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谈茶效1、爱茶人朱德作茶诗赞延年益寿朱德的兴趣广泛,爱好书法、作诗,也爱茶,常到茶区视察工作,其一生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即使是革命战争的艰苦年代,也随身带有茶叶,饮茶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他认为坚持常年饮茶是延年益寿的一种决窍。
1959年,朱德在庐山植物园品饮“庐山云雾茶”之后,顿觉心旷神怡,精神大振,因而诗兴勃发,当即写下五绝一首: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常年饮,延年益寿法。
这首茶诗充分表达了朱德知茶、爱茶、信茶的情感。
他深知“庐山云雾茶”产地环境条件得天独厚,海拔高,土壤肥沃,云雾多,从而使茶叶内含物质丰富,茶叶品质优良,滋味浓烈。
并根据他多年饮茶保健的经验,断定凡此好茶,只要坚持常年饮用,必定有益于人体健康,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2、孙中山认为清茶最有益于养生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是一位爱茶至深,极重视茶叶生产,主张发展茶叶实业,将其纳入建国方略的内容,孙中山先生对饮茶有很高的评价,且认为清茶淡饭最有益于养生。
他在《建国方略之一,孙文学说-知难易行》中说道:“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菜蔬豆腐,此等之食料,为今日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益于养生者也。
故中国穷乡僻壤之人,饮食不及酒肉者,常多上寿”。
他还在此文中指出:“茶为文明国所既知已用之一种饮料…..就茶言之,是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中国实出产之,其种植及制造,为中国最重要工业之一。
前此中国曾为以茶叶供给全世界之唯一国家,今则中国茶叶商业已为印度、日本所夺,惟中国茶叶之品质,仍非其他各国所能及。
印度茶含有丹宁酸太多,日本茶无中国茶所具之香味,最良之茶,惟可自产茶之母即中国得之。
”3、慈禧习惯饮花茶安神养身慈禧太后心狠手辣,祸国殃民,然她在乱世纷争的生活中,却有她的一套养生之道,白天喜爱饮用金色银花茶,晚上临睡前饮用糖茶,就连服用滋补的珍珠粉也喜欢用茶水送服。
据宫中御女官德龄当时的记录可见其十分注意饮茶养生:“一个太监送进一杯茶来,茶杯是纯的美玉做的,茶托和盖碗都是金的。
接着又有一个太监捧着一只银托盘,里面有两只和前一只完全相同的白玉杯子,一只盛金银花,一只盛玫瑰花,杯子旁边还放有一双金筷。
两个太监都在太后前面跪下,将茶托举起,于是太后揭开金盖,挟了几朵金银花放进茶里。
”金银花性寒味甘,清热解毒,茶水浸金银花,增进了茶的滋味,也强化了茶水的保健作用,慈禧的这一偏好,也许正适合她的口味,有好的健身效果。
太后除此偏好之外,还喜欢在临睡前喝一杯糖茶,然后头枕在填满茶叶的枕头上才能安稳的睡觉,据她的体验,认为这样可以安神养身。
慈禧的养身之道,讲究饮茶也许是其中的重要一招。
4、乾隆皇帝一生嗜茶成癖清朝到了康熙、乾隆时,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一个昌盛时期,康熙过世后,乾隆25岁登基,他在位60年,政局稳定、国泰民安。
享年88岁,是历代帝王中的长寿者。
乾隆治国有方,养生也得法,他一生以茶为伴,到了晚年,更是嗜茶如命。
他在御花园里辟有一间茶室,四壁书画,陈列精致,环境幽雅,乾隆每天到茶室品茗,修身养性。
因此,常年饮茶也许是他从政几十年,仍然身心健康的秘诀。
乾隆下江南时到过不少著名的茶产地,品尝过杭州的龙井茶、岳阳的君山银针、崇安的大红袍和安溪的铁观音。
写过不少茶诗和文章,对品茶和品泉都十分精通,因此乾隆嗜茶的轶事趣闻不少,其中有一则关于他85岁让位时的趣闻流传甚广。
据传,当时有一位老臣无不惋惜地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听后哈哈大笑,然后幽默而风趣地答曰:“君不可一日无茶也!”由此可见,乾隆嗜茶成僻,与茶结有不解之缘。
