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13—18课试卷含答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13—18课试卷含答案

2010——2011学年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基础模块上13——18课)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1.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藻.饰 zǎo狡黠.xiá大而无当. dàngB.诘难. nàn 咀嚼.jiǎo 味同嚼.蜡 juéC.滞.碍 chì劝诫.jiè抠.字句 kōuD.轻鄙. bǐ粗糙. cāo吹毛求疵. cī2.在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文彩藻饰读书废时纵观统筹B.孜孜不倦天资聪颖滥加粗暴C.独到见解咬文爵字豁然贯通D.仔细揣磨明辨是非高谈阔论3.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修剪移接。

(2)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3)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4)“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A.(1)比喻;(2)排比;(3)比喻;(4)引用B.(1)比拟;(2)反复;(3)夸张;(4)比喻C.(1)对比;(2)排比;(3)比喻;(4)拟人D.(1)比喻;(2)反复;(3)夸张;(4)引用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美不胜收。

C.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D.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别具一格,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5.下列各项对于陶渊明说的“不求甚解”的原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

B.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C.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D.读书不能太认真,太专一,要掌握诀窍。

6.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他自己知道。

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与全诗调和的。

A.只要如果或所以而并且B.只有因为和因为还而且C.只有如果或所以而而且D.只要因为和因为还并且二、阅读题(42分)现代文部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16分)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1、本诗的题目是《》(2分 ),作者:,(2分 )她属于诗派(2分 )。

2、本诗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 2分 )3、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 4分 )橡树:木棉:4、本诗中体现成语“爱屋及乌”的一句:。

( 2分 )5、诗人在表述“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还是不够的”这一爱情观时,采用的比喻意象是( )( 2分 )A.泉源险峰日光春雨B.鸟儿凌霄花泉源险峰C.泉源险峰鸟儿日光D.鸟儿凌霄花日光春雨(二)(14分)①读书人是幸福人。

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

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

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的知识增广。

……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③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的精神得以感化与陶冶。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

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不断追求崇高,情趣变得高尚。

……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

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7.第①段第一句话中“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指的是怎样的世界?(2分)8.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6分)9.第④段末尾引用的笛卡尔和雨果的话属于论据,作用是什么?(4分)(三)(每小题2分,共12分)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1.第3段文字运用的说理论证方法主要是()A.比喻论证B.类比论证C.对比论证D.因果论证2.第3段的中心是()A.揭露“送去主义”自欺欺人的危害及实质。

B.讽刺尼采自诩太阳,反对“送去主义”。

C.反对“送去主义”,主张“拿来主义”。

D.主张“拿来主义”,反对不给子孙留点礼品。

3.第4段中“抛来”与“抛给”在实质上的主要区别是()A.“抛来”动机良好,“抛给”企图较坏。

B.“抛来”动机较坏,“抛给”动机良好。

C.“抛来”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有企图的。

D.“抛来”和“抛给”的说法表面似有区别,但本质一样。

4.第5段中有5处引号,对后4处引号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第1处表否定,第2、3处表强调,第4处表特指。

B.第1处表否定,后3处表强调。

C.第1、2处表否定,第3、4处表特指。

D.第1处表否定,后3处表特指。

5.第5段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承启,其理由是()A.前文揭批了“抛给”的实质和后果,下一段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具体做法。

B.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一段再次揭露“送去主义”的危害性,揭示了“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C.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文提出“拿来主义”。

D.前文分析了“抛来”与“抛给”的区别,后文提倡“拿来主义”。

6.以上5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对比论证B.类比论证C.因果论证D.举例论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40分)老木匠“功德圆满”后准备告老还乡,老板不舍之余要求他最后再建一幢子房子,无心工作的老木匠以粗活草草收场。

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老木匠无地自容,自言自语道:“现在我得住在一幢自己粗制滥造的房子里了!”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常常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时,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的精彩,每个人生活的墙上都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请以“创造自己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5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1.B 2.A 3.A 4.A 5.D 6.C二、阅读(一)1 ----4 略5、A (二)6、读书人是幸福人。

7、精神世界。

8、第二、三、四段的第一句。

9、道理;读书可以使人向善避恶。

(三)1.B 2.A 3.C 4.D 5.B 6.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