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传媒经济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传媒经济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传媒经济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相对剩余价值
【才思教育解析】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必须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采用先进技术的个别企业的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创造的。

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

因此,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首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全社会资本主义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3.资本周转速度
【才思教育解析】指资本在一定时间(一般是一年)内周转的次数。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二是资本的构成即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比例及其各自周转的速度。

研究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在于考察资本周转快慢对于生产剩余价值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产生的剩余价值越多。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才思教育解析】指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其实
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来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
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当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参与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它就成为经济上的总垄断资本家,或称为“理想的总资本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从进入垄断阶段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出现了,到异地次时间大战期间,进入了第一个高潮,二战进入了第二个高潮,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了空前迅速持续的发展,出现了第三个高潮,并成为当地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贯极其重要的现象,垄断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5.经济增长
【才思教育解析】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

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GNP的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发达国家的问题。

研究发达国家国民经济长期发展问题的理论。

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三个阶段。

1.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
【才思教育解析】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

它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新的经济形态。

工业经济中衡量生产率的生产函数注重的是劳动力、资本、原材料、能源等生产要素,把知识、技术看作影响生产的外部因素。

而在知识经济中,知识被纳人生产函数之内。

知识经济中所指涉的“知识”,不限于科学技术知识,还包括人文让会科学知识,商业活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经验知识,人们获取、运用和创造知识的知识,以及对面临的间!题作出判断、提出解决方案的知识。

从另一个角度看,知识还可分为可编码的知识(如科学技术知识)和意会知识(如个人在实践中所掌握的某种技能和诀窍)。

前者可以通过压缩、转化被记录—下来,因而可以传送、储存和复制。

后者与个人的经验、背景密切相关,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出来这两种知识都是很重要的,因为可以通过学习将意会知识更多地转化为编码化知识并在实践中应用,进而又发展新的意会知识和编码化知识。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CDE2.DE3.BDE4.E5.E6.CD7.DE8.ABCD
9.DE10.E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1、货币供给:存量概念,主要决定于政府政策。

2、利率的决定:M/P=L=L1(y)+L2(r)
第四节LM曲线及其推导
一、LM曲线及其推导
1、LM曲线: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

2、推导:了解
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4)供给曲线的特例:劳动力等。

注:马歇尔习惯。

上面的公式是在没有考虑货币支付手段条件下的数量关系。

进一步考虑支付手段职能,上述公式需要作相应的修正。

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情况下,一方面,货币的使用不仅有商品买卖,而且还有清偿债务、支付工资以及交纳税款等;另一方面,在商品买卖过程中,不必都通过动用货币,由于随着商业信用的发展,在不少情况下,商品买卖采取赊购和各当事人债权、债务相抵消的办法。

这样,货币流通量公式应修正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
+
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互相抵消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公式表示,流通中货币需要量同到期需要支付总额成同方向变化,即成正比;同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和互相抵消支付总额成反方向变化,即成反比。

3.生产价格
【才思教育解析】指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为:
生产价格=K+P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

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按照价值出卖。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

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额。

在质的方面,生产价格只是同资本相联系,同活劳动没有联系。

因为从生产价格的构成来看,生产成本是由耗费的资本构成的,平均利润也是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分得的利润,所以它只是同耗费的资本和预付资本相联系。

在量的方面,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

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将围绕生产价格而上下波动,这只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动,而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因为社会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

4.股份合作制
【才思教育解析】指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农民合作经济的新的组织形式。

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及经济组织,以各自的资金、实物、技术等生产要素作为股份,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经济实体,依法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

在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中,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既实行按劳分配,又实行按股分红。

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目前已成为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实践证明,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实行股份合作制这种合作经济的新形式,有利于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维持投资者的正当合法权益,从而能够增加积累,提高农村各项经济活动的效率,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的更快发展。

5.经济发展
【才思教育解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

经济发展的一般定义,除经济增长外,还包括:物质福利的改善,对那些低收入地区的人们来说,则强调消灭贫困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文盲、疾病和过早死亡;改变投入与产出的构成,把生产的基础结构从农业转向工业;以生产性就业普及于劳动适龄入口的方式来组织经济活动;相应地使有广泛基础的集团更多地参与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决策,从而增
四、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垄断竞争在长期只有一种情况,即超额利润=0。

均衡条件:LMR=LMC
五、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无。

六、垄断竞争市场的效率:
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之间。

垄断竞争市场对消费者而言,利弊同时并存。

1、对消费者的利弊:
利①产品有差别,可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充分体现消费者的消费个性。

②厂商竞争(包括商品本身和售后等)有利于消费者。

弊:支付价格偏高。

2、对生产者的利弊
弊:存在着一定的资源浪费。

利:垄断竞争企业被认为最有利于技术进步。

第五节寡头市场
一、寡头市场的特征:少数厂商、厂商之间的决策相互影响、竞争手段多样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