5、营养学家于若木谈中国饮茶与智商在世界上,中国人的智商名列前茅,聪明智慧是公认的,中国人为何智商高,我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发表了她的独到见解,她认为应归功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茶文化,是祖祖辈辈长期饮用绿茶而形成高智商的遗传因素。
她说:“中国人有较高的智商是得到很多外国人承认的,这也许与饮茶不无关系。
这并不是说他们在国外都喝茶,而是说中华民族的祖先由茶文化培育了较为发达的智力,并且把这优良的素质遗传给了后代。
因此可以说我们都是茶文化的受益者。
不管你已经意识到或还末意识到,不管你现在是否有喝茶的习惯,均可这样分析。
”她还认为,中国人患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的比例比西方低,这也与中国人爱饮茶有关。
她说:“我国是茶的故乡,提倡饮茶,并将茶作为国饮是顺理成单章,无可非议的。
”6、陆树声著书论茶效明代爱茶人陆树声(1509--1605),农家出身,一生爱茶,嘉靖年间(1541)考得头名进士,当官任礼部尚书,后退官隐居田园后,钻研茶书。
1570年将他品茶的亲身体验写成《茶寮记》一篇,内容包括人品、品泉、烹点、尝茶、茶候、茶侣、茶勋七个方面。
其中论述饮茶功效一段题为“茶勋”(即茶之功勋)称:“除烦雪滞,涤醒破睡,潭渴书倦,是时茗碗策勋,不减凌烟。
”根据他的亲身体会认为能除烦闷、消积滞、破睡提神,其效果胜过凌烟,这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陆树声虽然一生坎坷,但由于爱茶至深、讲究茶道、终于获得长寿,享年97岁。
7、林语堂认为饮用好茶能延年益寿文化名人林语堂(1895--1976),熟悉茶史、喜爱饮茶,写有《茶与交友》、《苏东坡佳人似佳茗》、《生活的艺术》等论茶文章,他认为,好茶不仅能振奋精神,而且有延年益寿之功效。
他深有体会地指出:“最好的茶叶是温和而有回味的,这种回味在茶水喝下去一二分钟之后,化学作用在唾液腺上发生之时就会产生。
这样的好茶喝下去之后会使每个人的情绪都为之一振,精神也会好起来。
我毫不怀疑它具有使中国人延年益寿的作用,因为它有助于消化,使人心平气和。
”林语堂的这一论断已被现代科学揭示的饮茶能兴奋中枢神经有延缓衰老之轼效所证实。
8、吴觉农论饮茶益寿被誉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一生从事茶叶事业,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茶叶专家,为我国茶叶事业的发展创立了不朽的功绩。
吴觉农一生爱茶,饮茶方法颇为讲究,能根据不同时间不同身体状况,选用不同的茶叶。
比如他八、九十岁以后,常常是上午喝绿茶,午睡以后喝杯红茶或乌龙茶,晚上一般不喝茶,有一套饮茶养生之道。
吴老一直活到93岁,在他90岁高龄时,思维依然敏捷,身体健康。
有人问他长寿健身和秘诀何在,他总是说:“我也想不出什么所以然,大概与多喝茶有关吧:我是搞茶叶的,与茶叶界联系很多,他们每年都给我寄茶叶来,因此我家里红茶、绿茶、乌龙茶,好的差的样样都有,随时可喝,所以我的身体还算健康,至少手脚灵活,做笔记也不必戴眼镜。
特别我的老伴,原来身体很差,后来经常喝茶现在身体比我还好,还能做些家务劳动。
”吴老真不愧是茶人典范、饮茶益寿的证人。
9、韩素音论绿茶清饮健身法著名女作家韩素音对中国茶有特殊的感情和偏爱,平时韩女士喜欢喝绿茶,特别是浙江杭州的西湖龙井茶。
长期饮茶的生活习惯和亲身体验,无论是启发文思还是保持健美的体态,她都有深刻的体会,因此她曾经说过:“尚若我得挥笔对茶赞颂一番,我要说,茶是独一无二的真正的文明饮料,是礼貌和精神纯洁的化身”。
她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必需喝茶,她甚至说:“人不可无食,但我尤爱饮茶。
”韩素音女士对饮茶健身有她自己的体会,她主张“清饮”,她常常告诉别人:“我喝茶时,从不吃糕点等东西,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才保持了苗条的身材。
”她对绿茶的品饮体会尤深,她说:“茶给人无上愉快,当我泡上一杯好茶,看着杯上蒸汽象白鹭腾空、冉冉而上,茶香四溢,沁人心肺。
茶汤黄绿透亮,令人悦目,慢啜细饮,但觉齿颊留芳,更是妙趣横生,此时此景,常使我怀念起中国,而不是英国。
”韩女士是位作家,她伏案写作时,总是边喝茶、边思索、边写作。
她认为喝了茶才能思维敏捷,思路广阔,她曾深有体会地说:“如果没有杯茶在手,我就无法感受生活。
