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122《赠汪伦》
教材分析
《赠汪伦》是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
《赠汪伦》里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
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铭心的画面!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设计意图
一、识字教学仍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自主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
通读课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觉得容易读错的字;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认读生字。
提倡学生自主认读,教师注意纠正。
2、调动生活体验识字。
调动生活体验,获得字音形象,如体育课上“原地踏步”的“踏”;扩词,降低识字难度,加强意义识记,如泪汪汪、汪老师、一叶小舟、风雨同舟;创设生活情境,利用课文语境,综合运用生字词。
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利用课文出现的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交流。
如根据“赠”的意义说几句话;描述你见过的或想象到的“潭”的情景。
3、指导写字。
在认读和写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识字、写字的规律。
“舟”字的笔顺是
:“乘”的撇捺要舒展。
二、古诗因语言精炼而意蕴深长,但学生的领悟是有限的。
我们不必逐字逐句地进行串讲和赏析,要使学生感悟诗歌情境,合理指导朗读。
教学时可以突出下面几点。
1、突出范读。
教师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2、诵读积累。
要求当堂熟读背诵。
3、品味语言。
“忽闻岸上踏歌声”中的“忽”字能否换成“才”或“又”?
4、编故事。
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古诗编故事,促进对古诗的理解,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懂古诗,同时学会叙事。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培养语感,熟读成诵。
3、理解重点词语,了解古诗大意。
4、根据古诗编故事,感受朋友之间的情谊。
教
学
重
难
点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根据古诗编故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