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皮穿刺射频热凝靶点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穿刺射频热凝靶点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治疗 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评价
❖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治疗颈椎间
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椎间盘突出症患 者1116例,在C臂引导下经颈前气管鞘和血管鞘之间穿 刺到椎间盘突出的靶点,用射频仪对靶点热凝治疗。 结果:术后选择不同时期(1周、3个月、6个月)进行 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优良率达76.91%。 结论:C臂下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术是治疗颈椎间盘 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小结
本结果显示,C臂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靶点 热凝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严格掌握适应症是疗效的保证。
讨论
(3)在穿刺过程中,不能超过椎体后缘,应 在椎间隙前缘调整好穿刺角度,在正位和侧位上 准确定好穿刺角度后,有把握地穿刺到靶点位置。
讨论
(4)在射频热凝前一定要对感觉和运动进行 测试,以避免射频带来的神经或脊髓的热损伤。
讨论
(5)治疗完后需压迫颈部穿刺点5分钟,以 防止颈部血管出血。
讨论
(6)严格无菌操作,术中在C臂的引导下穿 刺,避免反复穿刺,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如 克林霉素,这样可大大降低发生椎间隙感染的风 险。
资料与方法
➢2.方法
(4)术后处理:术后使用抗菌素1天,术后 卧床24小时,24小时后带颈托下地,术后3天配合 理疗。
资料与方法
➢3.疗效评估
(1)疼痛:按照VAS评分法评定治疗前后各时期的疼 痛变化程度。
(2)镇痛效果评级标准:优:症状完全消失,体征消 失,活动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恢复正常;良:症状明显 缓解、偶尔短暂加重,体征大部分消失或减轻,活动基本 恢复正常,恢复原工作学习、有时仍不适;差:症状减轻 后几天又复原疼痛、需常用止痛药,体征大部分如前,活 动与治疗前基本一样或只恢复到正常的1/2,生活、工作难 以胜任原工作、自理受限;无效:疼痛如前或加重,体征 无变化或加重,活动无变化或加重,生活不能自理。
❖ 关键词 射频;靶点;热凝;颈一般资料
2007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我院对 1116例颈椎间盘射频热凝治疗患者获得有效随访。 其中,男性627例,女性489例;年龄24-68岁;平 均54.3岁。病程3个月-15年;颈3/4椎间盘96例、 颈4/5椎间盘突出327例、颈5/6椎间盘突出症514 例、颈6/7椎间盘突出症179例;两个椎间盘同时 突出者81例;共施行射频靶点热凝术1197个椎间 盘。
(3)优和良之和为优良率;差和无效之和为失败率。
资料与方法
➢4.统计学
记录数据采用t检验,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对本组1116例病人治疗后随访1周-6个月。
❖术后不同时期疼痛评估
治疗前VAS评分6.52,治疗后1周、3个月、6
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3.24、2.23、1.96。
讨论
射频治疗是椎间盘微创治疗手段之一, 其原理如下:
➢a.局部热疗使产生裂隙的纤维环组织中的胶原 纤维收缩发生再塑形使撕裂处愈合;
➢b.加热灭活椎间盘内炎症因子及降解酶,从而 消除化学性致痛因素;
➢c.热能使分布在纤维环外层的痛觉神经末梢灭 活而失去接收和传递疼痛信号的能力;
➢d.深部热疗作用,改善椎管内的微循环。
资料与方法
➢2.方法
(1)入选标准:临床表现为颈疼痛、上肢疼 痛和/或麻木;保守治疗8周无效,CT和MRI检查有 颈椎间盘突出又无开放手术指征者。
剔除标准:严重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管骨性 狭窄,颈椎间盘钙化,凝血功能异常,颈动脉斑 块或颈动脉窦敏感等。
资料与方法
➢2.方法
(2)术前准备:术前必须摄颈椎正、侧位X 线片、颈椎CT和MRI,以及常规的术前准备。
资料与方法
➢2.方法
(3)手术方法:取仰卧位,在C臂引导下, 采用前路20G射频针经颈前血管鞘和气管鞘之间穿 刺入目标椎间盘,正位显示穿刺针位于椎间盘突 出侧;侧位针尖不超过椎体后缘,与术前设计的 靶点位置相同。穿刺到位后,测阻抗一般在150200 Ω 之间,分别给予高频(50HZ)电流(0.81.0mA)感觉刺激和低频(2HZ)电流(0.82.0mA)运动刺激未引出支配区疼痛和运动后,依 次从70°、80°、90°进行治疗,每次100秒。
讨论
射频热凝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成功的关键, 在于穿刺的准确性以及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在操 作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讨论
(1)必须熟悉颈部的各种解剖结构,包括气 管和食道,甲状腺,颈动脉和椎动脉,神经根、 脊髓和椎间盘等关系,避免穿刺造成血管、食道 和气管、脊髓和椎间盘的损伤。
讨论
(2)在选择靶点上必须准确。脑中要有脊柱 的立体感,仔细阅读CT、MRI片,构想出突出的髓 核在椎管内,与受压脊髓、硬膜囊以及神经根的 立体关系,进而才能找出治疗疾病的最佳靶点。
7
6.52
6
5
4
3.24
3
2
2.23
1.96
1
0
治疗前
1周
3个月
6个月
结果
附表:治疗后各时期临床效果
讨论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 因轻微外力或无明确诱因导致椎间盘突出而致脊 髓和神经根受压产生相应症状。
❖在其引起症状方面,除了神经根的直接压迫, 髓核作为免疫源性物质在神经根周围产生免疫化 学反应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另外,研究显示, 椎间盘内、后纵韧带和硬膜囊的窦椎神经受到刺 激也是产生诸多症状的因素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