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旗袍工艺》

《旗袍工艺》

《旗袍工艺》
旗袍工艺制作如下:
(一)检查裁片在缝制前对面、里的裁片逐一检查质量和数量,并依次放整齐。

(二)做缝制标记可根据面料状况及部位,选用做标记的方法:线丁、粉印、眼刀、针眼。

1.前片
省位、腰节位、开衩位、装领缺口、纽扣位、装拉链位、下摆贴边。

2.后片
省位、腰节位、开衩位、装拉链位、下摆贴边。

3.袖片
袖口贴边、袖山对位点。

(三)缉、烫省
1.缉省
按缝制标记缉省,尽量与人体体型相吻合。

2.烫省
高档面料精加工省缝不烫倒,要从中间分烫,省尖不歪斜。

中低档面料省缝倒向中缝线。

胸部烫出胖势,腰节位拔开,使省缝平服不起吊。

并针对面料特性选择温度,以及干烫或湿烫)。

(四)归拔衣片
由于传统旗袍结构线的特点。

仅靠摆缝及收省难以达到合体目的,应通过归拔工艺进一步造型,使衣片尽量与体型特征相吻合。

但是,由于面料原因有些面料归拔效果不明显,甚至有些面料耐热性差不宜归拔。

1.归拔前衣片
(1)归拔胸部及腹部。

在乳峰点位置斜向拉拔,拔开胸部,使胸部隆起。

如果腹部略有隆起,也可斜向拉拔。

在以上部位拉拔的同时归拢前腰部,使前片中线呈曲线形。

(2)归拔摆缝。

摆缝腰节拔开,归到腰节处,摆缝臀部归拢,使前身腰部均匀地吸进,臀部均匀隆起。

(3)归拔肩缝部位。

拔开前肩缝,使肩缝自然朝前弯曲,符合人体特征。

2.归拔后衣片
(1)归拔背部及臀部。

在背部位置斜向拉拔,拔开背部,使背部隆起。

臀部位置斜向拉拔,拔开臀部,使臀部隆起。

在以上部位拉拔的同时归拢后腰部,使后片中线也呈曲线形。

(2)归拔摆缝。

摆缝腰节拔开,归到腰节处,摆缝臀部归拢,使后身腰部均匀地吸进,臀部均匀隆起。

(3)归拔肩缝部位。

归拢后肩缝满足凸出的肩胛部位的需要,也可以采用收肩省的方法来解决。

(4)归拔袖窿部位。

后袖窿弧线处稍作归拢,使袖窿圆顺不还口。

(五)敷牵带
牵带选用薄型有纺直丝黏合衬,宽1.2 cm左右,粘贴时净缝居中,敷牵带的松紧要符合归拔要求。

(1)敷前片牵带。

前片牵带敷在开襟一边,开襟上口是斜丝绺容易还口,所以敷牵带。

开襟摆缝处从袖窿开始沿摆缝粘到拉链位以下1.2 cm处。

(2)敷后片牵带。

后片牵带敷在摆缝处,从袖窿开始粘贴到开衩口,胸部及臀部牵带略紧。

(六)滚边
由于当前旗袍制作工艺不尽相同,因此不同部位的要求也不相同,其制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用暗线滚边(传统手工工艺,现在已不多用)
方法一:有夹里部位的毛缝滚边
(1)将衣片毛缝折光,开衩处剪一眼刀至净粉0.1 cm 处。

