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科大学毕业生的毕业感言

理科大学毕业生的毕业感言

理科大学毕业生的毕业感言大学四年就要过去了,又一次感到了什么叫做光阴似箭。

不久,我就要从一名大学生沦为被资本家剥削的打工仔了。

回首往事,发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更加成熟,对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的理解都更加理性。

但更多的时间里,我是在走弯路、犯错误,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时光,留下了众多的遗憾。

我十分相信《无间道》里的那句话“出来跑,迟早是要还的。

”大学欠下的债,注定要在今后的工作偿还。

为了记下自己欠下的债,也为了让学弟学妹们能更早地认识社会,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不再走弯路,我决定用文字记把四年的时光串起来,同时指出自己对社会的理解,与大家一起分享。

ps:许多国人都有一个恶习一一不爱分享。

我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宁可无偿加班,也不愿意抽出一点时间写出自己精彩的人生,让年轻人少走一点弯路。

本人理科出身,大家都知道文字水平有几斤几两。

为了让大家看明白,介绍一下文章结构:按时间顺序记录一些典型事件,最后做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评价。

大一受到高中老师的蛊惑,对重点大学充满了憧憬,入学时极度亢奋,妄想着“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的生活,表现积极。

一开学我就积极申请当了个所谓的“干部”,工作干的热火朝天,组织并参加了不少活动。

可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学习时间严重的不足。

当时自己的思想非常传统,认为上学就是为了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然后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

所以,为了在成绩上保持超前,我不停地加夜班,经常一天只睡4、5 个小时,想想自己当时一定是甲亢。

第一节大学课程是高数,抱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大学老师的崇敬,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坐在讲台下面的位置(声明,我上中小学时最喜欢最后一排)准备见证全新上课方式的开始。

毕竟我对中小学的教育方式是深恶痛绝的,当时我还天真的以为大学的教育方式是开放的、非应试的,现在发现自己当时真tm傻冒!(一阵反胃)。

结果,三天之后我就认清了大学的教育方式和中小学没有本质的区别,于是之后的四年里我一直在教室的后三排游荡。

现在,除了少数的专业课程之外,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几乎没有用到任何大学学到的知识。

不过,平常多拍拍老师的马屁,搞点科研、社会实践,还是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我们都知道,空谈理论什么也学不会。

总结1. 当班干部可以锻炼交际能力和领导能力,这些能力在走上社会后是非常、极其有意义的,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同学一定去尝试一下,你会发现和人交流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

2. 当“干部”的工作中我发现,人都是很懒的,总希望用最少的付出去获得最大的收益,能让别人做的事情自己坚决不做。

尤其是被娇惯的独生子女,他们从来不为自己的事情操心,哪怕是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

他们总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似乎期望在拖延的时间里会有一个人站出来帮他们解决。

3.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兼顾任何事情,要学会合理的放弃。

4. 大学的课程就是垃圾。

课程的安排经常极其不合理,除了一些老教授外,大部分老师都在应付学生和学校。

我们不能怪他们,这是体制的问题,出来混口饭吃都不容易。

5. 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如果你对老师的讲授毫无兴趣,还是不要在教室里装了,浪费时间、浪费感情。

回去自学,然后多到图书馆看看书,回宿舍上上网,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面。

6. 如果可以的话,大一就和老师做项目,比上课学到的东西多得多。

大二正式开始老油条的生活,一边上课睡觉、翘课,一边自学、跑图书馆、上网学习,学费算是白交了,汗!!!虽然总听学长说,要学好数学、算法等基础知识,不要学那些表层的应用。

但是,可能因为没有在实际工作中验证过基础的重要性,再加上性格急躁,急于求成,还是花了大把的时间去学习表层应用,结果大都是浅尝辄止,浪费了不少时间。

不过,收获还是有一点,就是极大的丰富了自己的视野。

偶然的机会,用整站系统给学校搭了一个cms,详细了解了动态网站的基本原理,收获颇丰。

令人气愤的是,校方无休止的增加需求,并且对我们做出的cms 一直表示不满意,最终两个人才给了250 元劳务费,而且那50 元零头由于长期拖欠,致使我们最终放弃orz 。

从这件事情我总结了两个教训:没有确定需求的项目坚决不能接,否则就陷入无底洞了;学校是一个打着教育旗号的不良企业,总想用100 元的付出从学生身上榨取10000 元的收益。

总结1. 尽量多去了解表层应用,拓展视野,不用仔细钻研。

深入学习基础知识。

2. 我国大学的第一要务是赚钱而不是育人。

大三大三是我四年大学中收获最多的一年,各方素质面都有了质的提高,或许是因为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吧。

首先谈谈对我影响相当大的一件事,炒股!06和xx年的牛市吸引了无数的人走进了股市,我爱财的我也不例外。

其实,自己炒股是跟风的结果。

原来我对股市并没有什么感觉,并一直认为股市是种邪恶的东西,它让人们不务正业(其实现在我更发现,中国的股市已经无法用邪恶来形容了,它明目张胆的打劫,吃人不吐骨头)。

