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医学救援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紧急医学救援人员掌握卫生应急基本理论知识和紧急医学救援专业技能,提高其紧急医学救援的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达到卫生应急工作的岗位要求。
二、培训对象紧急医学救援类卫生应急队伍。
三、培训方法(一)培训形式。
根据实际情况,主要米用短期集中培训形式。
(二)教学方法。
以讲练结合、注重操作等方式促进参训人员达到紧急医学救援岗位的工作要求。
(三)学时安排。
每年培训一次,每次15学时。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一)紧急医学救援总论。
1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重点阐述四类突发事件的定义和分级。
2突发公共事件的国内外形势及现状。
重点阐述近年来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式及现状。
3突发事件常用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重点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预案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响应、岗位流程、现场处置的信息收集与报送流程等内容。
4我国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构成和运行机制。
重点阐述卫生应急预案、机制、体制和法制等内容。
5现场紧急医学救援的基本理论。
重点阐述灾害现场“搜救-营救-医疗”三位一体的综合救援理念。
参考学时2学时。
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组织管理。
1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人员组成及职责。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及致伤特点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职责、任务、人员组织与管理。
2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现场处置基本装备、保障与防护。
恶劣天气下、极端环境中野外生存和自救互救基本技能熟悉个人生活用品、个人防护装备、专业防护装备、专业救援装备、无线通讯设备等的使用。
3现场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流程。
根据不同任务启动预案、人员集结、队伍机动、现场处置、医疗后送、撤收讲评等。
参考学时3学时。
三伤员分检与后送。
1现场检伤分类。
常见伤情判定、现场检伤分类和各种标识的应用。
2分级救治体系。
了解分级救治的概念和运用。
3后送与途中监护。
明确后送指征掌握公路、铁路、航空等不同后送工具的选择与组织实施。
参考学时3学时四现场急救基本技术。
掌握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静脉通道建立等外伤处置技能。
参考学时5学时。
五常见创伤医学急救要点。
掌握休克、挤压伤、颅脑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脊柱四肢损伤、烧伤、冻伤、溺水、多发伤、复合伤等创伤的基本医学处置和急救技能。
参考学时5学时。
六救援现场公共卫生管理。
掌握救援现场院感控制、医疗废弃物处理、传染病预防、食品和饮用水污染防控等灾后卫生防疫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等内容。
参考学时2学时。
七常见突发公共事件救援特点。
掌握地震灾害、洪涝灾害、突发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矿山事故、交通运输事故道路、轨道交通、铁路、民用航空器、火灾事故、群体踩踏事件等事件现场紧急医学救援指挥协调、现场联动配合和现场风险沟通等基本技巧致伤特点与医学处置和急救技能等内容。
参考学时16学时。
紧急医学救援培训大纲及理论内容;一、紧急医学救援总论;(一)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分类及特点;重点阐述四类突发事件的定义和分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1、自然灾害;2、事故灾难;3、公共卫生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1、危害大:突发事件是一种高危害的事件,是既有对紧急医学救援培训大纲及理论内容一、紧急医学救援总论(一)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重点阐述四类突发事件的定义和分级。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
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1、危害大:突发事件是一种高危害的事件,是既有对生命健康直接危害,又有对人群心理健康产生震荡,对社会产生负面冲击的事件。
2、影响广:既有事件地方化的特点,又有传播的全球性。
3、突发性:既有事件发生的不可确定性,又有事件先兆的可监测性特点。
4、关联性: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的相互联系性。
5、群体性:针对的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人群。
(四)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1级(特别重大)、U级(重大)、川级(较大)和W级(一般)。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国内外形势及现状。
重点阐述近年来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式及现状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与趋势:1、规模大2、损失严重3、影响广泛4、关注程度高5、原因复杂6、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与趋势: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增多3、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4、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相当比重5、新发传染病危害严重6、灾害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容忽视详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王陇德主编,2008 年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三)突发事件常用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重点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预案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响应、岗位流程、现场处置的信息收集与报送流程等内容。
见上述文件规定,重点内容见《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四)我国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构成和运行机制。
重点阐述卫生应急预案、机制、体制和法制等内容。
见《卫生应急工作手册》 2005 年版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组织管理。
(一)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人员组成及职责。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及致伤特点,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职责、任务、人员组织与管理。
紧急医学救援类队伍人员组成。
工作领域:由内科、外科、急诊、重症监护、麻醉、流行病学、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医护技人员组成。
根据每次事件的初步判断、事件规模以及复杂性,选定相应专业和数量的人员组建现场应急队伍。
国家卫生应急队伍职责:1、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参加卫生应急行动;2、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委托建设单位提出有关卫生应急工作建议;3、参与研究、制订卫生应急队伍的建设、发展计划和技术方案;4、承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
详见《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试行)》(二)现场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流程。
根据不同任务启动预案、人员集结、队伍机动、现场处置、医疗后送、撤收讲评等。
1、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分级响应I级响应(1)I级响应的启动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启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有关部门启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特别重大事件(I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I级响应行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特别重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组织和协调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导和协调落实医疗救治等措施,并根据需要及时派出专家和专业队伍支援地方,及时向国务院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和反馈有关处理情况。
凡属启动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事件发生地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协调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
U级响应(1)u级响应的启动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人民政府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有关部门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U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⑵U级响应行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迅速组织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和有关人员到达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并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
凡属启动省级应急预案和省级专项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督导,根据需要和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请求,组织国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和有关专家进行支援,并及时向有关省份通报情况。
(1)m级响应的启动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市(地)级人民政府启动市(地)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m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m级响应行动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迅速组织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并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
凡属启动市(地)级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报告后,要对事件发生地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督导,必要时组织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并适时向本省(区、市)有关地区发出通报。
w级响应(1)w级响应的启动发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县级人民政府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W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W级响应行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和评估,同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
凡属启动县级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