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运动损伤康复科计划书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首次明确了体育的产业地位,要求各级政府把体育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运动在现代社会已成为健康向上的生活模式,随着运动健身的理念和赛场拼搏、奥运争光的精神不断深入人心,健身运动日益普及,逐渐成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新的增长点。
伴随产生与运动有关的损伤、健康、疾病、健美等问题,涉及千家万户。
运动损伤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的统称。
有别于工伤或日常生活中的损伤,运动损伤的发生与运动项目、训练安排、运动环境、运动者的自身条件以及技术动作有密切的关系。
对体育健身参加者来说,运动损伤将影响其健康、学习、工作和心理,并妨碍体育健身的正常开展。
因此,我们对运动损伤的防治及康复应有充分的认识,最大限度的减少其不良影响,从而使体育健身健康安全而富有成效。
在国外,一部分受到过骨科专业训练的医生,吸收运动医学的治疗理念,采用先进的治疗方法,专门从事肌肉、肌腱、韧带、关节急慢性运动损伤诊疗,从而发展起“运动医学”这一新学科。
我国,随着“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开展,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沿海城市、著名高校和医院相继建立了运动医学专业。
运动医学主要诊治与运动有关的骨与关节、肌肉、肌腱、韧带、软骨、滑膜等创伤,它包括急性损伤,也包括慢性劳损,这些也是普通老百姓的常见伤病,如膝、肩、踝、肘、髋、腕等关节运动损伤和关节不稳,包括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肌腱损伤与腱病、骨骼肌损伤、侧副韧带损伤、髌股关节损伤与不稳、软骨与骨软骨损伤、滑膜病变、肩袖损伤、肩关节不稳、关节盂唇损伤、肩峰撞击症、踝关节反复扭伤等。
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颇多,中药、针灸、推拿、火罐等在运动损伤的康复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消除疲劳和急、慢性损伤的治疗有很好疗效。
今将各种治疗方法总结如下:1 中药疗法中药在损伤早期具有加快炎性产物的吸收与肿胀的消除,减轻肌纤维变性坏死的作用;在损伤中晚期,促进肌纤维的再生,加快再生肌纤维的成熟,减少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同时对肌肉功能的增强和疲劳的恢复有良好作用。
常用药物:云南白药、跌打丸、七厘散内服;木香、独活、五加皮、土鳖、红花、延胡索等制成外敷药;或外用药酒或熏洗药,或使用扶他林软膏或红花油,涂于损伤局部等。
2 针灸疗法常用的是毫针法和灸法。
①毫针法,包括斜刺法、电针、刺络拔罐法、无痛针法等。
主要适用于治疗腰背和四肢肌的急性和慢性损伤以及由于肌肉损伤引起的腰腿疼痛、肩痛等,疗效显著。
②灸法。
常用的有隔姜灸、温和灸、雀啄灸和温针灸等, 在运动损伤中多用于治疗陈旧性或慢性软组织损伤。
另外,当代火针、激光火针在慢性运动损伤中得到应用, 这是灸法、或者说是热针刺法的发展。
3 推拿疗法推拿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重要方法,疗效显著,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它结合现代医学、生物力学、保健等学科,凭医者熟练的手法技能作用于人体,具有较高的保险系数和安全系数,对疾病有相当广泛的适应性,功能上除本身具有的强身健体外,对运动损伤,的防治、康复、各种慢性疾病引起的器官功能不全、神经骨骼系统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等都有医疗、预防、康复的作用价值。
如对于解除菱形肌痉挛、腰肌损伤、髌骨劳损、踝关节损伤等,推拿具有很好的疗效。
同时合理、科学地对可以缩短日后康复时间。
4 冷热疗法治热以寒, 治寒以热, 是中医的大法。
急性损伤会出现红、肿、热、痛, 用冷敷法;慢性损伤大多气滞血瘀,用热疗法。
冷热疗法是运用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理因子刺激, 进行治疗的一种物理疗法。
冷敷时一般使用冰袋或寒冷气雾剂,热疗包括热敷、红外线照射、中药离子导入等。
5拔罐疗法拔罐可引起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及皮下郁血, 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多用于陈旧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
一般而言, 面积大、肌肉厚的部位, 宜用大或中罐;面积小、肌肉薄的部位, 宜用小罐。
最常用的是投火法和闪火法。
6 小针刀疗法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 到达病变处进行轻微切割、剥离等不同形式的刺激, 疏通经络, 顺畅气血而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
目前较多应用于骨伤科、运动系统病变以及软组织损伤。
随着近几年临床上对小针刀疗法研究的深入, 发现小针刀能较好地缓解肌肉损伤后形成的粘连, 促进运动能力的恢复。
7 保持支持带的应用正确使用保持支持带, 能促进损伤组织愈合和防止再伤。
使用保持支持带的原则, 是使关节能固定于相对适宜的位置,受伤组织不再受到牵扯, 活动时不使疼痛加重。
常用的保护支持带有各种护具护膝、护踝、护肘、护腕、宽带腰围等、粘膏、弹力绷带和纱布绷带等。
