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施工复习资料范文

建筑施工复习资料范文

《建筑施工》综合复习题81分一、填空题1、基坑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有降水法、降水法。

2、填土压实质量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

3、砖石工程的冬季施工方法有、、。

4、起重机的起重能力常用、和三个参数来表示。

5、按桩的施工方法,桩分为和;按受力情况分为和。

6、高级抹灰的做法是:、、多遍成活。

7、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可以采用、和等作业方式。

8、流水施工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

9、双代号网络图的三要素是、、。

10、项目施工进度控制主要包括:、和三项内容。

11、混凝土自高处倾落时的自由高度一般不超过米,在竖向结构中不超过米。

12、确定厂房柱基础与设备基础的施工顺序一般有两种方案、。

13、皮数杆一般在墙体的处及处设置。

14、根据其节奏规律的不同,流水施工可分成流水和流水两大类。

15、双代号网络途中,只表示相邻前后工作之间的先后顺序关系,既不消耗,也不消耗的工作称为需工作。

16、、、是双代号网络图的三个基本参数。

17、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可用、以及硫磺胶泥锚接三种方法。

18、轻型井点布置包括和。

19、防水工程包括:和。

20、一般抹灰按使用要求、质量标准和操作工序不同,可分为三级:、、。

21、施工组织设计按编制对象范围的不同可分为、、。

22、流水施工参数主要包括、、。

二、单项选择题1、混凝土预制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起吊,达到设计强度的才运输、沉桩?(A) 50%,70%; (B) 60%,70%; (C) 70%,100%; (D) 80%,90%2、下列哪种措施不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A)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 (B) 降低水泥用量;(C) 选用细沙配制混凝土; (D) 降低浇筑速度;3、结构构件的吊装过程一般为:(A) 绑扎、起吊、对位、临时固定、校正和最后固定;(B) 绑扎、起吊、临时固定、对位、校正和最后固定;(C) 绑扎、起吊、对位、校正、临时固定和最后固定;(D) 绑扎、起吊、校正、对位、临时固定和最后固定;4、铺贴屋面卷材的顺序是:(A)先铺排水集中部位,由下向上铺贴;(B)后铺排水集中部位,由下向上铺贴;(C)先铺排水集中部位,由上向下铺贴;5、无粘结预应力筋应()铺设。

(A)在非预应力筋安装前;(B)与非预应力筋安装同时;(C)在非预应力筋安装完成后;(D)按照标高位置从上向下。

6、当屋面坡度大于()时,应采取防止沥青卷材下滑的固定措施。

(A)3%;(B)10%;(C)15%;(D)25%。

7、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屋面厚度不宜小于:(A)30mm; (B)40~50mm; (C)45mm (D)45~50mm8、基础开挖时,挖深超过地下水位时,应注意流沙的产生。

(A) 0.5m; (B) 0.8m; (C) 1.0m; (D) 1.2m9、采用钢管抽芯时,井字形支架的距离不宜大于:(A)50mm; (B)100mm; (C)100cm (D)50cm10、圆钢筋接头及切断处均应加工成弯钩。

(A)180.; (B)135。

; (C)90。

(D)4511、在吊装构件时,构件间的安全距离为 m:(A)1.5; (B) 2.0; (C) 2.5; (D)3.012、一般轻型井点降水的特点是:(A)挖土始终处于干燥状态; (B)消除流沙现象;(C)能使土更密实; (D)A与B和D;13、混凝土预制桩打桩时采用,使桩头不易打坏:(A) 重锤低击; (B)轻锤高击;(C) 轻锤低击; (D) 重锤高击;14、在网络计划中关键工作的最小。

(A)自由时差; (B)总时差; (C)时间间隔; (D)工作持续时间15、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设计步骤首先考虑的是下列哪项?()(A)运输道路的布置; (B)材料、构件仓库、堆场的布置;(C)起重机械的布置; (D)水电管网的布置。

16、在沟槽开挖时,对松散和湿度很高的土进行土壁支撑,可采用下列哪种?()(A)断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B)垂直挡土板式支撑;(C)连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D)断续或水平式水平挡土板支撑。

三、简答题1、简述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所包括的内容。

2、简述钢筋代换的原则及方法。

3、试述用“表上作业法”进行土方调配的步骤和方法。

4、试述一般抹灰的分类、组成以及各层的作用。

5、解释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6、砌砖前为什么要对砖洒水湿润?为什么不能过湿?如何控制其含水率?7、施工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四、计算及论述题1、某施工项目由A、B、C、D四个分项工程组成,它在平面上划分为4个施工段。

各分项工程的流水节拍分别为t A=5d,t B=3d,t C=4d,t D=2d。

分项工程B完成后,其相应施工段至少应有技术间歇时间2天;分项工程C完成后,它的相应施工段要有组织间歇1天;同时,为加快施工进度,分项工程A与B搭接1天进行。

试计算流水施工工期并绘制进度计划横道图。

2、论述土方工程开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3、某五层拟建办公楼建筑面积4125平方米,底层平面尺寸为15m*55m,建筑高度为18米。

该建筑物地处城市建筑密集区,其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基础埋深为-2.000米。

