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题目
控制環境的定義
a.員工的操守( integrity)、價值觀 (ethical values)及能力(所具備完成組織 承諾的能力)。 b.管理階層(董事會及經理人)的管理哲學、 經營風格。 c.聘僱、訓練、組織員工與指派權責之方式。 d.董事會及監察人之關注及指導。
c.聘僱、訓練、組織員工與指派權責之方式。 d.董事會及監察人之關注及指導。 E.公司治理—內控之精神
六、人力資源控制 (1)建立嚴格的招聘程序,保證應聘人員符 合招聘要求。 (2)制定員工工作規範,用以引導考核員工 行為。 (3)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幫助其提高業務 素質,更好地完成規定的任務。
(4)加強和考核獎懲力度。 (5)對重要崗位員工(如銷售、採購、出納)應建立職業信 用保險機制,如簽訂信用承諾書,保薦人推薦或辦理商 業信用保險。 (6)工作崗位輪換,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工作崗位輪換, 通過輪換及時發現作弊情況。 (7)提高工資與福利待遇,加強員工之間的溝通,增強凝 聚力。
企業文化形成
企業文化:是一套將組織成員結合起來的 企業文化: 共享的價值、行事假定、 共享的價值、行事假定、信仰規範體系 企業文化的實質內涵:創新程度;穩定性; 企業文化的實質內涵:創新程度;穩定性; 尊重員工;對細節的關注;團隊導向; 尊重員工;對細節的關注;團隊導向;積 極侵略性 企業文化的具體展現:象徵符號;故事; 企業文化的具體展現:象徵符號;故事; 儀式、 儀式、典禮
第三,充分發揮審計的作用。 進行重大決策 的機構如董事會內可設置一個審計委員會, 監督會計報表,協助董事會與公司外部及 內部審計人員直接溝通。 第四,各職能部門授權一定要明確,因事設 人、視能授權、責任到位,且責任與權利 對等。
第五,人事政策要確保執行公司政策和 程序的人員具有勝任能力與正直品行。 要做好公司人員的選拔任用、後續教育工 作,制訂並執行據業績考評給予合適的待 遇及晉升等有關政策。 第六,各種管理控制方法靈活運用。 常 用的管理控制方法有計劃控制、目標控制、 預算控制、定額控制、進度控制、規章制 度控制等。
(3)信用風險評估,企業應制定客戶信用評 估指標體系,確定信用授予標準。 信用活 動規模大的企業,可建立獨立信用部門, 管理信用活動、控制信用風險。 (4)契約風險評估,起草、簽訂、履行監 督和違約時採取應對措施,必要時可聘請 律師參與。
八、內部報告控制 為滿足企業內部管理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企業應當建立內部管理報告體系,全面反 映經濟活動,及時提供業務活動中的重要 信息。
(3)記錄保護,應對企業各種文件資料(尤 其是資產、財務、會計等資料)妥善保管, 避免記錄受損、被盜、被毀的可能。 (4)財產保險,通過對資產投保(如火災險、 盜竊險、責任險或一切險)增加實物受損補 償機會,從而保護實物的安全。 (5)財產記錄監控,對企業要建立資產個體 檔案,資產增減變動應及時全面予以記錄。
三、會計系統控制 會計系統控制要求單位必須依據會計法規, 制定適合本單位的會計製度、會計憑證、 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的處理程序,實 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建立嚴密的會計 控制系統。
四、全面預算控制 全面預算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是為達到企業既定目標編制的經營、資 本、財務等年度收支總體計劃,從某種意 義上講,全面預算也是對企業經濟業務規 劃的授權批准。
內部控制的主要作用 ——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有效地防範企業經營風險 ——維護財產和資源的安全完整 —— ——促進企業的有效經營
如何建立並有效實施內控制度
建立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建立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第一,管理者當局必須樹立現代企業管理 觀念,如果管理者不願設立內控制度或不 能遵守建立的內控制度,控制環境將受到 不利的影響。 第二,設立合理的組織機構,確認相關的 管理職能和報告關係,為每個組織劃分責 任權限。
常用的內部報告有: (1)資金分析報告 (2)經營分析報告。 (3)費用分析報告。 (4)資產分析報告。 (5)投資分析報告。 (6)財務分析報告等。
九、管理資訊系統控制 加強對電子資訊系統本身的控制,包括: 系統組織和管理控制、系統開發和維護控 制、文件資料控制、系統設備、數據、程 序、網絡安全的控制以及日常應用的控制。 另一方面,要運用電子資訊技術手段建立 控制系統,減少和消除內部人為控制的影 響,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
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幾點思考
管理現代化的必然產物 從嚴管理企業,實現管理創新,使傳統 的管理模式向現代企業管理過渡,加強內 部控制制度建設是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內 在要求。
現代企業管理下內部控制制度的內容 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人 員素質控制;職務分離控制;授權批准控 制;文件記錄控制;業績報告控制;財產 安全控制;內部審計控制等。