中西医治疗运动损伤各有所长,那些严重的创伤我们不得不考虑到手术治疗,而许多较轻的损伤和一些劳损性伤病运用中医药则能显示出优势:1、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中医药学在我国发展了几千年,在群众中有着巨大的影响,深受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喜爱。
2、简单、方便、经济,中草药大都价格低廉,中医治疗无需特殊的医疗器材和高昂的设备。
3、疗效独特,中医药在运动医学界之所以能得到广泛承认和使用,最重要的还是其独特的疗效,如在克服运动性疲劳方面,在某些棘手的运动创伤治疗方面,在医疗体育、运动营养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4、无创伤、无毒副作用,西医的许多检查和治疗方法对人体存在伤害,如放射线、穿刺、造影、手术、化学制品等,而中医药基本无这些弊端。
目前,中医药在运动损伤康复方面的研究还只是初步,其诊断与分型还不成熟,但是,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将会大大促进中医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3月22日,岭南中医院界的“老大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新门诊大楼新开设了广州地区首个“运动损伤康复专科”,为2010 年广州亚运会提供中医药特色保健服务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2010年11月5日,广州知名专业养生康复机构扶元堂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联合成立“迎亚运,话养生——运动保健与康复免费咨询中心”,中心咨询内容包括运动常识、运动损伤、运动康复、运动营养等专业知识。
鉴于上述因素,我建议在市中医院三门诊成立“运动损伤康复科”,并与我院骨科联合。
“运动损伤康复科”是通过针灸、推拿、药物、理疗、牵引等传统疗法,结合现代运动医学技术治疗运动损伤疾病。
本科室追崇运动损伤后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大、最快的功能恢复和运动回归的功能需求,体现“功能至上”的特点,贯彻康复训练的理念。
现将运动损伤康复科所需部分治疗仪器列如下:1、站立床及减重步行训练器:减重步态训练器;通过吊带控制,根据需要减轻患者步行中身体的重量保证行走安全。
用于骨关节、神经系统疾患引起下肢无力,疼痛,痉挛的患者,帮助他们尽早开始步态功能训练。
2、消痛治疗仪:A区为场效应治疗区,通电时产生电场、磁场和热作用,用于骨关节肌肉疼痛等症。
B区为生物离子电疗区。
A和B可联合实用,可以增强治疗效果,主要适用于腰腿痛、肩颈痛等。
C区为频率疼痛治疗区,低频主要用于浅表部位病变和疼痛的治疗,中频治疗区则主要适用于组织深层的病变和疼痛治疗。
3、高电位治疗仪:用于疼痛治疗,脑外伤恢复期及其后遗症,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风湿症等。
4、ZYY-8型系列紫外线治疗仪:由微电脑控制,采用冷阴极紫外线灯管。
据有数显计划,治疗时间预制,治疗结束声光提示,小面积体表治疗,输出紫外线强度高等特点。
5、牵引床:牵引床是一种采用机械传动实行牵引的一种新颖器械。
应用人体生理学与机械物理力学科学结合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慢性损伤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腰痛、放射性腿脚麻木、行走无力而引起腿脚肌肉萎缩,以及外伤性颈椎骨折、错位、脱位等症状;也可适用于颈椎性头晕目眩,头痛耳鸣、血压异常等临床症状。
治疗范围:1、膝、踝、韧带急慢性损伤,早期韧带新鲜损伤断裂;陈旧性损伤断裂,功能障碍。
2、半月板损伤。
3、运动末端病损伤,如网球肘、肩周炎、跳跃膝、跟腱、肱三头肌、腘绳肌腱、髂腰肌腱、趾腱膜、脊柱棘突间韧带等骨止点损伤。
4、胫骨中下1/3疲劳性骨折、第五跖骨近1/3疲劳性骨折,等难愈合骨折。
5、髌骨劳损。
6、对于无明显外伤的身体、关节疼痛、功能受限,属于中医寒凝、气滞血瘀或气血虚损的疾病如颈背、腰背肌肉筋膜炎;退化性骨关节病;肌腱、腱鞘、滑膜、滑囊、腱围的炎症。
特色诊疗项目:1、脑血管意外早期恢复:早期采用中西医治疗方法,配合各种康复理疗手法,有效地防止了中风继发障碍如肌萎缩、关节挛缩、肩关节半脱位、肩痛、肩手垂和足内翻等症的发生或减轻其程度,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曰常生活活动能力。
2、腰椎间盘脱出症:采用运动、牵引、推拿、理疗、药物等具有特色的保守治疗方法,免除手术治疗的痛苦,疗效显著,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3、颈椎病:采用运动、牵引、推拿、理疗等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4、周围性面瘫:早期采用理疗、针灸,配合中西药物治疗,效果十分满意。
5、周围神经损伤:采用理疗、体疗、针灸,配合中西医药物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6、各种术后粘连、关节活动障碍。
7、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8、骨关节疾病的物理治疗及运动治疗。
9、多种疼痛的物理治疗。
相信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科室的协助下,我院新建的运动损伤康复科会以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宗旨,竭力做好各项工作,让患者以最佳状态回归社会,并同时能够为医院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