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机械运动 知识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机械运动 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卷(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本概念、性质及定理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m),其他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1 km=103m,1 dm=10-1 m,1 cm=10-
2 m,1 mm=10-
3 m,1 μm=10-6 m,1 nm=10-9m.
2·刻度尺的使用:
①使用前,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②使用时,刻度尺要紧贴着被测物体的表面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
④记录数据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要注明单位。

3,时间的单位:基本单位:秒(s),其他时间单位间的换算:
1 h=60 min,1 min=60 s
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所选取的标准物。

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任何物体都可被选作参照物,但被研究的物休不能选作参照物。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
②相同路程下,比较物体所用的时间;③比较物体的速度。

2,速度: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公式v=s/t,单位:m/s 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公式v=s/t,常用来测平均速度。

1·原理:v=s/t
2,实验器材:斜面、小木块、金属片、小车、刻度尺、停表测量
3,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s1/t1;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均速度v2=s2/t2;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s1-s2)/(t1-t2)
4,得出的结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定州期中)如图所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2.(汕头湖阳区期末)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分度值及零刻度线。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被测木块的长度为cm
3,(扬州邢江区校级期末)某同学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作出如下的记录,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1)12.18 cm (2)1.21×102 mm (3)0.121 m (4)1 218×102mm A.(1) B.(2)和(4) C.(1)和(4) D.都符合要求
4,如图停表的读数为s
5,(承德围场期末)单位换算:
(1)150 μm = m,(2)90 km/h=
m/s.
6,(高碑店期中)关于误差,下面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在测量过程中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就会造成实验误差
B.随着科技的发展,测量的误差越来越小,但都不能避免误差
C.精心设计,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就可以避免误差
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可以避免误差
7.(滦南期末)请你在下面的题目中填入适当的单位:
(1)一张A4纸的厚度约为0.1
(2)一场足球比赛用时90
(3)上海磁悬浮列车正常行驶的速度可达120
2)一场足球比赛用时90
(3)上海磁悬浮列车正常行驶的速度可达120
8,(定州期中)下列数据最接近我们生活实际情况的是( )
A.现在用的乒乓球的直径约为60 mm
B.中学生做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4 min
C.人体感觉教室内舒适的温度值约为37℃
D.中学生50m短跑测试平均成绩约为15 s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
9,(承德围场期末)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其中
“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
10,(张家口阳原期末)鲁南高铁将于2019年开通,届时菏泽到济南市乘车时间可缩短为1小时左右。

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坐在座位上的乘客相对下列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A.车厢外路旁的树木
B.车厢内走过来的乘务员
C.车厢内地板上滚动的小球
D.车厢内的座椅
11,(承德县期末)如下图所示,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处于静止状态的是()
A.飞奔的猎豹
B.站在上升扶梯的人
C.放在桌面上的书
D.缓慢爬行的蜗牛
12.(滦南期中)如图,收割水稻的时候,运水稻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应以同一,同一方向前进。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是的;如果以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则另一个是的。

13,下列关于参照物说法正确的是()
A.人在上升的电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B.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C.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首先选定一个静止的物体做为参照物
D.对于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判断的结果可能不同
考点三运动的快慢
14,(承德围场期末)物理学中用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向乙地,如果前半程的速度为40 km/h,后半程的速度为60 km/h,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km/h.
15,(张家口宣化区期末)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1000 m,则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A.100 min B.5 min C.50 s D.0.08 s
16,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下图,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17,(高碑店期中)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

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判定最先达到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

物理学中用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18,(滦南期末)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6s,后50m用时7 s,小明前50 m、后50m平均速度的比为v1:v2= ,小明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9,(衡水期末)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4s/m动,其s 一t图象如图所示。

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在0~2s和4-6s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后者速
度是前者的二倍
B.2~4s内,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是运动的
C.2~6s物体的平均速度为3.75 m/s
D.物体在0~2s的平均速度小于0~6s的平均速度
20,(北京海淀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21,(石家庄长安区期中)如图是小明乘坐的出租车票,请回答:(1)在小明乘坐的全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某车以出租车的平均速度行驶了1.8 min,求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考点四测量平均速度
22,(保定满城区期中)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
(2)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 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
t 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 cm/s
(3)由实验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选填“慢”或“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选填“大”或“小”)。

(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s BC/t BC
他的做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6)聪明的小杜发现AB段和BC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AC段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度v1,觉得还可以用公式直接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v2,则v2= (用v、v1表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