內部控制組成要素
1.控制環境:謂塑造企業文化、影響員工 控制意識之綜合因素。 a.員工的操守、價值觀及能力。 b.管理階層的管理哲學、經營風格。 2.風險評估:謂企業辨認其目標不能達成 之內、外在風險因素,並評估其影響程度 及可能性過程。
3.控制活動:謂設立完善之控制架構及架構 及訂定各層之控制程序,以幫助董事會及 經理人確保其指令已被執行。 4.資訊及溝通:對與財務報告相關的資訊進 行系統的記錄。 5.監督:係指自行檢查內部控制制度品質之 過程。
職務之間應實行如下分離: (1)授權批准職務與執行業務職務相分離。 (2)業務經辦職務與審核監督職務分離。 (3)業務經辦職務與會計記錄職務分離。 (4)財產保管職務與會計記錄職務分離。 (5)業務經辦職務與財產保管職務相分離。
二、授權批准控制 授權批准是指企業在處理經濟業務時,必須經過 授權批准以便進行控制,授權批准按其形式可分 為一般授權和特殊授權。 所謂一般授權是指對 辦理常規業務時權力、條件和責任的規定,一般 授權時效性較長;而特殊授權是對辦理例外業務 時權力、條件和責任的規定,一般其時效性較短。
建立一個有效的會計系統 建立內控監督機構
實務上企業內控的10種方法 實務上企業內控的10種方法
一、組織規劃控制 組織規劃是對企業組織機構設置、職務分工的 合理性和有效性所進行的控制。 職務分工主要 解決不相容職務分離。 所謂不相容職務分離是 指那些由一個人擔任,即可能發生錯誤和弊端 又可掩蓋其錯誤和弊端的職務。 企業內部主要 不相容職務有:授權批准職務、業務經辦職務、 財產保管職務、會計記錄職務和審核監督職務。
全面預算控制: (1)預算體系的建立,包括預算項目、標 準和程序。 (2)預算的編制和審定。 (3)預算指標的下達及相關責任人或部門 的落實。 (4)預算執行的授權。 (5)預算執行過程的監控。 (6)預算差異 的分析與調整。 (7)預算業績的考核。
五、財產保全控制 財產保全控制包括: (1)限制直接接觸,嚴格限制無關人員對實物資產 的直接接觸,只有經過授權批准的人員才能夠接 觸資產。 (2)定期盤點,建立資產定期盤點制度,並保證盤 點時資產的安全性。 通常可採用先盤點實物, 再核對賬冊來防止盤盈資產流失的可能性,對盤 點中出現的差異應進行調查,對盤虧資產應分析 原因、查明責任、完善相關製度。
企業必須建立授權批准體系,其中包括: (1)授權批准的範圍,通常企業的所有經營 活動都應納入其範圍。 (2)授權批准的層次,應根據經濟活動的重 要性和金額大小確定不同的授權批准層次確被授權者 在履行權力時應對哪些方面負責,應避免 責任不清,一旦出現問題又難咎其責的情 況發生。 (4)授權批准的程序,應規定每一類經濟 業務審批程序,以便按程序辦理審批,以 避免越級審批、違規審批的情況發生。
定義了內部控制的主要要素(components) 分別為以下五項: 控制環境 風險評估 控制活動 資訊與溝通 監督。
2004年9月COSO為因應沙班法案(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 302條款「公司對財務報 告責任」和404條款「管理階層對內部控制的自 行評估」之要求,發布了組成要素為內部環境、 目標設定、事件辨識、風險評估、風險回應、控 制活動、資訊與溝通、監督等八項的「企業風險 管理:整合性架構」研究報告(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 以下 簡稱COSO ERM報告)。
七、風險防範控制 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不可避免會遇到 各種風險。 風險控制要求單位樹立風險意 識,針對各個風險控制點,建立有效的風 險管理系統,通過風險預警、風險識別、 風險評估、風險報告等措施,對財務風險 和經營風險進行全面防範和控制。
企業風險評估主要內容有: (1)資本風險評估,如企業財務結構的確 定、資本結構的安排、資本幣種金額及期 限的製定、資本成本的估算和償還計劃等 都應事先評估、事中監督、事後考核。 (2)投資風險評估,企業對各種債權投資 和股權投資都要作可行性研究並根據項目 和金額大小確定審批權限,對投資過程中 可能出現的負面因素應制定應對預案。
演講題目 演講題目:
內控概論、 內控概論、控制環境與企業 文化
企業內部控制之演進
1949年AICPA首先定義內部控制係企業為 達成下列目標: 保障資產安全。 確保會計資訊的正確性及可靠性。 促進營運效率。 確保員工遵循既定的管理政策。
1992年美國COSO委員會(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以下簡稱COSO) 提出內部控制係為合理確保: 營運的效果及效率 可靠的財務報導 遵循相關法令
內部控制的定義
旨在合理確保企業下列目標的達成: 營運效果及效率(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operations)。 財務報導之可靠性(Reliability of financial reporting)。 相關法令之遵循(Compliance with applicable laws and regulations)。
十、內部審計控制 內部審計控制是內部控制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 一個企業內部經濟活動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規、合 理和有效的獨立評價機構,在某種意義上講是對 其他內部控制的再控制。 內部審計內容十分廣 泛,按其目的可分為財務審計、經營審計和管理 審計。 內部審計在企業應保持相對獨立性,應 獨立於其他經營管理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