(2)滚条与衣片正面相对,缉线0.4~0.5 cm。

(3)将滚条翻转、翻足。

(4)将滚条包转、包足。

(5)将滚条反面与大身缲牢,但不能缲到正面。

(6)将夹里盖过缲线与滚条缲牢(该工序在复夹里中
完成)。

方法二:无夹里部位的毛缝滚边
(1)折转衣片毛缝与缉滚条同方法一。

(2)衣片毛缝沿缝头翻转,翻足;滚条毛缝按滚边宽度折光。

(3)将折光后的滚条包转,包足。

(4)将滚条反面与大身缲牢,但不能缲到正面。

方法一、二的特点是:滚边饱满、完整、针迹无外露。

方法三:净缝滚边
见教材第一章中介绍的暗线滚边方法。

注意:若面料易脱丝不要选择该法滚边。

特点:平薄、完整、细腻。

方法四:转角处的净缝滚边
(1)滚条缉到转角处应先折转后缉线。

注意应向摆缝方向折转,不应向底边方向折转。

(2)将滚条翻转、包足到反面。

2.用明线滚边(机缝法)
见教材第一章中介绍的明线滚边方法。

一般滚边部位为净缝(现在该法采用较多)。

特点:速度快、效率高。

3.细镶滚
(1)滚条边折光。

(2)将滚条折光边与衣片折光边放齐,缉0.2 cm左右,使滚边饱满,呈圆形。

(3)将滚条翻转、包足后,正面在漏落缝中用拱止口的针法将滚条固定。

特点:滚条特别窄,在0.2 cm左右,具有纤秀美。

4.滚嵌线(外嵌圆嵌法)
教材第一章介绍外嵌线制作方法中,将嵌条内衬有线绳,因而呈圆形。

特点:嵌线窄,0.2 cm左右,线条舒展、饱满、纤秀。

因全部采用机缝法,所以效率高(现在采用较多)。

以上几种滚边方法可根据面料风格、厚薄、及审美特点合理选择。

(七)合肩缝,装袖
1.合肩缝
将前、后衣片正面相对,前片放上层,肩缝对齐,缉线0.8~1 cm,后肩缝靠近颈肩点1/3处略有吃势。

缉好后根据面料的厚薄烫分缝或倒缝。

注意不得拉还肩缝。

2.装袖
(1)袖口滚边。

方法与摆缝开衩处相同。

(2)抽袖山吃势。

方法同女衬衫。

(3)装袖。

方法同女衬衫。

(八)做夹里
1.夹里收省,合肩缝,装袖夹里
将夹里省缉好,缝合肩缝夹里,再装袖夹里。

分别烫倒缝,省缝倒向中缝,肩缝向后身坐倒,烫平。

2.缲(或缉)下摆贴边
将前后夹里摆缝对齐,底边缝头折光,用手针将夹里下摆贴边缲牢,针距0.3 cm,或用机缝将下摆贴边缉牢。

夹里下摆比衣片下摆短1 cm。

(九)复夹里
1.复小襟夹里
小襟衣片与夹里正面相对,肩缝、领口比齐、放平,沿领口下端缉至小襟下口,然后将正面翻出烫平。

若无夹里,小襟下口加贴边。

贴边与衣片正面相叠,按所留缝份缉缝,贴边略松,贴边扣转,翻正,拐角方正,坐进0.1 cm烫平,贴边反面用手针缲牢。

2.复前片夹里
将大襟衣片与夹里反面相对,夹里在上,肩缝及开衩处眼刀对齐,摆平。

将夹里大襟处及左右摆缝开衩处缝头折光,盖过滚边缉线,手工缲牢,针距0.3 cm。

若无夹里,大襟开襟部位加贴边或滚边。

3.复后片夹里
方法与复前片夹里相同。

注意后片夹里摆缝开衩处留1 cm缝头不缲牢。

(十)合摆缝、袖缝
1.合缉摆缝、袖缝
方法一:将前衣片套入后衣片中,前后衣片分别正面相对,反面向外,缝头对齐,沿净缝缉线。

装拉链一边缉至拉链封口处。

缝好后将衣片翻出,缝头向后片坐倒。

注意面子、里子前后顺序要放正确。

方法二:面子、里子分别缉缝,面子分缝,里子坐倒缝。

2.缲袖口夹里
将袖口夹里折光,盖过滚边缉线,缲牢。

袖口缝合处将后袖缝头修掉0.4 cm左右,用前袖缝折转、包光、缲牢。

(十一)做领,装领
1.做领面
(1)将净领衬烫在领面的反面。

(2)将领面上口沿衬边沿包转。

(3)将滚条缉在领面上口,包转、缲牢,并做好装领对位标记。

2.装领
(1)装领面。

领面与领口正面相对,领面在上,从左襟开始起针沿领衬下沿缉线。

注意领子两端要上足,各对位点准确,线条顺直,左右对称。

(2)装领里。

首先检查领面装好后领圈是否圆顺、平服,若不圆顺应及时修正,修正后复领里。

将领里缝头折光,
复在领面反面缲牢。

注意领里略紧于面子。

(十二)装拉链
1.装拉链
先将拉链装在大襟衣片上,距大襟下端扣位5 cm左右(不装该扣,可不留其距离)。

注意装后身拉链时,应把拉
链夹在后片与小襟中间。

装配方法可参考裙装隐形拉链方法。

2.缲夹里
把夹里毛缝扣光复上,盖过缉线缲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