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发展要求
1 医院生产力的涵义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
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解决人的需要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影响自然并使之适应社会需要的一切社会劳动生产能力的总和[1]。
从社会生产力的一般定义及特征出发,医院生产力的本质可以理解为:是医院维护与促进人的健康的能力(包括诊断、治疗、康复、保健、预防等医学服务力),以及创造与传播医学科学技术(特别是临床医学科学技术)的能力(即科技创新力和科技传播力)。
2 医院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发展要求
社会生产力由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和管理所构成[1],医院生产力的构成同样包括此5大要素。
各要素的发展要求以其本质的内在规定性为依据。
2.1 劳动者主要是指直接从事医学服务、科研、训练的医务人员(一线工作人员),也包括医院中从事医院运行管理、政治思想文化建设及后勤支撑、安全保障等的二线工作人员。
这些劳动者又称“现实人力资源”,能否形成“现实生产力”取决于劳动者的智力、体力、技术(工作经验和劳动技能)及其社会性的一面(劳动态度和人文理念)。
劳动者是医院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要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医院劳动者要素的整体发展要求是:(1)劳动者的素质全面提高,包括具有良好的服务理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掌握最新的医疗技术、科研技能、教学经验和管理科学,具有人文理念、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等,并有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2)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劳动者能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地干事业而又能干成事业,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得到全面发展[2]。
2.2 劳动资料主要包括直接用于医学服务的物资(药品制剂、医疗器械设备、人流物流信息流传递系统、救护交通工具等)、物质环境(门诊部、病房室内外环境及服务保障设施等)和人文环境(以人为本、道德伦理等服务保障理念),也包括医院辅助部门(如洗涤车间、营养室、消毒供应室等)的物资设备。
就医院的科研教学而言,劳动资料主要是指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和教学设施。
劳动资料的先进程度及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医院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医院劳动资料要素的发展要求是:(1)医疗仪器设备的配置与医学服务的需求相适应,能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又有合理规划、论证和成本核算,不盲目引进而造成浪费;(2)实验室及科研仪器设备的配置与科研需求相适应,特别是有成龙配套且运行良好的高新技术平台;实验室有健全的“流动、开放、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设备资源优化配置,使用效益发挥到最大;(3)医院的营院设施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
2.3 劳动对象主要是指医学服务的对象(有维护与促进健康需求的人)、科研对象(人及一切与健康相关的自然物)和科技传播对象(医务人员及社会公众)。
这些劳动对象既是医院一线劳动者劳动能力得以发挥的物质客体,又是这种能力本身的必要成分和实际体现,更是推动医院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根本依据。
一方面,医学服务对象医学知识的占有量、从医性、文化水平、法律意识、道德水准、经济状况,以及对服务需求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劳动
生产率的高低、服务保障的质量和医疗服务力的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医疗服务对象的需求在与医务人员的服务保障劳动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增长和扩大,成为医院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离开了医学服务对象的健康需求,医院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更谈不上发展生产力。
新的历史条件下,医院劳动对象要素的发展需求是:更多地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和预防、保健、康复技能;更及时、便捷地得到高质量的诊断、治疗和卫勤保障;更多地感受到医院的人文关怀,医疗安全的知情权和患者的隐私权得到尊重和保护,医疗行为符合社会伦理道德;以最少的支出获得最好的医疗服务;增加医疗收费的透明度等。
2.4 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医院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同样,当医学科学技术还处于知识形态的时候,它还只是“精神生产力”,而不是“物质生产力”。
将医学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直接)生产力,就是将其转化为医院生产力的物质实体要素和管理要素[3~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医院科学技术要素的发展要求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医院是生命科学应用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的主体和临床医学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技术应用、知识传播的基地。
2.5 管理即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医疗、科研、教学各个环节与整个过程,将生产力诸要素按适当的比例结合和配置,从而现实地形成协调运转的总体生产力,以最少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更多更好地实施医学服务、科技创新和科技传播,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医院管理要素的发展要求是:形成与医院总体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管理出效益。
(1)加强人力资源规划、获取、使用、培训、开发、激励、流动等的科学管理,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奖有罚、分配合理、保值增值、充满活力的人才机制;(2)加强学科建设,根据医学服务的实际需求和相关学科内在的有机联系,进行学科结构整合或政策调整,推动技术的系统集成;(3)广开资金渠道,加强经济核算,优化医疗、科研设备的配置,提高使用效益;(4)引入医院管理新概念,注重战略管理、质量经营、人文关怀、形象建设及市场营销,增加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5)健全法规制度,提高管理的科技、法规、道德、人文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