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卷(理综)(11安徽理综,T7)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可望成为高效火箭推进剂的23N(NO)(如下图所示)。
已知该分子中N-N-N键角都是108.1°,下列有关23N(NO)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N、O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B.分子中四个氧原子共平面C.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15.2g该物资含有6.02×2210个原子【解析】C N、O是不同元素的原子,它们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极性键,只有同种元素的原子间才能形成非极性键;由NH3的结构分析,N(NO2)3中的四个N原子不能共平面;N(NO2)3的中N元素为+3价,是N的中间价态,应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C正确;15.2g该物质含有的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0/1522.15molgg=1mol,个数为6.02×1023,故D错。
(11安徽理综,T8)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饱和氯水中Cl-、NO3-、Na+、SO32-B. c(H+)= 1×10-13mol·L-1溶液中C6H5O-、K+、SO42-、Br-C.Na2S溶液中SO42-、K+、Cl-、Cu2+D.pH=12的溶液中NO3-、I-、Na+、Al3+【解析】B 饱和氯水中的氯气分子能将SO32-氧化,故A不能大量共存;c(H+)=1×10-13mol·L-1溶液呈碱性,所有离子可以大量共存,故B正确;C选项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u2++S2-==CuS↓,故C 不能大量共存;D溶液显碱性,Al3+不能大量存在。
(11安徽理综,T9)电镀废液中Cr2O72-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4):Cr2O72-(aq)+2Pb2+(aq)+H2O(l) 2 PbCrO4(s)+ 2H+(aq) ΔH< 0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解析】A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故A图像正确;由方程式知,碱性增强,平衡正向移动,Cr2O72-的转化率增大,故B图不正确;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C图错;由方程式可知,Pb2+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r2O72-的转化率增大,其物质的量减小,(11安徽理综,T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稀将Fe氧化为B Agl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AgCl比Agl更难溶C Al箔插入稀中无现象Al箔表面被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3HNO3HNO3+Fe3HNO3HNO不会有红色出现;AgCl溶解度比AgI大, 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不会有白色沉淀出现,故B错;Al 箔插入浓HNO3中才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钝化,稀硝酸中会反应,故C错;D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是正确的。
(11安徽理综,T11)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使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A.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大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C.根据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6.8的溶液一定显酸性D.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解析】D 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共性与特性。
同一周期内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总体增大的趋势中有些曲折,特例是第二主族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第三主族,第五主族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第六主族,故A错;一般规律是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相等,但F无正价,故B错;在室温下,pH<7的溶液显酸性,但如果不是在室温下,pH<7就不一定显酸性,故C错。
(11安徽理综,T12)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水” 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Ag+Cl- - e-== AgClB.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C. 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D. AgCl是还原产物【解析】B 本题综合考查原电池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正极反应应该得到电子,故A错;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应该向正极移动,故C错;Ag是反应的还原剂,因此AgCl是氧化产物,故D错。
根据方程式,每生成1 mol Na2Mn5O10时,有2 mol Ag生成2 mol Ag+,转移2 mol电子,故B 正确。
(11安徽理综,T13)室温下,将1.000mol·L-1盐酸滴入20.00mL 1.000mol·L-1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10-14 mol·L-1B. b点:c(NH4+)+ c(NH3·H2O)= c(Cl-)C.c点:c(Cl-) == c(NH4+)D.d点后,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解析】C 本题综合考查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以及酸碱中和滴定的相关知识。
