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下学期重点中学七年级期末检测卷班级:姓名: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
(2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淤.泥(yū)字帖.(tiè)鲜.为人知(xiān)B.阖.家(hé)粗拙.(zhuó)忍俊不禁.(jīn)C.取缔.(tì)孱.头(càn)忧心忡.忡(chǒng)D.炽.热(chì)湮.没(yān)心有灵犀.(xī)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吞噬揩油栏竿色彩班斓B.默契烧灼迟钝相辅相承C.凛洌恩惠鲁莽大庭广众D.臆断烦琐轮廓千钧重负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从未看过翻滚的巨浪的人,难以想象万马奔腾、的壮丽景象。
让我们迈开脚步,打开,投入大自然的。
A.光芒一碧万顷心曲怀抱B.辉煌一泻千里心扉怀抱C.光芒一往无前心扉情怀D.辉煌一望无际心曲情怀4.下列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大街上没有一个行人,真是万人空巷....啊!,但对小林来说也许是好事,经受这一次挫折,他肯B.这次考试成绩差强人意....定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热闹极了。
C.假日的海南,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深夜了,大街上还络绎不绝....,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D.遇到问题,他总喜欢寻根究底,倘若不问个水落石出....5.下列语段中的画线句均有语病,请根据要求进行修改。
(4分)①紫鹊界梯田培育着厚重悠长的瑶族文化。
②湖南隆回县虎形山花瑶是唯一一支保持完全最古老风俗的瑶族,他们依然过着农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且保持了与世无争、勤劳质朴的传统。
(1)第①句中,词语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2)第②句语序不当,应将“”与“”互换位置。
6.下列句子填写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少男少女们从我的身边走过,飘动的黑发,,仿佛整个世界都洋溢着他们的歌声和笑语。
A.清澈的眼神,鹿一般轻盈的脚步,腮边的红晕像两朵花B.鹿一般轻盈的脚步,眼神的清澈,花一般清新的红晕C.清澈的眼神,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D.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清澈的眼神7.古诗名句默写。
(6分)(1)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2),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4)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5)杜甫《望岳》中,全诗无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
其中,“,”写出了诗人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又表达了诗人激荡的心境和开阔的眼界。
(6)杨绛先生走完了她一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安然辞世。
她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正所谓“,”。
(请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句填写)8.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4分)我砍倒了一棵杉树……然后,我又花了一个月的工夫把它刮得略具规模,成为船底的形状,使它可以船底朝下浮在水里。
又花了将近三个月的工夫把它的内部挖空,把它做得完全像一只小船。
(1)这段文字出自英国作家的小说《》。
(2分)(2)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建议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要多读读这本书,你认为他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是什么?(2分)9.综合性学习。
(4分)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地球表面超过三分之二被水覆盖着。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家园,学校决定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期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由此形成了江河奔涌、大海澎湃的壮观景象,引发了古代诗人的感慨。
请你写出一句这样的古诗词,与同学们交流。
(2分)(2)除了江河湖海之外,地球还有一种与水有关的地理环境——湿地。
湿地对地球生态系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
为了保护湿地,国家设立了湿地公园,下图是我国国家湿地公园的标志。
请你简要说明该标志的寓意。
(2分)二、阅读理解。
(42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有删改)【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似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④焉。
(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有删改)【注释】①本:根。
②体:体悟。
③虚受:虚心接受。
④实:充实,充满。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亭亭净植.()(2)而不可亵.玩焉()(3)贞.以立志()(4)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12.甲文从莲的生长、、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3分)13.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2分)1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甲文中的话说就是“”。
你喜欢什么花?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是什么?(3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1分)清欢①一千年前,苏东坡被贬黄州,曾与友人共游南山。
友人以山中野菜招待,对此东坡诗兴大发:“人间有味是清欢。
”想那苏东坡,虽然后半生颠沛流离,屡遭贬谪,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生追求清欢的人生真味,的确是把握住了人生的真谛。
②清欢,是清淡的欢快、清雅的欢愉,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悠闲自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洒脱。
清欢更是一种至高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③日本学者写了一本《清贫思想》,他建议人们采取清贫的生活方式,淡化对名利、地位、权力的追逐,追求一种内心丰盈美好的恬淡生活。
美国人普兰特的《简单生活》认为,简单生活是“表现真实自我的有明确意义的生活”,是“丰富、健康、和谐的生活”。
清贫思想也好,简单生活也罢,提倡的都是清欢。
④其实中国人对清欢的提倡由来已久。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对弟子颜回赞不绝口:“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面对困境,别人难以忍受,颜回却乐此不疲,欢而不改,这需要多高的境界、多深的修养啊。
孔子对“在陋巷”却“不改其乐”的颜回连叹“贤哉”,这是老师对学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古代圣贤对清欢精神的高度肯定。
⑤人生苦短,生活的表象多姿多彩,其内涵却纷繁复杂。
只要尽心尽力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全然不必为烦琐之事烦恼。
将自己的脚步放慢一点,放轻一点,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享受一下世间原有的简单和真纯,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这样的快乐是永久的快乐。
⑥但是,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经得起名利的诱惑,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
结果如何呢?这些追名逐利者或惶惶不可终日,或“反误了卿卿性命”。
君不见有多少“苍蝇”落地,又有多少“老虎”进笼?他们的人生何乐之有?⑦提倡清欢,并不是倡导“穷欢”,不是要我们走进深山老林,拒食人间烟火;崇尚清欢,也不是推崇“清闲”,不是要我们碌碌无为,得过且过。
追求清欢,要不为世俗所困,不为名利所惑;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像苏东坡那样,虽遭受打击排挤,也不忘情于山水,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⑧清欢,人生的真味,做人的真谛,让我们用一生追寻。
(根据袁浩文章改写)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6.第①段和第④段分别引用了苏轼和孔子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3分)17.请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
18.第⑦段主要论证了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证的?(3分)(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5分)大师治学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一段插曲。
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
这一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
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倒过来,往讲台上一倒,满满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
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
林语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
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
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
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④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
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
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
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
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
”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恶性考试艺术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⑧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儿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
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极其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作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