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善意的谎言

谈谈善意的谎言

谈谈善意的谎言
提到说谎,大部分人可能都会咬牙切齿。

因为这是一个不道德、令人憎恶的行为。

它故意隐瞒事实真相,使人得不到真实。

但是有些谎言却能救人一命,使说谎者变的高尚。

曾今有人反对康德的道德理论之一:“为了维护道德,不能说谎。

”提出了质疑。

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歹徒在抓杀一个好人。

而这个好人现在躲在哪里?你是知道的。

那么当歹徒问你那个人往哪儿去的时候,你是否说真话?(歹徒询问你时,没有威逼利诱。

你说假话时,歹徒会信以为真,并且,以后并不会报复你。

)我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会选择说谎,去救那个好人。

但是,康德却不这样做,他会说实话。

康德认为这样才维护了自己的自由、不违反道德。

并且,推脱道:你说实话,歹徒并不一定能杀了他,因为那个好人会转移。

你说谎,还真有可能让歹徒碰到他。

因为,那个好人有可能并不在原地呆着。

并且,认为人的理性是不能预知以后的事情结果的。

有可能好心反而成了坏事。

所以,为了保全自己的道德,并且不惹是生非,是不能说谎的。

显而易见,康德这样来应对,他的理由是疲软的、是自私的。

而且,定义说谎是不道德行为本身就是个不道德亦不是真理的谎言。

我们知道,为了尽最大可能的保护那个人的性命,我们会选择撒谎。

真正的道德是牺牲自己成就他人。

而且,这个谎言极帮助他逃跑。

所以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善的谎言,是解救人、造就人、惩制恶人的谎言或者不叫谎言的“谎言”。

或者,我们可以用一个褒义词来形容它。

或者,把现代意义下的“谎言”一
词去贬义化。

那么,怎样的谎言才是好的谎言。

如果,按照康德的不可知结果论来想。

那么很多真话都会走向谎言。

所谓,善意的、好的谎言。

首先得使利大于弊,或者能破坏“恶”的行为、形式、现象等。

并且要考虑受骗者的感觉、利益等。

例如,针对一个病人的疾病问题。

该不该说谎,那么得根据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了解自己的病情有无好处等来决定是否欺骗。

如果,病人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差、并且对生命的渴望胜过真理。

那么,善意的谎言十分必要。

反之则反之。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所谓善意的谎言则使说谎者变得虚伪,例如。

恋爱中的部分“善意谎言”,多数是因为,受谎者更喜欢事实真相而不是假的情感,而使这个谎言站不住脚。

所以,判断一个谎言是否属于道德,得看说谎者的动机,并且受谎者是否乐意地朝着动机的方向去发展来判定。

如果这样的话,谎言的贬义化将会改变,从而上升到一个不在乎形式的境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