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标准及临床应用评价标准
为加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高医生用药水平,根据《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等文件要求,结合医院实际,修订本使用评价标准。
一、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临床应用评价标准
(一)临床医师在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一般不能作为预防性用药。
(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如果药敏结果中有非限制或限制级抗菌药物对此病原菌敏感,则不建议选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三)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如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提出根据病情需要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则可以经验用药,但经验性用药不得超过5天。
(四)紧急情况下(如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或夜间),未经专家会诊同意或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申请科室做好相关病程记录,并于24小时内完善会诊审批程序。
(五)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必须满足如下条件之一:
1.感染病情严重者:
(1)有败血症、脓毒症等血行感染。
(2)有休克、呼吸衰竭、DIC等合并症。
(3)脏器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等。
(4)感染性心内膜炎、化殡性心包炎等。
(5)严重的肺炎、骨关节感染、肝胆系统感染、蜂窝组织炎、重度烧伤、严重复合伤、多发伤及合并重症感染者。
(6)混合感染的患者。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的感染:
(1)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
(2)接受抗肿瘤化学疗法或接受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
(3)血WBC<1×109/L或中性粒细胞<0.5×109/L。
(4)脾切除后不明原因发热者。
(5)艾滋病或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
湖取路微逃的说R海滩的
3.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的病原菌感染。
4.当患者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或治疗效果不明显时。
(六)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指征的判定,应按照《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规定由会诊专家进行判定。
(七)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患者病历中应体现以下临床指征及实验室依据的描述。
1.体温:(℃)。
2.白细胞计数(WBC):(碘109/L),中性粒细胞(NEUT%):(碘 %)。
3.院内获得性肺炎(是/否)。
4.留置静脉导管时间大于48小时(是/否)。
5.病原学检测:1.未做2.做:标本-(未检出/检出-菌)。
6.药敏试验:1.未做2.做:(相符/不相符)。
7.高龄、有影响感染治疗的基础疾病、90天内用过抗菌药物(是/否)。
二、监督管理
(一)全院医师要严格按照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严格、合理应用自己的处方权限,严格按照使用标准并遵循评价标准,在病程记录中应体现用药理由。
(二)药学部定期对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医嘱进行合理性评价,每季度进行汇总分析。
对不合理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科室和临床医师,医务处予以通报公示并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