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政务实施方案(投标书)

电子政务实施方案(投标书)

“数字柯桥”——绍兴电子政务实施计划及实施方案投标书二○○二年十一月目录第一部分项目阶段划分 (3)一、第一期工程 (3)(一) 周期: (3)(二) 主要目标: (3)(三) 主要工作任务: (3)二、第二期工程 (4)(一) 周期: (4)(二) 主要目标: (4)(三) 主要工作任务: (4)三、第三期工程 (4)(一) 周期: (4)(二) 主要目标: (5)(三) 主要工作任务: (5)四、实施计划干特图 (5)第二部分项目开发的组织结构 (6)一、组织结构图: (6)二、主要小组的职责 (6)(一) 领导小组职责 (6)(二) 专家小组 (7)(三) 开发方项目经理职责 (7)(四) 电子政务绍兴政府负责人 (7)(五) 需求联合组职责 (8)第三部分项目开发过程控制 (8)一、项目开发方的组织控制 (8)(一) 立项管理 (8)(二) 结项管理 (8)(三) 里程碑评审 (9)二、项目级的控制 (9)(一) 项目计划 (9)(二) 项目计划的跟踪和控制 (10)(三) 项目风险管理 (11)(四) 需求管理 (11)(五) 配置管理 (11)三、工程实施的控制 (12)四、质量控制 (13)五、过程文档 (15)第四部分人力资源配置 (16)第五部分培训计划 (17)一、对开发方的培训 (17)(一) 时机 (17)(二) 对象 (17)二、对用户方的培训 (18)(一) 时机 (18)(二) 对象 (18)三、培训形式 (18)第一部分项目阶段划分根据数字柯桥项目的项目范围,公司的现有集团资源以及目前国际、国内电子政务的实施和应用环境,我们将数字柯桥项目划分为三个工程阶段:一、第一期工程(一)周期:4个月;2002年12月至2003年3月。

(二)主要目标:内部实现县级办公自动化,对外树立数字柯桥的形象。

(三)主要工作任务:实现绍兴县电子政务系统整体构架的总体技术方案。

设计并实现绍兴县电子政务县级政府办公自动化所依赖的核心数据中心。

在系统的整体构架下,实现电子政务内网县级安全认证,并在技术上实现县、镇、村之间的数据安全共享。

保证35个县级部门的公文在线流转,实现网上审批服务、内部办公自动化,并投入运行。

按统一标准建设、开放各部门第一版网站和政务公开子系统。

二、第二期工程(一)周期:7个月;2003年4月至2003年10月。

(二)主要目标:形成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并投入运行。

(三)主要工作任务:根据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反馈,丰富并完善总体技术方案。

根据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反馈,提取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通用功能、流程,将办公自动化系统推广实施到县、镇、村三级,2003年5月份完成。

根据政务公开子系统和网站的运营,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使用,完善数据中心,开发和建设信息交换平台,安全地实现内外网数据的互通互联。

在此框架和基础上,形成涵盖县、镇、村三级的信息资源库共享;自动化办公;公众政务信息平台;网上服务中心;城市建设信息管理、交通管理、决策支持等系统。

建设数据安全监控(PKI)系统、数据备份系统。

三、第三期工程(一)周期:4个月;2003年11月至2004年2月。

(二)主要目标:实现数字柯桥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营造方便、快捷、有效的网上办公环境。

(三)主要工作任务:根据电子政务系统的实施情况,进行业务、技术实现、系统扩展等方面的优化。

将免费电话、多媒体系统接入到电子政务系统中,建设音频、视频会议系统,并延伸到应急指挥系统和网上办公系统中。

四、实施计划干特图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二部分项目开发的组织结构为了使该项目能顺利实施,便于项目的管理和协调,使工作职责更加清晰明白,公司依据CMM3级要求,将和绍兴政府共同建立项目实施小组,其组织结构示意图如下:一、组织结构图:二、主要小组的职责(一)领导小组职责项目的高层管理制订项目的目标、安排人员、控制进度、风险等重大决策项目审批项目监控项目实施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所出现的重大问题(二)专家小组作好绍兴县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工程方案论证、设备选型,发挥专家的参谋助手作用,保证系统建设的权威性,成立绍兴县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专家小组和方案论证、评估专家小组。

方案论证设备选型(三)开发方项目经理职责计划项目实施组建项目实施团队控制项目实施过程汇报项目进度管理项目风险项目变更管理项目计划跟踪和监控项目交接管理(四)电子政务绍兴政府负责人组建技术团队;组建业务需求小组配合项目需求的调研准备部署环境组织项目验收协调开发方与最终用户(如:委办局)的关系(五)需求联合组职责由各利益方(绍兴县电子政务负责方、最终用户、项目开发方)组建需求联合小组,共同对需求负责。

对用户需求进行确认对“需求”的变更进行统一决策进行需求变更的审批对变更后的需求进行确认对最终交付产品的确认第三部分项目开发过程控制一、项目开发方的组织控制(一)立项管理目的:如何进行立项准备工作,项目应该准备的立项文档,如何完成立项审批活动,以保证投资方的利益,确保项目实施。

