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

岁月流逝,文化传承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在生活中,对于我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书了。

正如弗朗西斯·培根先生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书籍是是我们人类用来传递知识的工具,也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近来令我记忆最为深刻的一本书便是《文化苦旅》,这本书分为三部分: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

其中的文章在《行者无疆》,《千年一叹》,《霜冷长河》中都可以找到。

然而,作者把他们编在一起,却绝非简单的拼凑,从中国到世界再到人生,这是精神上的升华!看这本书,感觉到的完全是一种席卷而来的历史底蕴。

我第一次看见这本书的名字时感到奇怪,“苦”是指什么?后面通过书的内容,我理解了,正是因为文化的诞生和绵延,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才会被称之为“苦旅”。

这本书,粗看只是描写神州大地上的山川风物,人文景观,但当你细细品味,却会发现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

当然,这些精神并不见得全是如何的慷慨凛然,如何的使人崇敬,但它们很真实,很贴近生活。

如《上海人》中,上海人近乎吝啬的精明;《道士塔》中那愚昧无知、胆怯漠然,却带着一种农民式的憨厚的王圆篆道士的行为------从外国冒险家手中接过极少的、微薄可怜的钱财,却让他们搬走一箱箱记载着中国历史的典籍;《夜航船》中懵懂无知,却又横冲直撞,行使着“权力”的“小将”,他们是文化大革命中一种特殊背景下的特殊的精神,这些值得我们去思考。

昔日的辉煌造就我们如今的成就,但假若昔日的辉煌被窃取了,那后果将怎么样?因老一代创造的奇迹,才造就我们这一辈的骄傲,才令我们摆脱令人屈辱发指的历史。

我们中国,总是被一句地大物博所概括,谁又能品出这个地大物博的中国,曾经如此的遭受过那么多的掠夺呢?谁又能道清“文化”二字的艰辛呢?历史的灰烬,文化的余烟,袅袅燃起。

文化的苦旅,仿似一场文化的盛宴。

有的苦后清甜,有的甘苦后微甜,那种味道,却是如此真切的在脑海里回旋。

文化,说来容易传承难,文化,在我们漫不经心的岁月里,滑翔流失过,逐步成长过。

虽甜犹苦,虽苦不亦犹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