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内分泌
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增加能量消耗
6.促进机体生长:
直接作用于胰岛素受体实现
间接通过促生长因子-GH、IGF实现。
胰岛素和生长素共同作用时,产生明显的促生长协同作用,
胰岛素单独作用时,促生长作用不明显
胰岛素是全面促进合成代谢的唯一激素,与众多 的促分解激素想抗衡。胰岛素缺乏时,出现新陈 代谢障碍。 I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胰岛B细胞功能发生障碍 所致,胰岛素绝对不足,有多种自身抗体存在 多在20岁前发病。需用胰岛素治疗。
②促进细胞对G的氧化和利用(去路↑)
胰岛素通过激活葡萄糖激酶,使6-磷酸葡萄糖增
加;诱导糖酵解的关键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
酸激酶,加速葡糖糖在细胞中的氧化,生成ATP。
③促进G转化:
合成糖原并贮存(肝、肌糖原)(去路↑)
转化为脂肪酸,并贮存于脂肪组织(去路↑)
④抑制糖异生,抑制糖原分解(来源↓)
5、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1)应激反应: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内、外环境和社会、
心理等),除引起机体与刺激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变化外,还引
起与刺激性质无直接关系的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应激反应是机体遭受伤害性刺激时所发生的适应性和抵 抗性变化的总称。 应激反应激素:以ACTH、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为主,其
它多种激素分泌也增加(GH↑、ADH↑、PRL↑、醛固酮↑、胰
皮质机能低下,可出现低血压。
(2)降低cap壁的通透性: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降
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血浆滤出,维持血容量
其他作用:
(1)促进胎儿肺泡的发育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
(2)抑制成骨,促进溶骨 (3)提高胃腺对迷走神经和胃泌素的反应性, 增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胃病患者慎用糖皮 质激素,以防诱发或加剧胃溃疡。 (4)提高CNS兴奋性。小剂量可引起欣快感, 大剂量则引起烦燥不安和失眠等症状。 (5)大剂量: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等
高血糖素↑、交感-肾上腺髓质活动↑等)。 ∴应激反应是多种激素参与的非特异性反应。
(2)糖皮质激素在应激反应中的主要作用:
●减少有害介质(缓激肽,蛋白水解酶,PG类等)的产生
●使能量代谢以糖代谢为中心,保证葡萄糖对脑、心重要器
官的供应
●对儿茶酚胺的允许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升高BP
(3)意义:糖皮质激素可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能力,
对脂肪代谢的调节
(+)
胰岛素
葡萄糖进入 脂肪细胞合 成脂肪酸
(–)
肝脏合成脂 肪酸并转运 到脂肪细胞 储存
(+)
脂肪酶活性
(–)
脂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
脂肪分解
3、蛋白质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 ●促进aa向细胞内转运(合成原料↑) ●加快细胞核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增加DNA、RNA
的生成,加速核糖体的翻译,促进蛋白质合成(模板、
(胰岛素缺乏,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出现糖尿)。
对糖代谢的调节 胰岛素
组织细胞 对葡萄糖 的摄取和 利用 葡萄糖合成 为糖原储存 于肝和肌肉 中,抑制糖 异生 葡萄糖转变 为脂肪酸储 存于脂肪组 织中
血糖
2、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
●促进肝C合成脂肪酸并将其转运入脂肪C中贮存(合 成)。 ●促进脂肪C摄取G ——转化为脂肪(合成)。 ●抑制脂肪酶活性→抑制脂肪动员和分解 (胰岛素缺乏,糖的氧化利用受阻,脂肪分解增强, 产生大量脂肪酸在肝内氧化成酮体,引起酮症酸 中毒。)
2、对水盐代谢的作用:
(1)利水作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入球动脉阻力,增加肾
血流量,使GFR↑;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总结果是有利
于水的排出。 肾上腺皮质机能低下,肾排水非常缓慢,甚至发生水 中毒。(此时,补充糖皮质激素可缓解) (2)类似醛固酮作用: 保钠、保水、排钾的作用弱,只有醛固酮的1/400。
●当机体受到有害刺激→下丘脑分 泌CRH →促进ACTH合成与分泌。 ●CRH对本身分泌产生负反馈调节 (超短反馈)。
新 分 布 → C us hi n g 综 合 征 → “ 满 月 脸 ” “ 水 牛
背”“向心性肥胖”)
