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浅谈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浅谈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浅谈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

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给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

一、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以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在老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练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和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是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按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将该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学目标可分为五个层次:1.识记;2.领会;3.简单应用;4.简单综合应用;5.较复杂的综合应用。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
a层学生达到1~3;b层学生达到1~4;c层学生达到1~5。

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层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层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三、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如何实现同一时间、同一教师、同一地点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授课?这是课堂教学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有点像复式教学。

以“反函数”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给全班学生复习了映射、函数的概念后,强调函数是由定义域a、值域b以及a到b上的对应法则f三部分组成的一类特殊的映射。

当f:a→b 是集合a到集合b上的一一映射时,就存在f:
a→b的逆映射f:b→a。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若确定函数的映射是一一映射,那么它的逆映射确定的是什么函数呢?这个函数与原来的函数又有什么关系呢?先请学生考虑下面问题:若y=f(x)=2x(x∈r),写出确定此函数的映射?(全体学生思考)证明这个映射是一一映射。

(程度好的同学进一步思考)写出这个映射的逆映射。

四、布置作业分层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
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是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

布置作业一定要精心安排,学生要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

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题组,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a层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

实践证明:实施分层教学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
的发展,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但分层不是目的,而仅仅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要给不同程度的学生
设计不同的阶梯。

作者单位:江苏丰县宋楼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