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广播影视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广播影视面临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
为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河北省委七届六次会议精神,推动全省广播影视战略转型,实现大发展大繁荣,按照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制定《河北省广播影视发展“十二五”规划》。
本规划作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广播影视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全省广播影视行业在未来5年开展舆论宣传、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加快事业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履行管理职能以及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一)“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全省广播影视系统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臶、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努力拼搏、开拓进取,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舆论引导能力稳步提升。
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围绕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大型宣传战役和规模报道。
坚持新闻立台,以《河北新闻》和《河北新闻联播》为代表,新闻节目质量和水平实现新突破,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报道。
加强品牌建设,节目创优成效显著,广播影视节目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省级台前列。
加强对上报道和对外交流,外宣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强大宣传声势和良好舆论氛围。
──事业建设成效显著。
完成了全省农村中央和省台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完成了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了广播电视信号转星工作,实施了全省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完成717中波发射台和卫星地球站整体搬迁,河北电台、电视台采编播传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大大提高。
河北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网项目被国家广电总局列为全国第一批数字化、网络化实验基地,河北卫视省外落地范围进一步扩大。
全省广播影视事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全省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平稳实施,完成了数字化平台建设并开通数字电视信号,数字电视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用户服务系统和服务网络逐步完善。
在全国率先实现多媒体广播电视信号对设区市的覆盖并开始商业运营。
电影产业快速发展,银幕数量快速增长,全省电影票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
广播影视广告创收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
完成了电影行政管理职能划转。
推动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完成了河北影视中心、河北音像出版社、河北省电影公司和河北影院转企改制工作,整合优良资产、注入优势资源,注册成立了河北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推动“制播分离”改革,以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综合改革为试点,组建了河北冀广天润电视节目制作有限公司。
加快推进广电网络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了全省广电网络整合,组建了河北广电信息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网络整合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行业秩序进一步规范。
加强宣传管理,强化了对广播电视宣传的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推动了舆论引导水平和节目质量的新提高。
继续规范市、县广播电视播出行为,组织开展抵制广播电视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强化技术管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保障能力明显提高,确保了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
加大社会管理力度,在全省范围内重点开展广播电视广告播出、播出机构频率频道、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广播影视播出机构管理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广播电台12座、电视台12座、县级广播电视台139座。
拥有中波发射台31座,发射机49部352千瓦。
拥有调频发射台152座,发射机261部223.051千瓦。
拥有电视发射台251座,发射机440部498.675千瓦。
数字微波实有站32座,微波传送线路长度1612.5公里。
全省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总长134392.29公里,全省有线电视用户达到6703827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823531户。
全省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32%和99.26%。
全省共有商业电影院线7条,其中省内院线1条。
共有影院37个,银幕111块,全年电影票房收入1.14亿元。
全省广播电视系统从业人员33538人,拥有固定资产649801.5万元,年创收360117.47万元。
在全省广播影视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广播影视节目内容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与我省经济实力还不相适应;广播影视体制和机制改革还存在薄弱环节;广播影视市场主体较弱,产业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市场体系尚未健全;人才支撑不足,不适应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发展需求。
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全省广播影视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形势和环境未来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省努力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重要时期。
广播影视既是党和政府的宣传舆论工具,也是重要的文化生产和传播平台,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同时,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要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设,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
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加快发展文化事业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从国家战略高度对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
《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文化建设步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数字化引领、结构化升级”工程,以科技创新推动文化生产、传播和服务模式创新,开发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
党和政府关于文化发展的一系列新要求,为广播影视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广播影视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环境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基础,社会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飞速发展,为广播影视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强大的动力。
另一方面,为满足公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多元化需求,不断提高传播和服务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广播影视自身也面临着整体改造和全面升级的巨大压力。
特别是“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将打破广播影视传统的分散格局和与其他行业的固有界限,带来更加激烈的媒体竞争,在传播理念、业务形态、生产方式、服务方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多个方面带来革命性的影响,给广播影视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机制创新,推动全省广播影视驶入加快发展的健康轨道,抢抓机遇,锐意进取,迎接挑战,努力开创全省广播影视工作的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为保证,以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按照高举旗臶、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不断提高全省广播影视的舆论引导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安全播出能力、产业竞争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努力打造现代综合型强势媒体,实现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
为推动我省加快实现“两个跨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富民强省做出应有贡献。
(二)发展目标新闻宣传水平和舆论引导能力明显提高,精品生产和节目创优取得新成果;事业基础更加牢固,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技术体系全面升级,服务业态丰富多样,宏观管理科学有效,行业秩序进一步规范,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才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以生产方式、传播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方式和业务形态创新为标志,完成全省广播影视战略转型。
以打造综合型强势媒体、构建数字化网络化制播体系、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为标志,实现“宣传上水平、技术大提升、产业大发展”的目标,力争到2015年使全省广播影视综合实力迈入国内先进行列。
1、媒体建设。
河北电台、河北电视台新闻节目进入全国省级台一流新闻节目行列,主要新闻节目全部进入全国收听收视排名50强。
河北电视台卫视频道影响力和竞争力稳步提升,到“十二五”末在全国省级卫视综合实力排名中进入前10名位次。
农民频道实现上星播出,成为国内特色最鲜明、效益最显著的对农专业频道。
长城网突出河北第四主流媒体定位,做大做强网络宣传平台,成为国内具有较强权威性和较高知名度的网络媒体。
2、内容生产。
河北电台、河北电视台频道专业化和节目品牌化建设成效显著,河北电视台每年新推出1档以上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新节目或品牌活动。
河北电台每年有3部以上、河北电视台每年有4部以上作品荣获国家级政府奖,获奖等级和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位次。
影视剧生产能力和水平稳步提高,每年至少生产1部能够在国内主流院线放映,并创造较高票房的电影,至少生产1-2部能够在中央电视台1频道或8频道黄金时段播出或在全国各卫视频道热播的电视剧,取得较好的收视率和较强的社会反响。
3、公共服务。
综合运用无线、有线、直播卫星等多种覆盖方式,让农村地区广大群众收听、收看到包括中央、省和当地节目在内的多套广播电视节目,农村地区广播电视信号质量明显改善、节目内容更加丰富。
完成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基本实现全省广播电视“户户通”。
完成全省数字影院建设工程,每个县(市)至少拥有一座数字影院。
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确保实现一个行政村一个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目标。
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覆盖广泛、城乡均等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4、产业发展。
有线广播电视网成为“三网融合”条件下的骨干信息网络,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运营,全省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突破1000万户,网络经营收入超过40亿元。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实现对县级以上城市的覆盖,用户超过100万户,盈利模式和商业运营体系稳定成熟。
全省星级影院达到30家以上,电影银幕总数超过360块,电影票房收入年增幅30%以上,到2015年达到4亿元。
全省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平均年增幅超过10%,到2015年实现广告创收30亿元。
打造龙头企业,推动1-2家大型广播影视国有骨干企业实现上市融资。
增加产业投入,全省广播影视产业5年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到“十二五”末,力争年产业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规模5、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