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说法不对。

不应是“直抒”,应为“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向往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慨叹。

3、选C。

词中没有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

4 、选B。

“人道是”说明只是传说如此,并非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所在地。

5、答案: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在于: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策(孙权兄)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亲戚关系,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然而这正是作者没有又是他十分渴望的,这也能补证作者之所以仰慕周瑜的原因。

二、6、答案:这三句歌颂刘裕率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之势。

作者借助这些京口当地的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隐约地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心情。

7、答案:辛弃疾在词中引用孙权和刘裕这两个英雄人物的典故,是为抒情言志服务的,表现了他对英雄的仰慕。

并且在当时韩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像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8、答案:辛弃疾采用宋文帝“草草”北伐终于惨败的历史事实来作为对当时伐金需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行事的深切鉴戒。

9、答案:描写“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心情以及沉重的忧患意识。

江北各地沦陷已久,如果朝廷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众就会安于异族统治,忘记自
己是宋室臣民。

由此,也抒发了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3、答案(示例):(1)诗词、文章、书画,天地奇观(或:豪放、洒脱、达观,千
古其人)。

(2)铁板铜琶,继豪放(或:美芹悲黍,展忠情)。

【素能综合检测】
【解析】 1、选C。

路:宋代行政区划名,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

2、选D。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3、选B。

B项“风流”指繁华景象,英雄业绩,与今义不同。

4、选C。

A项正常语序应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B项正常语序应是“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D项正常语序应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扬州路烽火”。

C项语序正常。

5、(1)乱石穿空一时多少豪杰(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