主要的活动描述:签订开发委托合同确定用户需求编写立项文档立项评审(二)结项管理目的:如何进行验收、项目产成品移交管理。

主要的活动描述:申请验收编写验收文档项目成果保存、管理财务决算(三)里程碑评审目的:根据项目计划设定的里程碑对项目进行控制,对项目是否满足阶段目标进行评估。

主要的活动描述:准备里程碑评审资料组织各方进行里程碑评审发布里程碑评审结论纠正本里程碑的缺陷二、项目级的控制(一)项目计划目的:为开展软件开发与管理活动制订合理的计划。

主要的活动描述:软件工程组参与项目计划工作。

在早期进行软件项目计划的制订工作。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软件工程组和其它受影响的组一起参与项目计划工作。

高级管理人员对软件项目的对外承诺进行评审。

项目计划文档化。

明确做为项目控制、管理对象的软件工作产品。

对软件工作产品的规模进行估算。

对项目的工作量及成本规模进行估算对项目所需的关键计算机资源进行估算。

对项目的进度进行估算。

对项目在成本、资源、进度、技术方面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整理成文档。

对项目所需的开发设备及工具进行计划。

记录用于软件计划的数据。

(二)项目计划的跟踪和控制目的:使管理层充分了解项目的实际进展,以便在项目实际工作结果严重偏离软件开发计划时,使管理层能采取有效的行动。

主要的活动描述:用文档化的项目开发计划进行项目跟踪和项目状态交流。

修订项目开发计划。

高级管理人员对软件项目的对外承诺及其变化进行评审。

项目对外承诺的变更经批准后,通知项目开发组成员及相关小组。

对项目的规模进行跟踪,并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对项目的工作量及成本进行跟踪,并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对项目的关键计算机资源进行跟踪,并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对项目的进度进行跟踪,并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对项目的开发技术工作进行跟踪,并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对项目在成本、资源、进度、技术方面的风险进行跟踪。

对实际度量数据和重新制订计划所用的数据都进行记录。

项目组内部通过定期进行评审来跟踪项目的工作进展、结果和存在的问题。

根据项目开发计划,在选定的项目里程碑处对项目工作成绩及结果进行正式评审。

(三)项目风险管理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在项目开发中,开发方将在项目初期制订风险管理计划,并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跟踪。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若风险发生,开发方将依据风险管理计划中制订的解决办法消除或降低风险,从而使承包的项目风险及早得到发现并解决,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目的:是在潜在问题发作以前就标志它们,这样就可以在生命周期中可以适时地计划和启动风险处理活动。

主要的活动描述: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分析划分风险的优先级制定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的化解风险的监控(四)需求管理目的:项目组与客户就应由软件项目实现的客户需求达成共识。

主要的活动描述:评审软件需求。

软件工程组以评审通过的软件需求作为软件计划、工作产品和开发活动的基础。

将软件需求基线化。

(五)配置管理绍兴县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综合信息化实施工程,工程实施复杂、工作产品数量巨大,因此配置与变更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该工程实施过程中,各开发商和发包方都应该开展配置与变更管理活动。

通过配置与变更管理来维护系统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同时也将通过配置与变更管理来管理项目文档。

目的:软件的配置与变更管理是为了维护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软件产品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主要的活动描述:编制配置管理计划,确定CCB的组成、配置项标识、基线策略及变更控制策略;建立配置库管理系统;标识配置项;编制配置管理报告,用于报告配置与变更管理活动、配置库信息、变更信息及基线状态;进行基线审计,编制基线审计报告;管理变更请求。

三、工程实施的控制1、需求开发类目的:如何开发需求工程活动。

主要的活动描述:确认需求任务计划获取需求需求分析验证需求需求的基线化2、分析设计类目的:如何开展相应的分析设计活动。

主要的活动描述:架构设计及其评审基线化架构设计软件详细设计及其评审基线化详细设计3、实施类目的:提供一个关于软件项目实施过程,用以指导项目开发人员具体实施程序单元编码、单元测试、缺陷修复以及系统集成等工作。

主要的活动描述:制定系统集成计划,及其评审单元编码及缺陷修复走查代码执行单元测试集成单元执行集成测试执行系统测试工作产品基线化四、质量控制1、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目的:确保项目是按照规定的开发过程进行的,确保项目的开发结果满足质量要求。

主要的活动描述:编制项目的SQA计划;准备检查表;根据SQA计划对项目进行审计;编制审计报告;对审计中的不符合性问题进行解决和追踪。

2、测试目的:验证和确认软件项目交付的产品以及及时发现这些产品中的缺陷。

主要的活动描述:计划测试确定测试需求—根据需求工件集收集和组织测试需求信息,确定测试需求。

制定测试策略—针对测试需求定义测试类型、测试方法以及需要的测试工具等。

建立测试通过准则—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为每一个层次的测试建立通过准则。

确定资源和进度—确定测试需要的软硬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测试进度。

评审测试计划—根据同行评审规范对测试计划进行同行评审。

设计测试为每一个测试需求确定测试用例集,并且确定执行测试用例的测试过程。

实施测试阶段创建可重用的测试脚本,并且实施测试驱动程序和稳定桩执行测试阶段包括执行单元测试、执行集成测试、执行系统测试三个阶段。

评估测试阶段对每一次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在每一个测试阶段提交测试分析报告。

3、同行评审目的:及早发现并修复缺陷,以起到保证系统的质量的作用。

主要的活动描述:编制评审计划;准备检查表;召开评审会议,评审人员根据检查表对开发出来的文档、模型、代码等进行评审,发现并记录缺陷;项目成员根据计划修复缺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