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管理学 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 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习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一. 填空题1.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指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权)意义。

2.功能和储蓄和增值的功能等几个方面。

3.为生产三要素,尤以土地与劳动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4.土地与其他生产资料一样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是产资料,另一方面还是土地关系的客体。

5.6.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地与地之间的关系。

(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

)7.理。

8.土地管理目标按管理层次的不同,标、微观土地管理目标。

(土地管理目标按实现时间的幅度,又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年度目标。

)9.土地管理的原则:经济、社会三效益的统一原则;3. 坚持依法、统一、科学地管理土地的原则1011.1998年,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由地矿部、土地局、海洋局、测绘局4个单位组建成国土资源部,建立相对集中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并对它们的职能作了相应的调整。

12.土地管理的方法有二. 名词解释1.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面,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2.土地资源: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3.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4.▲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三. 简答题1.▲土地具有哪些基本特性?答:土地作为生产资料,与其他生产资料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性: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不是人类所创造的。

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2.▲土地管理由哪些部分内容构成?他们之间有何联系?答:土地管理由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管理四大部分内容构成。

他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它们共同构成完整的土地管理内容体系。

从他们的作用来看,地籍管理是基础,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市场管理是手段,土地利用管理是核心。

3.▲现阶段土地管理的具体任务是什么?答:1)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努力实现土地,特别是耕地供求的动态平衡;2)控制“土地供给闸门”,参与宏观经济调控;3)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科学规划;4)加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5)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新体制,新机制;6)健全法制,依法行政,实现土地管理秩序的根本好转。

(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及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开发、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土地管理干部应具备哪些素质?答:对土地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政治合格、业务精湛、工作勤奋、为政清廉。

具体来说土地管理干部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第二单元(第四章地籍管理)一. 填空题1.多用途地籍(亦称现代地籍)。

2.(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依据地籍行政管理的层次不同,分为基层地籍和国家地籍。

)3.4.地籍管理的原则有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3. 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4. 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

5.(土地调查成果包括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件成果和数据库成果。

)6.7.权属调查分为等三个方面。

8.地籍测量又分为四项工作。

9.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以。

10.按照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土地分等定级可分为分等定级。

11.为了反映土地质量的差异,土地分等定级采用和两层次的划分体系。

12.土地登记,按登记的时间和任务不同,可分为记两种。

13.土地登记规程将土地变更登记分为定登记,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土地他项权利变更登记,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变更登记及注销登记。

二. 名词解释1.▲地籍: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含图,其核心是权属。

2.▲地籍管理: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3.量,查清每一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以图、簿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4.土地分等定级:是在土地利用条件调查与土地利用分类的基础上,以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为主要依据所确定的各类土地等级。

5.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于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土地的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其特点是:统一性、唯一性、连续性、强制性、公开性、公信力。

)6.初始土地登记:是指土地总登记之外对设立的土地权利进行的登记。

7.变更土地登记:是指因土地权利人发生改变或者因土地权利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等内容发生变更而进行的登记。

8.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载、整理和分析的一项管理措施。

9.地籍档案管理:以地籍档案为对象而进行的收集整理、分类编目、归档保管、提供利用等各项活动的总称。

(地籍档案:是指国家和地方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及其事业单位在地籍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土地管理工作有保存价值的,反映地籍工作和土地状况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三. 问答题1.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有关土地政策、法律等,提供、保管、更新有关土地自然、经济、法规方面的信息。

2.现阶段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现阶段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土地调查;2)土地分等定级估价;3)土地登记;4)土地登记;5)地籍档案管理3.简述地籍调查的程序?答:地籍调查的程序包括:1)准备工作:组织准备、宣传工作、试点工作、技术工作、资料收集、制定技术方案等。

2)初始权属调查:宗地权属状况调查、界址调查、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

3)初始地籍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测定界址点、测绘地籍图、绘制宗地图、面积量算。

4)文字总结:技术报告、工作报告的编写。

5)检查验收。

6)成果资料整理与归档。

4.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程序?答:准备工作阶段,外业工作阶段,内业工作阶段,验收,归档阶段。

5.土地初始登记内容包括什么?答:土地登记的内容是指反映在土地登记簿内的土地登记对象质和量方面的要素,包括土地权属性与来源、土地权利主体、土地权利客体以及与之三方面直接相关的其他内容。

6.简述土地初始登记的程序?答:初始土地登记的程序是:初始土地登记申请---初始地籍调查----权属审核---注册登记---换发或更改土地证书或核发他项权利证明五个阶段。

P106(国有土地使用权、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集体使用权以及土地他项权利的登记)第三单元(第四章土地权属管理)一. 填空题1.土地制度核心是土地使用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有权的土地使用权,以解决土地资源的合理与有效利用问题。

2.我国现行的土地使用制度包括:3.▲土地产权是指它包括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4.土地所有权包括5.土地权属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其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和不断改善土地使用条件的积极性;3. 调整土地关系。

6.土地权属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更;③依法调查、处理土地权属纠纷。

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针对不同性质的土地所有权形式,分阶段,分别采取管、没收,赎买,土地征收和土地立法等方式,8.土地使用者可以通过的方式和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9.根据有关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取得方式中,又包括等具体方式。

10.根据有关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限期按下列用途确定: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11.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有四种,一是二是三是以拍卖方式出让,四是挂牌出让。

12.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在民事主体之间再转移的行为,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它的基本形式有出售、交换、赠与。

13期限;④转让价格。

14有偿性;④土地征收程序的合法性。

二. 名词解释1.土地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一种社会制度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制度。

它反映着因利用土地而发生的人与人、人与土地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

它表明土地这一生产资料的分配问题,谁应当享有土地所有权及其责、权、利。

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

3.土地使用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土地所有制下使用土地的形式、条件、程序的规定。

它表明人们如何对土地加以利用和取得收益,谁应当享有土地使用权及其责、权、利。

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5.土地使用权出租:是指合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民事主体(即出租人)将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全部或部分提供给他人(承租人)使用,承租人为此支付租金的行为。

6.土地使用权抵押:指土地使用权人以土地使用权作为屐行债务的担保,当土地使用权人不能按期屐行债务时,债权人享有从变卖土地使用权的价款中优先受偿权的债务担保形式。

7.土地征用:国家为兴建厂矿、铁路、公路、港口、水利、国防工程等建设的需要,依法将集体所有的土地收归国家使用的一项措施。

三. 简答题1.土地使用制与土地所有制有何关系?P128答:土地所有制决定土地使用制;土地使用制是土地所有制的反映和体现,又是实现和巩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和手段。

2.▲我国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哪几个方面?P147答:我国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1)城市市区的土地2)依照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3)依照法律规定国家征收的土地4)依照宪法属国家所有的荒山、荒地、林地、草地、滩涂及其他土地。

3.土地使用权出让具有哪些特征?答:1)受让主体广泛性2)有偿性3)计划性4)出让主体的垄断性4.▲简述土地征用的程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