pH=14或pH=0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才是1×10-14mol·L-1,a点7<pH<14,由水电离出的c(H+)>1×10-14 mol·L-1,故A错;b点时盐酸和氨水反应,氨水过量,c(NH4+)+ c(NH3·H2O)>c(Cl-),故B错;c点溶液呈中性,根据电荷守恒此等式成立,C正确。
d点时盐酸和氨水恰好完全反应,放热最多,再加盐酸温度降低只能是加入盐酸的温度低于溶液温度,这才是温度下降的原因。
(11安徽理综,T25)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下图所示。
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
(1)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第族;W的基态原子核外有个未成对电子。
(2)X的单质子和Y的单质相比,熔点较高的是(写化学式);Z的气态氢化物和溴化氢相比,较稳定的是(写化学式)。
(3)Y与Z形成的化合物和足量水反应,生成一种弱酸和一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在25ºC、101 kPa下,已知Y的气态化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平均每转移1mol 电子放热190.0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解析】“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则其质子数为8,是O元素;“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且半径比O元素的大,故X只能是Na元素;“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则Y是Si元素;“Z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则Z元素应为Cl元素。
(1)Na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第ⅠA族;O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为1s22s22p4,有两个未成对电子。
(2) Si单质的晶体是原子晶体,其熔点比金属晶体Na高得多;氯的非金属性比溴强,故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要强。
(3)根据信息可知反应方程式为:SiCl4+3H2O==H2SiO3+4HCl。
(4)由方程式知:SiH4+2O2== SiO2+2H2O,反应共转移8个电子,故1mol SiH4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520 kJ,故热化学方程式为:SiH4(g)+2O2(g)== SiO2(g)+2H2O(l);△H= -1520kJ·L-1【答案】(1) 三ⅠA 2(2) Si HCl(3)SiCl4+3H2O==H2SiO3+4HCl;(4)SiH4(g)+2O2(g)== SiO2(g)+2H2O(l);△H= -1520kJ·L-1(11安徽理综,T26)室安卡因(G)是一种抗心率失常药物,可由下列路线合成;(1)已知A是的单体,则A中含有的官能团是(写名称)。
B的结构简式是。
(2)C的名称(系统命名)是,C与足量NaOH醇溶液共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X是E的同分异构体,X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两种,则X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4)F→G的反应类型是。
(5)下列关于室安卡因(G)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发生加成反应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d..属于氨基酸【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有机化学的命名、同分异构、官能团及性质等相关知识。
较为简单,只要稍有能力的学生都能做好。
据A是的单体可知A为CH2=CHCOOH;据A→B的反应条件可知,发生的是加成反应,则B为CH3CH2COOH;据B→C结构的变化,可知发生的是α—取代反应;从C→D结构的变化可知发生的是取代反应;同样从结构的变化可判断,D+E→F,F→G的反应也都是取代反应。
(3)“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两种”,说明结构的对称程度高,由移动取代基的位置可得:;若是三个取代基,可以是。
(5) 其中的苯环和羰基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故a正确;苯环上的甲基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b正确;氨基显碱性,故可与盐酸反应成盐,故c正确;结构中没有羧基,故d错。
【答案】(1)碳碳双键羧基CH3CH2COOH(2)2-溴丙酸(3) (注:原答案少最后一种)(4)取代(5)abc(11安徽理综,T27)MnO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粗MnO2的提纯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将粗MnO2(含有较多的MnO【多数错成MnO2】和MnCO3)样品转化为纯MnO2实验,其流程如下:(1)第①步加稀H2SO4时,粗MnO2样品中的(写化学式)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2)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O3-+=MnO2↓+Cl2↑+。
(3)第③步蒸发操作必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已知蒸发得到的固体中有NaClO3和NaOH,则一定还有含有(写化学式)。
(4)若粗MnO2样品的质量为12.69g,第①步反应后,经过滤得到8.7 g MnO2,并收集到0.224 LCO2(标准状况下),则在第②步反应中至少需要mol NaClO3。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
情景较为简单,工艺流程清晰。
(1) 要提纯MnO2,加入硫酸后MnO2没有反应,则一定是杂质MnO和MnCO3能跟稀硫酸反应;(2) 滤液中一定有Mn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5Mn2++2ClO3-+=5MnO2↓+Cl2↑+,要使氧元素守恒和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反应物质中必须有H2O参加,产物中应有H+生成,故离子方程式为:5Mn2++2ClO3-+4H2O=5MnO2↓+Cl2↑+8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