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砭经》

《砭经》

砭术失传久矣。

砭石治病,非针非灸,世每以砭为针,误亦久矣。

《素问·异法方宜论》:“其病痈疡,治宜砭石,”未言针也。

《史记·扁鹊传》:“疾在血脉,针石所及,”针砭宜举,亦未言砭即针也。

而《秦策·扁鹊投石注》谓:“石砭所以砭弹人臃肿,明言砭弹,尤足为非针之证。

”及后人注《素问》谓:“砭石如玉,可以为针。

”又有世无佳石,故以针代之说,遂并针砭为一事,而砭术绝矣。

夫针穴逾寸,刺不伤络,石针焉能利用此?必不合理之事。

而数千年习非成是,无人起而正之,砭之失传宜哉!今述砭术,明其法、正其误,使世人一览了然,人人可习以治病,知砭之正用,非针非灸,不必刺体灼肤之痛,而其病立除。

《左传》有言:“美疢不如恶石,石犹生我砭之术。

”庶几复传于今矣!试分述如下:
甲述砭之本:
一曰天炼石补阙,取法于天
二曰地水火木土,因地之利
三曰人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砭虽小道,其用甚大,救世活人,百病皆治。

凡施术者,当法天时,因地利、存人和,合天地人为一体,而以至诚出之,自无不效,诚则灵也。

乙述砭之体:
一曰石石取其坚而攻之
二曰玉玉取其润以温之
三曰药药取其灵以和之
砭之体,玉石兼用,而以药力补其不足。

药别有方,以中和之品为主,虔诚秘制,有百益而无一损,幸勿疑也。

丙术砭之形:
一曰圆似球非球取象于天,其用在圆
二曰平似权非权取象于地,其用在平
三曰直似针非针取象于人,其用在直
砭之形,不出三者。

无论玉石以旧为宜,用逾久者效愈神。

上古用石,各有其器,三代尤多美玉,访而求之,不难获也。

丁述砭之用
一曰水水者温石于汤以保其热也
二曰火火者煨石于灰以传其热也
三曰心心者藏石于身以养其热也
砭之用,首在于热,人生则热,死则冷。

病每起于冷热不调,砭术一以热救之,起死回生。

热之为用火矣哉。

偶有奇症,宜用冷砭,则在例外。

戊述砭之诀
一曰点点非针也,点其中而不必刺其体
二曰熨熨似灸也,熨其外而不必灼其肤
三曰摩摩即按也,摩其周而不必振其骨
砭之诀,惟在乎动。

气血不和,则疾痛起。

点也、熨也、摩也,皆动之机也。

以砭行之,手到而病自去,疾痛乃若失焉,岂不神乎其技哉!
己述砭之效
一曰符先画符以镇其气符见后
二曰咒次诵咒以肃其神咒见后
三曰方再配方以取其效方见后
述砭之效,而举符咒,非迷信也,非神秘也,新法所谓精神治疗也。

盖天人体一体,感应之每有不可思议,至诚如神,不吾欺也。

丁述砭之用
一曰水水者温石于汤以保其热也
二曰火火者煨石于灰以传其热也
三曰心心者藏石于身以养其热也
砭之用,首在于热,人生则热,死则冷。

病每起于冷热不调,砭术一以热救之,起死回生。

热之为用火矣哉。

偶有奇症,宜用冷砭,则在例外。

戊述砭之诀
一曰点点非针也,点其中而不必刺其体
二曰熨熨似灸也,熨其外而不必灼其肤
三曰摩摩即按也,摩其周而不必振其骨
砭之诀,惟在乎动。

气血不和,则疾痛起。

点也、熨也、摩也,皆动之机也。

以砭行之,手到而病自去,疾痛乃若失焉,岂不神乎其技哉!
己述砭之效:
一曰符先画符以镇其气符见后
二曰咒次诵咒以肃其神咒见后
三曰方再配方以取其效方见后
述砭之效,而举符咒,非迷信也,非神秘也,新法所谓精神治疗也。

盖天人体一体,感应之每有不可思议,至诚如神,不吾欺也。

庚述符
一曰龙虎符
辛述咒:
一曰砭砭咒
壬述方:
一曰雄黄丹
方有药,十余味,以雄黄为主,故曰雄黄丹。

照方配制各研细末,或为大丸如球,或为大锭如杵。

临用蒸熟,套以绸囊,对正穴道,或点之、或熨之、或摩之,代行砭术,务期热气透入。

过热则提随起随落,勿使伤肤,热退再热,再砭以三为度轻者一日重者七日,立可见效,即沉疴久病假以时日亦莫不能愈焉。

癸述主治要略:
一曰认症。

治病必先认症别,有主治,各病详表,认明病症的酌量轻重,然后行砭。

二曰取穴。

病症既明,应取何穴。

别有图表,按表对图,审慎行砭,毋稍疏忽。

三曰应急。

按穴行砭,此为正治。

若有痈肿、跌损等病,各砭患处,亦收急效。

四曰求救。

砭治之主,惟动与热,必使热力直达病奥,透脉彻络,周流舒畅,始收砭治之效。

五曰从宜。

砭时宜佳日,宜静室,宜安体,宜注意,砭后宜暂憩,宜忘病,宜护躬,宜绝欲。

六曰切忌。

忌冒风,忌劳力,忌暴怒,忌纵情。

不洁者不治,不信者不治,不诚者不治。

按上述砭术实遇异人口授,兹仅记其大略,惜不能详也。

至砭术尚有可引证者,如《史记·扁鹊传》:“镵石挢引按玩,毒熨索隐。

”镵石谓石针,此固误矣,而挢引谓为按摩之法,按玩亦谓玩弄身体使调,则与所述砭诀三曰摩正合;又毒熨谓毒病之处以药熨贴,及后言五分之熨,谓熨之令暖气入五分,尤与砭诀二曰熨合。

又《后汉书》:“针石运乎手爪。

”注谓砭法,右手象天,左手象地,弹而怒之,搔而下之,此言运手爪也,与所述曰点曰摩皆合,而象天象地二语更与所述砭之本及形及效可互发明。

又《仓公传》:“教以经脉高下及奇络结当,论俞所居及气当上下,出邪逆顺,以宜镵石。

”定砭炙处则与癸篇所述砭治主要若合符节矣。

至《唐书·孙思邈传》:“导以药石,救以砭剂。

”与效用各篇而述尤合然则昨所遇之异人果如韬光居士所言,为孙真人乎,鸣呼异已。

砭道人述
又案,砭术失传固久,而砭字亦多传误。

《说文》:“以石刺病曰砭,从石,乏声,方验切。

”反正为乏,房法切,二音不合惟丐字,弥兖切,音近方验,篆文乏丐相似,或者误耶!然砭之从乏,则无误也,乏训反正,正为一止,反止为币,殷注,币谓凡物顺逆往复,则周徧与砭弹砭拂之义正合。

砭之字义定,而砭之术亦待言,而自明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