”可见茶对她的写作帮助是很大的。
10、从唐代诗人皎然、柳宗元、颜真卿的诗句中看茶效中国古代,茶与佛教关系极为密切,不少高僧均通晓茶事,唐代诗僧皎然就是其一。
他写过不少茶诗,其中论及茶效有一篇名为《饮茶歌消崔石使君》,诗中曰:“越人遗我浆。
一饮涤昏寤,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清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脑。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徒自欺。
……”诗人把浙江嵊县产的剡溪茶比作长生不老药“琼蕊浆”,这虽然有所夸张,但也写出了诗人一饮二饮三饮之后的精神感受。
唐代文学家、诗人柳宗元,也写过一些茶诗,其中《撰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一首五言诗,有如下诗句:“……涤虑发真照,还原荡昏邪。
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
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诗人对茶之功效予以高度评价,并夸张地将茶比作神仙的伴侣,颇为动人。
唐代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在《月夜啜茶诗》中赞茶功曰:“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源。
”表达了他对茶叶功效的体会。
11、刘贞亮概括饮茶好处为“十德”唐代刘贞这喜欢饮茶,并提倡饮茶修身养性,他将饮茶的好处概括为“十德”,即: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他不仅把饮茶作为养生之术,而且作为修身之道了。
12、从宋代诗人范仲淹、苏东坡、梅尧臣、吴淑的诗句中看茶效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对茶之功效给予了高度评价,从他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的一些诗句可以看出,他以夸张的笔法,赞美了茶的神奇功效:“……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不如仙山一啜好,浍然便欲乘风飞。
”他把茶看作胜过美酒和仙药,啜饮之后能飘然升天,这与卢仝的七碗茶歌,“……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有异曲同工之妙。
宋代大文豪、大诗人苏东坡的茶诗给人们的印象极深,以前杭州藉香居茶室曾将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一句与《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诗中“从来佳茗似佳人”一句相配,构成一副神韵绝妙的对联:“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美妙的诗句流传至今,依然被人们赞不绝口。
苏东坡对茶的功效深信不疑,曾有“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的诗句,这都是“茶迷”诗人的切身感受。
宋代诗人梅尧臣在《答李仲求建溪洪井茶诗》中有赞美茶功的诗句曰:“一日一尝瓯,六腑无昏邪。
”体会颇深。
宋代文人吴淑在《茶赋》中论茶功曰:“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
”对饮茶健身的功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13、从明代文人文震亭、周履靖、汪道令的文章、诗句中看茶效明代文人文震亭在《长物志》中赞茶谓:“清心悦神,畅怀舒啸,远辟睡魔,助情热意,遣寂除烦,醉筵醒客,佐欢解酒。
”明代文人周履靖在《茶德颂》中赞茶功曰:“润喉漱齿,诗肠灌涤,妙思猛起,……一吸怀畅,再吸思陶,心烦顷舒,神昏顿醒,喉能清爽而发高声。
”明代诗人汪道令在《和茅孝若试(山介)茶歌》中论述茶功曰:“昔闻神农辩茶味,功调五脏能益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