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谏逐客书,谈谈人才的重要
1、论“李斯《谏逐客书》”谈宜昌吸纳人才
想到了泱泱秦国的宰相李斯那篇脍炙人口的《谏逐客书》。
宜昌作为一个开放性城市,每年到宜昌就业的大有人在。
而这部分人为宜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很大一部分甚至在自己的岗位上比宜昌人创造出更辉煌的价值。
同时,宜昌本地也有很多优秀人才走出家门,为所在地的建设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种自然的人才流动,可以相互弥补地域、观点、文化等方面的不足。
做为发展中的宜昌,我们更应该以海纳百川之气魄虚心学习外来的先进经验和文化。
和所有把宜昌看做是第二故乡的外地同胞共同努力去建设我们的家园。
在吸引外地人才方面,可能政府部门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可是就我看来,那些物质上的东西只是一方面,作为一个普通的宜昌人,能尊重外地同胞,从自己做起,让他们切实能在这里有家的感觉,我想,即使他们可能会在别的地方找到更好的工作,可就是因为这份眷念,他们还是会留在宜昌。
“引进”和“留住”是一个补血和造血的关系,人才引进再多留不住别人或者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还是徒劳。
所以将心比心,关注外地同胞,公平公正地看待他们的付出,帮助他们解决一个外地人在本地的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
这不是口号,是事实。
他们的“众口铄金”是宜昌被人们所接受的最好的证明!
末了,感谢楚子为宜昌做出的贡献。
希望你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广开言路,为宜昌的发展出谋划策!
2、谈立国之道
实则,立国之道乃用人之道也。
这便是我阅读了《谏逐客书》最直观的感受。
看洋洋中华数百年的历史。
无数君王政客昙花一现,不胜枚举;诸多才子豪杰深居简出,不为人知。
这些给我们带来了太多遗憾。
那前者缘何一现,而后者却又缘何无人问津呢?关键在于用人之道。
在《谏逐客书》一文中,李斯从知己知彼,继而富国强兵,进而称霸中原,最终稳固政权,四方面层层深入。
单刀直入的对人才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做了具体而详尽的分析。
可见国兴在乎人。
道理人人都懂,话人人会说。
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几何?李白一身文采,豪情万丈,然昏君无道,最终落得个抑郁而终的下场;杜甫满腹经伦,虽有怀才济世之能,还不是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蒲松龄,号鬼狐居士,饱读诗书,几番科举几番落榜。
仕途无道,一写《聊斋志异》以泻其义愤,斥责官场的黑暗。
无疑,从开唐
盛世到唐朝没落;由八旗入关到火烧
圆明园。
无不与此关连甚密。
此类文人志士层出不穷,也算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吧。
但是难道他们真的喜欢做居于深山密林的隐士?难道他们是为了沽名钓誉吗?难道他们真不想一展抱负吗?非也非也。
寒窗苦读数十载,两耳不闻窗外事不便是为了搏取功名,一展才华吗?但君王的无道,仕途的险恶,吏制的昏乱,却使一代一代为之而奋斗的人们心寒。
他们不得不觅于人烟罕至之处,去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
但他们仍然在等待,等待有一
天奇迹的发生。
我为中国有这样一群甘于牺牲的人而自豪,也为他们的埋没而感伤。
不禁我再一次呐喊,我们需要伯乐。
姜太公直钩钓鱼众人皆知,刘备三顾茅庐也已传为一段佳话。
最终他们是成功者,留传千古。
可见人才的重要。
但正如上文所言的中国不缺乏人才,而是缺少一种人才得为发觉的制度。
一个埋没人才的朝代最终会为历史的大潮所掀翻。
是勿用质疑的。
千里之台始于垒土。
清王朝的覆灭,便是这一点的昭显。
他的埋没人才的地步连我也为之汗颜。
那些八旗老爷们看了国土一次一次的为列强瓜分,圆明园的一场熊熊烈火,人民的颠沛流离,不知他们是何感想。
是否还会用那一套遗害千古的“八股制”,还会搞那触犯众怒的文字狱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可见人才之重,重乎于天。
我们已有了前车之鉴,当代中国需要人才,更需要一套人才教育机制,人才选拔机制,人才运用机制。
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是一场国力的竞争。
人才便是其中的基石。
那就看一看我们的社会机制吧。
死板的教育模式,高考的重压,使许多充满了光辉的明日之星陨落,我们需要改变。
由于就业问题,中国人才出现了大量的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我们需要改变。
再则,对于人才的工作环境,报酬以及软硬件设施,这些现实问题虽有较大改变,却能否留住人才才是关键,我们还是需要改变。
以上这些在一顶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人才的发展,也裹住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我们已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了。
穷则变,变则通。
我们必需改变以上的种种不足,才是当务之急。
也并非我崇洋媚外,美国人这点上是有远见的。
他们的人才机制已相对完善,吸引了一大批中国的学子。
据统计在美国的学术界,国防部,高级机密研究部门,管理层中有三分之一是华裔。
所以美国人笑言美国对中国没有秘密。
美国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中多位也是中国人,这不尽使我们面临尴尬的境地。
这无疑揭示了中国体制上的弊端。
难道我们非得到了
穷途末路才改吗。
话虽如此,但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
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不积溃步无以成千里。
我们还是应该任重而道远,一步一步的改变,灿烂的明天一定会来到。
吾将上下而求索。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