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个最容易用错的成语
1. 万人空巷
【解释】: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示例】:喜讯传来,首都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误用】:常被误用作街巷空空无人之意。
2. 登堂入室
【解释】: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示例】:努力钻研,终会有登堂入室的一天。
【误用】:常被误用为“进入屋子”。
3.望其项背
【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
【示例】:面对五四时期的伟大作家,现在的很多所谓的作家,实难望其项背。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赶不上”。
4. 目无全牛
【解释】: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形容技艺已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
【示例】: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程度才是精英
【误用】:常被误用为没有全局观念。
5. 七月流火
【解释】:火,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
出自《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指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
【示例】:七月流火,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误用】:常被理解为七月骄阳似火。
6.罪不容诛
【解释】: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示例】:此人犯罪手段十分残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误用】: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7.首当其冲
【解释】: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示例】:平原的游击根据地将首当其冲。
【误用】:常被误用替代“首先”。
8.危言危行
【解释】:危:正直。
指的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示例】:《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9.不刊之论
【解释】:刊,古代指消除刻错的字;不刊意为不可更改。
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示例】:这些经典著作,内容深刻,都是不刊之论,应该好好阅读。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10.明日黄花
【解释】: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示例】:如果外界信息来源只有报纸、收音机,当他们断断续续地传到人们耳朵里时,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误用】:常被误写作“昨日黄花”。
11.无所不为
【解释】:没有不干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做。
【示例】:他依仗官高权大,目中无人,无所不为。
【误用】:常被误指为能力强,没有什么不能做的。
12.炙手可热
【解释】: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
【示例】:在刘志军炙手可热地时候,一些问题大家都不敢开口。
【误用】:现常被误用为某样事物很红或很抢手,非常流行受追捧。
13.差强人意
【解释】:差,程度副词,勉强。
大体上使人满意。
【示例】:那几幅画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幅梅花图还差强人意。
【误用】:经常被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14.不足为训
【解释】: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
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示例】:过于夸大的道义规范会导致空虚迂腐的行为,这些不足为训。
【误用】:常被误用为“不足以成为教训”。
【解释】: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示例】:他才思敏捷,看到约稿邀请,一挥而就,文不加点。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写文章粗心大意,不加标点。
16.不学无术
【解释】: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示例】: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
【误用】:常用来说别人不学习,游手好闲。
17.不以为然
【解释】:然,正确。
不认为是正确的。
【示例】: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
【误用】: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18.耳提面命
【解释】:褒义词,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
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示例】:母亲的耳提面命,我时刻不敢忘。
【误用】:常误用为贬义词。
19.穷形尽相
【解释】: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
现也用来表示丑态毕露。
【示例】: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得力于他高超的写作技巧。
【误用】:常被误解为“原形毕露”之义。
20.三人成虎
【解释】:比喻谣言或讹传经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听者信以为真。
【示例】:这真是三人成虎啊,明明是不可能的事,如此一传竟成真的了。
【误用】:常被误认为人多力量大。
21.鼎力相助
【解释】:敬词,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示例】:感谢各位的鼎力相助,我们这间公司终于落成!
【误用】: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
【解释】:蹉跎:时光白白过去。
指虚度光阴。
【示例】:这么些年我一事无成,不过是蹉跎岁月。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23.名噪一时
【解释】: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示例】:别看他现在名声淡了,当年可是名噪一时的人物。
【误用】:常误用为贬义词。
24.始作俑者
【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示例】:事到如今,再去追究谁是始作俑者,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误用】:常误用为褒义词,指某种新制度的开创者。
25.不忍卒读
【解释】: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示例】:这篇悼念张公的文章,情真意切,不忍卒读。
【误用】: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26.不胜其烦
【解释】:胜:禁得起;烦:烦琐。
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示例】:许多反动宣传影片,光是列举名目就不胜其烦。
【误用】: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27.胸无城府
【解释】: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以揣测得深远用心。
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示例】:他是个胸无城府的人,很是单纯坦率。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大脑简单”,贬义词。
28.身无长物
【解释】: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困。
【示例】:逃难至此,他已是身无长物,十分落魄。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解释】: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示例】:中国许多的传统技巧真是鬼斧神工,难以想象的精巧。
【误用】: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30.求全责备
【解释】: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
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示例】: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误用】:常被误用为“委曲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