但是,听说班上其他同学暑假买股票后收益率有50%之多,我当时就被这个收益率击倒了。

年轻、冲动、渴望用金钱证明自己的我,在草率地看了几分教程后就带着自己的家底冲进了这个暗流汹涌的市场。

很可惜,我入市的时候市场已经走上了5000 点,庄家用大盘股拉指数的同时,也在大量出货。

由于渴望快速的收益,我买的都是小盘股,也就是二八现象中的那个“八”。

现在我都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会选那些股票,应该就是抓瞎吧,这就是一个大学生的行为,真的很幼稚、可笑。

我的行为也反映出了当今社会的普遍心态:浮躁、投机、渴望不劳而获和快速暴富。

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把娶媳妇的钱都赔光了,嘿嘿。

后来也只能用官方的习惯用语来安慰一下自己:交点学费嘛。

血的教训总是惨痛和深刻的。

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从零开始学习股票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自己不懂的越来越多,也深刻的认识到了股票市场的风险。

风险意识剧增的我,自然也错过了1664 点之后的反弹——虽然心里明白反弹是一定的,可总是怕股指回落到900 点,总的来说还是太嫩了。

从炒股中悟出的道理1. 无论做什么,都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去研究它的历史,从根源和历史规律去推测它的发展和变化。

千万不要用大腿去思考,不要去抓瞎、碰人品,社会不相信人品滴。

2. 股票市场是人性弱点的放大镜,心理因素占的比例更大。

3. 股票市场几乎不产生价值,它只是一个投机市,是把钱从一个人的兜里放到另一个人的兜里。

高手或许能通过配送和红利获得不菲的利润,但高手有几个呢?4. 为什么一到牛市,散户就红了眼地杀进去?因为我们太穷了,我们渴望物质资源的极大丰富。

5. 中国的股市就像原始森林,完全的弱肉强食,惨无人道,所以没把握,不要碰。

6. 赚钱最快的方法是“以钱生钱”在学习股票市场的过程中,我开始接触经济学,认识到经济学真的是博大精深,是一门综合历史、社会等学科的学问。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在中国做软件并不能赚大钱,我如梦初醒。

不怕大家笑话,介绍一下背景:为什么我要学软件,因为幼稚的我一直被事情的表象所迷惑,误认为盖茨、埃里森是因为做软件才发财的,可现在我才清醒的认识到他们是因为做老板发财的,而且中国和美国是两个世界。

如果高中我能有这种认识的话,我一定会去学金融,做生意!同时,我也得到一个巨大的收获——认识到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开始大量阅读哲学、历史、社科等书籍,对社会和人生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可以说让我形成了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之前,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喜欢读书,主动去找书读。

前面提到,我是一个遭受应试教育xx 年惨无人道摧残的理科学生,本能地痛恨一切书籍,尤其是非理科书籍,它们会让我本能地想到“分段”、“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让人呕吐的字眼,甚至认为所有搞人文科学的都是自虐狂,异类。

可是现在,我确实会挤出时间去阅读这些原来被自己认为是“变态”的读物。

推荐一些书吧。

经济、金融类:《经济学原理(上/下)》《非理性繁荣》《证券分析》(过于专业)《金融心理学》《中国怎么办》《会计入门12 日》《逃不开的经济周期》《国富论》其他:《苏菲的世界》《西方哲学史》《棋与人生》《吃掉那只青蛙》在学习这种“正业”上,也同样收获颇丰。

有幸参加了一个比较大的项目,调研和开发的时间持续了近7 个月。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关于google 的资料,终于从实践中认识到了基础知识的意义。

从那以后,积极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虽然大部分的算法都没能运用在项目之中,但是从中获得的思想更加重要。

总结1. 参考股市总结。

2. 搞技术的,在中国基本赚不到大钱。

在大城市养家糊口,还一辈子房贷差不多。

想过富裕的日子,自己想法子创业吧。

3. 哲学、历史、经济、金融都要懂一些,你会发现世界并不是你想像的那么简单。

4. 尽可能多读经典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5. 好的基础知识和思想能让人与众不同。

大四大四的主旋律当然是找工作,没有什么可罗嗦的,直接写总结。

总结1. 写简历时要诚实,可以稍作夸大,但一定要保证面试的时候,不能被简历上的任何内容问倒。

2. 争取一切笔霸、面霸的可能,不必害怕。

3. 笔试的时候书面表达要明确,思路要清晰。

笔试卷子太多了,没人愿意去揣摩你的心思。

4. 面试时,不要紧张,回答要思路清晰。

不太清楚的问题就试着去分析。

完全不懂的东西不要瞎扯,直接说不知道,坦诚相待,不浪费时间是很重要的。

5. 基础知识很重要。

此外,自己的特点要和应聘的职位项符合。

6. 找工作这种事情,运气成分还是不小的,毕竟现在大学生这么多,优秀的同学也不在少数,所以要保持好的心态。

因为“出来跑,迟早是要还的”。

找到合适的工作之后也不要“兵器入库,马放南山” 了,在“最后的疯狂”的同时别忘了多看点书,制定好人生的下一步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