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2.1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2.1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
1、哲学的基本思问维题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物质:简单理解为,客观存在的事物。 意识: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比如,思想,理念,ຫໍສະໝຸດ 验,观念,感觉,计划,目标等意识形态。
不要混淆: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 “意识”和“物质”相搭配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一方面
等
病人的病情
制定学习计划
决定
学习实际
思维 (主观)
存在 (客观)
从实际出发
人们 的思想
思 符合 存
维
在
如: 理论、 计划、 思想、 观点等
(
(
主
客
观
观
) 脱离 )
从主观出发
结论一: 从生活实践看
意识以 外的一 切事物
如: 地球、 生 物、 环 境、 国 情等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 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课前复习与提问
有一天我问一个小男孩,爱是什么?小男 孩想了一下说:爱就是狗狗舔你的手。我听完 笑了笑,果然只是小孩子。然后我就走了,背
后的小男孩接着说:即使你已经不要它了。
——即使你已经不爱政治了,但作 为它的代言人,我依然要提问。 因为,我对你们爱的深沉。
1、从本义看:
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结论二: 从哲学研究看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 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思维与存在究竟谁决定谁 的问题回答的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对思维和存在究竟 哪个是本原,谁决定谁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 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 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我以及世界是客 观存在的,和你 的意识是没有关 系的
《见与不见》 —仓央嘉措
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
认为意识决定了世界万物的存在(唯心主义)
“存在就是被感知”, 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 觉构成的。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狗在人脑中 的形象
思维决定存在 唯心主义
A.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 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 心主义。
B.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别 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知识点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
休谟
康德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 不具有同一性, 否认思维认识世 界或彻底认识世 界的可能性。
(德国)康德的不可知论
• 康德一方面承认意识之 外的客观世界是独立存 在的,即所谓“自在之 物”,并认为 自在之物 是一切感觉的源泉,这 是典型的唯物主义态度。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 在之物 是不可认识的, 是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 生的感觉或现象,但这 个感觉和现象却不是自 在 之物的真实反映。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1.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
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不。可知论
2.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 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
不可知论
3. 世界上只有没被认识的事物,
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可知论
知识点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1、“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 唯心主义 2、“存在即被感知”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3、 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4、“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唯心主义 5、“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唯心主义
6、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唯物主义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看:
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 学 的 基 本 问 题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那两个方面的内容? ◆ 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 者为本 原的问题。
“谁先谁后” “谁决定谁” ①“何者为本原”的别称: “何者为第一性\第二性、 何者为世界的起源”。 ②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2、哲学的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内容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幡在动!”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心动与幡动、风动,反映了两个世界的关系: 一个是我们头脑中的世界, 一个是我们头脑以外的世界。
(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我们自身 )
这一关系,对应的正是———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哲学的基本问题?
原因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 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 问题。
原因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 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并且贯穿哲 学发展的始终。
❖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公元前370-前310)一 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 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承认能正确 反映存在
可知论
否认正确反 映存在
不可知论
马克思说: “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能
不能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 的关系问题。
农民施什么肥
生 活 与 经营什么生意 实 践 医生什么处方
决定 决定 决定
根据天地苗等
根据资金、周围 环境、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