基底开挖尺寸为16m*56m,地下水常水位为-1.000米。

试编制该工程的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包括施工顺序、施工方法)。

要求根据本课程所学土方工程、混凝土工程中的相关内容尽可能详尽描述所采取的施工方案以及说明该方案的可行性。

4、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为C:S:G = 1:2.09:4.25,水灰比w/c=0.6,每m3砼水泥用量为294kg,测得现场含水率砂为5%,石子为1%,试计算施工配合比。

第 3 页共8 页综合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重力降水法、强制降水法2、压实功、土的含水量、每层铺土厚度3、掺盐砂浆法、冻结法、暖棚法4、起重量、起重高度、起重半径5、预制桩和灌注桩;端承桩和摩擦桩6、一底层、数中层、一面层7、工地、工厂和联合8、水平指示图表(亦称横道图)、垂直指示图表、网络图9、工作、节点、线路10、施工前进度控制、施工过程中进度控制、施工后进度控制11、 2;312、封闭式、开敞式13、转角、纵横墙交接14、节奏、无节奏15、时间、资源16、工艺参数、空间参数、时间参数17、焊接、法兰接18、平面布置、高程布置19、屋面防水工程、地下防水工程20、普通、中级、高级21、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2、工艺参数、空间参数、时间参数二、单项选择题三、简答题1、简述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所包括的内容。

答:(1)工程概况及其施工特点的分析(2)施工方案的选择(3)单位工程施工准备工作计划(4)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5)各项资源需用量计划(6)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设计(7)质量、安全、节约及冬雨季施工的技术组织保证措施(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9)结束语2、简述钢筋代换的原则及方法。

答:代换原则:(1)不同种类钢筋的代换,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等应力代换);(2)当构件受抗裂,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钢筋代换后应进行抗裂,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3)钢筋代换后,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所规定的钢筋间距,锚固长度,最小钢筋直径,根数等要求;(4)对于重要受力构件,不宜用I级光面钢筋代换变形(带肋)钢筋;(5)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进行代换。

(6)对有抗震要求的框架,不宜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中的钢筋。

(7)预制构件的吊环,必须采用未经冷拉的I级热轧钢筋制作,严禁以其他钢筋代换。

代换方法:等强度代换;等面积代换;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

3、试述用“表上作业法”进行土方调配的步骤和方法。

答:a.用“最小元素法”确定初始调配方案b.用“假想运距法”检验初始方案是否最优c.用“闭回路法”调整初始调配方案d.用“假想运距法”检验调整方案是否最优e.最优调配方案4、试述一般抹灰的分类、组成以及各层的作用。

一般抹灰分为普通抹灰、中级抹灰和高级抹灰三类;抹灰的组成分为底层、中层和面层,底层主要起与基层粘结的作用,中层主要起找平作用,面层主要起装饰作用。

5.解释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产生原因: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化热,蓄积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热量不易散失,使内部混凝土温度显著提高,而表面散热较快,使混凝土内部和外部形成温差,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

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裂缝,混凝土内逐渐散热冷却产生收缩时,由于受到基岩或混凝土垫块的约束,接触处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拉应力极限强度时,在与约束接触处产生裂缝。

(2)防治措施: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宜选用粒径较大的卵石、降低含泥量;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水管;扩大浇风面和散热面;掺入适量的矿物掺料;加强混凝土保温、保湿措施;从混凝土表面到第 5 页共8 页内部设置若干测温点,出现情况及时处理。

6、砌砖前为什么要对砖洒水湿润?为什么不能过湿?如何控制其含水率?答:(1)砌砖前对砖洒水湿润,是为了避免干砖在砌筑后过多地吸收砂浆中的水分而影响砂浆中水泥水化,降低其与砖的粘结力。

(2)浇水过湿,会使砌体走样或滑动。

(3)常温下砌筑在砌筑前1-2天浇水润湿,普通砖、多孔砖的含水率宜控制在10%-15%;灰砂砖、粉煤灰砖含水率在8%-10%为宜。

7、答:技术准备、施工现场准备、物资准备、施工队伍准备、下达作业计划或施工任务书。

四、计算及论述题1、解:2、答:(1)基底超挖:开挖基坑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

(2)基底保护:基坑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

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0.3m土层不挖,待作基础时再挖除。

(3)施工顺序不合理:土方开挖宜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4)基坑边坡不直不平、基底不平的缺陷应加强检查,随挖随修,并要认真验收。

3、答:(1)确定施工程序a.接受任务阶段:在此阶段承接施工任务,签订施工合同,明确拟施工的单位工程。

检查改项目是否有经上级批准的正式文件、投资是否落实。

b.开工前准备阶段:施工执照办理。

、施工图纸通过会审、施工预算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已经经过批准并已交底、场地平整、施工用水用电排水均满足施工要求等。

c.全面施工阶段: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维护,先结构、后装饰,先土建、后设备。

d.竣工验收阶段: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首先内部预验收,然后,经建设单位和质量监督站验收合格,双方才可办理交工验收手续及有关事宜。

(2)确定施工起点流向确定单位工程在平面上或竖向上施工开始的部位和进展的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