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七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完整版)七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单元设计说明】1.本单元教材共有四篇课文,其中《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品读赏析课,《邓稼先》为1+X课型,对应“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孙权劝学》是课内精读课文,各用1课时;《回忆鲁迅先生》是自读课文,归入群文阅读课,与丛书相关文章,课内自主阅读2课时;课堂学生自主阅读,4课时;写作指导课2课时。

共计11课时。

2.课型解读:本课型以课文为中心,向阅读材料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泛读,课内大量阅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

沟通课堂内外,创立宽松、自主的听说读写的大语文环境;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2. 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3.学会“五看”读书法;4.把握细节,于细微之处见真情;5.读名人事例,在体验中成长,为学生的人生导航。

单元教学第一环节(1课时)基础落实【课题类型】积累落实课【学习目标】1.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2.积累字词【学习过程】活动一:文学常识梳理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可组内互助学习。

阅读课文,积累文学常识、字词。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圈点勾划关键词、句、段。

做好读书笔记。

一、文学常识1.《邓稼先》(体裁:人物传记)作者是,;邓稼先,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功勋奖章。

2.《说和做》(体裁:散文),作者是,诗人,山东诸城人,代表作有诗集等。

闻一多,湖北人,、、,代表作有诗集《》《》。

3.《回忆鲁迅先生》(体裁:回忆录)作者是,原名,人,代表作有小说《》《》等,本文选自《》。

4.《孙权劝学》,选自《》,是由主持编纂的一部,记载了从的史亊;司马光,字,北宋家,家。

活动二:字音字意梳理1.注音。

鲜()为人知鞠()躬()尽瘁()奠()基开拓()家喻户晓截()然不同萦()带燕()然殷()红选聘()可歌可泣至死不懈()锋芒毕露()妇孺()皆知仰之弥()高气冲斗()牛深宵()伴侣()小楷()硕()果卓()越澎湃()目不窥()园沥()尽心血心不在焉()慷慨淋漓()咳嗽()调羹()绞()肉薪()金校()对疙瘩()草率()吩咐()抹()杀深恶()痛疾2.词语。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殷红:带黑的红色。

宰割: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到死为止。

鞠躬,小心谨慎的样子;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

截然不同:形容事物之间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界限分明。

诗兴不作:指写诗的兴致不足、不发或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作,起的意思。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兀兀,用心劳苦地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形容不怒。

潜心贯注:形容专心致志,高度集中精力,用心专而深。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从前。

完全与从前相反。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迭起:一次又一次的兴起、出现。

心会神凝:心思精神完全会聚和集中起来。

慷慨淋漓:充满激情、痛快顺畅。

轻捷:动作轻快敏捷。

竭力:做事使出自己全部的力气。

活动三:分享学习成果。

1.小组成员之间分享自己探究上述问题的成果。

2.班级交流分享。

活动四:课文内容概括,并分组交流概括文章内容大意,并展示自己认为的精彩片段。

1.《邓稼先》是一篇(),通过六个小标题构思全文,从背景到具体内容,再到总结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运用对比的写作方法,更好的突出人物,表现中心,朴质的语言,极强的感染力,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儿子——邓稼先,他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值得我们深思。

2.《说和做》的体裁是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行散”主要说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集中而明确,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的。

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崇高品德,高度赞扬了他刻苦钻研学术的严谨态度和实干精神,以及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而献身的精神。

3.《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录。

回忆录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的说,就是追忆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中文体,它具有文献价值;根据文字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和口述回忆。

本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姿态、待人接物、读书写作等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情趣、气质以及高尚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4.《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宋神宗认为此书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就学,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干的重要作用;本文详写“劝学”“议学”,而略写“就学”“结友”;正面描写“劝学”经过,“论议”之后鲁肃的惊叹,从侧面描写吕蒙才略的长进,突出重点;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就可感受到三人不同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单元教学第二环节(1课时)《说和做》【课题类型】品读赏析课【设计思路】课文是一篇十分精粹的散文,饱含激情,富有诗意,虽然时代离学生较远,但内容不难。

因此要最大可能地创设情境,通过看视频,朗读,合作探究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以文本为媒介,让学生触摸人物灵魂,感知人物精神,进而内化为自身素养。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 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二、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三、情感目标学习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以及他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不息的优秀品质学生能够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播放视频“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片断。

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说出你知道的闻一多: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代表作品诗集《红烛》《死水》。

下面我们通过学习臧克家写的《说和做》,走进这位伟人浩荡的精神世界。

(出示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作者介绍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学生,诗人,代表作品《有的人》,诗集《烙印》。

2.指名朗诵,正音识字。

(多媒体显示)Shuāi hèdié qiè lì jiŏng衰微赫然迭起锲而不舍沥尽心血迥乎不同Kāng kăi lín lí kăi qìdǒu慷慨淋漓小楷气冲斗牛3. 整体感知(1)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刻画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的?(2)作为学者、民主战士分别做了哪些事情?三、合作探究,精品赏析我们总结出了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1.划出文中描写闻一多言行的语句,从这些语句中,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结: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也是一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言行一致的革命斗士。

2.学者和民主战士是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的表现。

你觉得两个阶段,闻一多先生在“说和做”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一致吗?不一致:前期他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目不窥园,无声无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一致:爱国情和使命感。

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

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四、展示交流,拓展延伸1. 探究了闻一多先生这位英雄,我们会得到怎么样的启示呢?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更要学习他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2.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我们今后的生活中怎样对待说和做呢?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讷于言而敏于行”,“言行一致”,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五、总结反思,课外延伸1.总结反思:闻先生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文弱的知识分子,却具有那样的气魄胸襟,他让所有正直善良的人敬佩他,他也让我想起了林则徐的一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朱自清、毛泽东)2.课外延伸如果我们要给闻一多先生频发感动中国人物奖杯,请你写出颁奖词,能概括闻一多先生的精神。

【板书设计】说和做臧克家优秀的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闻一多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伟大的民主战士说了就做单元教学第三环节(1课时)学课文,用“五看”【课题类型】1+X【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邓稼先》的阅读方法,拓展到自主阅读中去。

2.感受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唤起大家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学习过程】一、导入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落后就要挨打”。

国防势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中国在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方面的成绩,使帝国主义列强不敢对我们胡作非为。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化。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了解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是对典型人物的生平事迹等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

三、学习《邓稼先》,运用五看法学习人物传记。

1.看篇。

(1)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六部分的内容及各部分的联系。

提示:A文中的小标题;B抓住文中关键性语句;C文章的开头和结尾;D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