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厌氧菌110讲解

厌氧菌110讲解


生化试验
(3)牛乳培养基生长: 能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
凝固,并产生大量气体冲击 凝固的酪蛋白呈蜂窝状,气 势凶猛,这个现象称为“汹 涌发酵”。
生化试验
(4)疱肉培养基生长:
用于
封闭
细菌生长迅速,肉
的凡 士林
渣不被消化,但呈粉
被顶

红色,肉汤浑浊,并
产生大量气体。




生化试验
(5)血清学试验: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如接受免疫抑制剂、放疗或化疗的患者; 糖尿病、慢性肝、肾疾病及老人、婴幼儿、早产儿等。
菌群失调:长期或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无效的患者,均可 诱发厌氧菌感染。
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特征
局部有气体产生为重要指征之一; 发生在黏膜附近的感染; 深部外伤如枪伤、人或动物咬伤后的继发感染; 分泌物有恶臭或暗红血色或在紫外光下发出红色荧
微生物检验技术精品课程
厌氧菌
医学技术系 微免教研室
学 习目 标

熟悉厌氧菌的分类及培养特点

熟悉梭状芽胞厌氧菌的生物学特性
3 掌握厌氧菌的微生物检验程序
案例引入
患者赵某,女,63岁,患糖尿病10年。 半个2月天前后因检足验部科不以慎“被只玻检璃出划皮伤肤到癣社真区菌医, 院未就检诊出,厌医氧生菌给”予为口由服发抗回生临素床治重疗新(采具集体标 用本药。不…详…)。两周后患者伤口仍不愈合, 并出现发黑、肿胀、发臭,有黑色脓血渗 出,新遂标到本某收三到级后医第院2治天疗,。检医验院科以报“告疑“为检 厌出氧厌菌氧感菌染(”疑收为治产入气院荚,膜随梭后菌实)习”医。生随采后 集患伤者口经附临近床坏对死症组治织疗,后送病检情验好科转微出生院物。室 查厌氧菌。
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
– 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 – 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无侵袭力,仅在局部繁殖,外毒素致病
对氧敏感的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 质粒编码的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
亚种;多为体内正常菌群,存在于皮肤、口腔、上呼吸道、 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易引起这些部位的内源性感染。
厌氧菌的分类
梭状芽胞 产气荚膜梭菌
厌氧菌 厌氧菌 (10%) (40属、 400种)
破伤风梭菌 肉毒梭菌
球菌 G+ 杆菌
无芽胞厌氧
球菌
菌(90%) G- 杆菌
梭状芽胞杆菌
梭状芽胞杆菌属(Clostridium)简称梭菌属,是厌
1.破伤风梭菌(C.tetani)
破伤风梭菌是梭菌属中常见 的一种芽胞杆菌,能引起破 伤风。
菌体细长,约为2.0~ 5.0×0.5~1.5μm 。有周 鞭毛,能运动,无荚膜。芽 胞正圆形大于菌体,位于菌 体顶端呈鼓槌状。
鞭毛
破伤风杆菌镜下形态(18 -24h) 革兰染色
破伤风杆菌镜下形态(48h) 革兰染色
培养特性
专性厌氧,在梭菌培养基上37℃培养48h,菌落直径2~4mm, 扁平、灰白色、边缘疏松呈羽毛状,伴β溶血。在庖肉培 养基中,肉渣部分消化,微变黑,有少量气体。生成甲基 硫醇及H2S,导致培养物有腐败性恶臭。
破伤风杆菌在厌氧平板上羽毛状菌落
左侧:在疱肉培养基上生长 右侧:阴性对照
致病条件与毒素
氧芽胞杆菌(anaerobic sporeforming bacilli)的 唯一菌属,有130个种。 革兰染色阳性,芽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大于菌体, 位于菌体中央,极端或次极端,使菌体膨大呈梭状。 本菌属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临床有致病性的主要 有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与艰难梭菌 等。
光,或脓汁中有硫磺颗粒即为放线菌感染; 某些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感染; 革兰染色着色不均、形态奇特、呈明显多形性;或
镜检见细菌而需氧培养为阴性者。
厌氧菌的分类
分为两类: 一类为有芽胞厌氧菌,只有一个属,即梭菌属,共有130个
种,以芽胞形式存于体外。 另一类为无芽胞厌氧菌, 包括40多个属,300 多个菌种和
若在卵黄平板上, 加入抗α毒素的抗血清, 则不出现混浊,此现象 称为Nagler反应,可 用于该菌的鉴定。
左边加抗血清 右边为对照
– 属神经毒(neurotoxin),毒性极强(对人致死量<1µg) – 蛋白质,不耐热
1. 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毒素作 用于脊髓前 角运动细胞,封闭了抑制性神经 纤维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导致肌肉的强直 性收缩。
2. 破伤风溶血素(tetanolysin):作用机制目前 尚不明确。
作用机制与免疫性
作用机制见图 破伤风免疫属外毒素免
疫,主要是抗毒素发挥 中和作用 抗毒素人工免疫
典型症状
– 苦笑面容 – 角弓反张 – 其他
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般不进行涂片镜检和分离培养 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即可作出诊断
防治原则
防止创口厌氧微环境的形成 特异性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紧急 预防 : 注射 破 伤风 抗 毒素 ( tetanus
生化试验
(1)血琼脂培养生长: 菌落周围出现双层溶
血环,内层β溶血,外 层α溶血,好似靶状。 菌落呈灰褐色,与空气 接触30min后,可逐渐 变为灰绿色,这是本菌 的特征之一。
生化试验
(2)卵黄琼脂培养生长:
菌落周围出现乳白色 浑浊圈,是由细菌产生 的卵磷脂酶(α毒素) 分解蛋黄中卵磷脂所致; 若在培养基中加入α毒 素的抗血清,α毒素可 被中和。
定义
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指一群
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必须在无氧条件 下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
厌氧菌感染的条件
局部组织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如血管损伤、烧伤、动脉硬 化等,可造成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等。
皮肤黏膜屏障被破坏:如大面积外伤伴有需氧菌感染,为厌 氧菌感染提供了条件。
antitoxin,TAT) 特异性治疗:早期足量抗毒素及抗生素
2.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 )
两端平切粗大杆菌 芽胞位于次极端,呈椭圆形,不大于
菌体 无鞭毛 体内有明显的荚膜
大小:为(1-2)μm ×(2-10)μm 。 芽胞: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卵圆形,直 径大于菌体的直径。 荚膜:在人和动物活体组织内,或在含血 清的培养基内生长时可形成荚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