(3)蛋白质:
促进肝外组织蛋白质分解,加速aa进入肝脏合成 糖原(糖异生↑)。抑制蛋白质合成。(分泌过多, 则会引起生长停滞,肌肉消瘦,皮肤变薄,易起淤 斑、紫纹,骨质疏松,淋巴组织萎缩及创口愈合延 缓等现象 )。 而在肝内确加速RNA和蛋白质合成。
分泌不足时,可出现低血糖;分泌过多则血糖升高,甚至
能引起类固醇性糖尿。
(2)脂肪: 正常GC: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氧化,有利于
糖异生
分泌过多GC: 但过高血糖继发引起胰岛素分泌,加强成脂作用, 增加脂肪沉积。 不同部位脂肪代谢有差异,脂肪异常分布。脂肪组
织由四肢向躯干重新分布。(分泌过多,动员脂肪重
缺乏运动 遗传 体型肥胖者
年龄
生产过重婴儿 (四公斤或以上) 的母亲。
胰岛素缺乏(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
胰
葡 萄
糖氧化↓
岛
素↓
脂 肪 分 解↑
糖
利
用↓
蛋 白 分 解↑
血 糖↑
酮体生成↑
能量不足 饥饿感
>肾糖阈 酮血症 高渗性利尿 脱水 口渴
多
食
多 尿 (尿糖)
多饮
体重↓ (尿氮)
酮 尿 酸中毒 昏 迷
胞功能
2、激素:
(口服葡萄糖刺激胰岛素的分泌的作用强于静脉注射葡萄糖的反应。)
(1)胃肠激素: 抑胃肽(GIP)——胰岛素↑(直接)(前馈调节)
(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盐酸都能刺激GIP的释放。)
胃泌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血糖↑?—胰岛素↑(间接) 胃肠激素与胰岛素分泌之间的关系被称为肠-胰岛素轴 (2)GH、皮质醇、甲状腺激素:—血糖↑—胰岛素↑(间接) (3)胰高血糖素:刺激胰岛素分泌(直接+间接) 生长抑素: 抑制胰岛素分泌
工具↑)
●抑制蛋白质分解(去路↓)
(胰岛素缺乏,蛋白质分解增加,负氮平衡,身体消瘦)
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
(+) 胰岛素 (–)
氨基酸 进入细 胞
转录和 复制过 程 DNA RNA
翻译 过程
蛋白质 分解
蛋白质 合成
促进机体生长
4.促进K+、Mg2+和磷酸根离子进入细胞 5.调节能量平衡:(神经系统) 引起饱感,抑制摄食活动
——胃肠激素——胰岛素↑(间接)
(2)交感神经:α受体——胰岛素↓(为主) β受体——胰岛素↑(次要)
胰岛素的分泌调节
4、迷走N
(还通过胃肠激素的 间接作用)
β α
胰
交 感
N
1、血糖↑(最重要)
岛
素 分
肾上腺素、胰腺 细胞释放抑制因 子、瘦素等
3、激素:
胃泌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
GH、T4、皮质醇 胰高血糖素
脱水,酸中毒、昏迷甚至死亡。
糖尿病 慢性并 发症
(二)胰岛素的作用机制 胰岛素 与受体酪氨酸激酶结合 膜外α亚单位:识别、结合胰岛素 膜内β亚单位:酪氨酸激酶活性 与靶细胞浆中胰岛素受体底物(IRS) 结合
调节细胞的代谢与生长
胰岛素受体底物
(三)胰岛素的分泌调节
1、血糖与氨基酸、脂肪酸水平:
1型糖尿病的病程
环境因素的刺激
自身免疫应答(T细胞) 形成自身抗体
细胞数量
(ICA, IAA, GAD抗体等)
遗传易感性
胰岛炎,细 胞受损
糖尿病 前期 糖尿病
时间
2型糖尿病的病因
胰岛素抵抗
(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减退)
-细胞功能减退
(机体胰岛素生成不足)
2型 糖尿病
(高血糖)
慢性并发症
2型糖尿病的易感因素
高至高峰,并持续较长时间。
机制:葡萄糖刺激B细胞产生某种信息物质, 激活胰岛素合成酶系,故B细胞合成胰岛素↑ 。
(2)氨基酸水平↑ :可刺激胰岛素↑
(精氨酸和赖氨酸的作用最强) (血清氨基酸和血糖对胰岛素分泌有协同作用) (3)脂肪酸水平↑ :可刺激胰岛素↑(但作用比较弱)
长时间的高血糖、高氨基酸和高脂血症可持续刺激胰岛素 分泌,导致B细胞衰竭,引起糖尿病。 临床上常用口服氨基酸后血中胰岛素水平的改变检测B细
一、胰岛素(Insulin )的作用及调节
为 51个氨基酸的小分子蛋白质
空腹血清浓度: 35 ~ 145 pmol/L 测血中C肽含量可反映B细胞分泌功能 主要靶器官:肝、肌肉、脂肪
调节代谢:促进机体合成代谢,维持血糖稳定的
主要激素
(一)胰岛素生物学作用:肝、肌肉和内脏
1、糖代谢:降低血糖
通过促进糖利用,减少糖生成,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
①促进细胞对G的摄取(去路↑)
骨骼肌、心肌、脂肪组织:胰岛素通过PI3-K,使细胞
内葡萄糖转运体数目增加,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
肝细胞:胰岛素诱导葡萄糖激酶的活化,使6-磷酸葡萄 糖增加,因细胞内葡萄糖浓度降低,葡萄糖易于扩散进
入细胞。
(脑组织葡萄糖的转运;小肠粘膜和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 收都不依赖胰岛素)
激素的作用
胃肠激素 (抑胃肽) 生长素 皮质醇 甲状腺激素 胰高血糖素 (+)
(–) 胰岛素 生长抑素 (GIH) 分泌
血糖
(4)神经肽和递质:
促进的有:TRH、GHRH、CRH、胰高血糖样肽、VIP等。
抑制的有:肾上腺素、胰腺细胞释放抑制因子、甘丙肽 瘦素、神经肽Y和C肽等。 3、神经调节: (1)迷走神经:M受体——胰岛素↑(直接)
对维持生存是必需的。
皮质醇增多症临床表现
• • • • • • 向心性肥胖 高血压 多血质 多毛 月经紊乱 痤疮 95.1% 88.9% 80.4% 77.9% 76.7% 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