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务人员标准防护措施样本

医务人员标准防护措施样本

医务人员原则防护办法
一、原则防止
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备传染性,无论与否有明显血迹污染或与否接触非完整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要采用防护办法。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依照疾病重要传播途径,采用相应隔离办法(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原则防止办法
1.医务人员进行有也许接触病人血液、体液诊断和护理操作时必要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及时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断、护理操作过程中,有也许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备防渗入性能口罩、防护眼镜;有也许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也许污染医务人员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备防渗入性能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也许接触病人血液、体液诊断和护理操作时必要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断、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分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利器盒,或者运用针头解决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品有安全性能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针头、刀片等锐器。

6.医务人员发生血源传播性疾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及时采用如下局部解决办法(在发生科室完毕):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伤口向下,尽量自然流出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粘膜,应当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医务人员工作时普通防护
医务人员利器伤报告及解决制度
医院职工由于职业特殊性,在工作中被感染机率很高,以经血液传播疾病所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率很高,因而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慎被损伤性废物刺伤、擦伤,必要采用如下应急解决办法:
1、一旦被刺伤要保持镇定,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针头小心放回到利器盒。

2、伤口向下,尽量自然流出血液,相对减少受污染限度。

3、同步用流动水冲洗,碘伏、酒精消毒受伤部位,必要时去急诊室清创解决。

4、及时上报防保科、院感科。

5、去实验室采血检查肝三及HIV。

6、调查被刺针头污染源状况,如是特殊病原体感染人使用后针头刺伤要做有关化验检查和做定期跟踪检查。

7、如被乙肝病人污染针头刺伤,最佳在8-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和乙肝疫苗。

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和接种后无反映者,应重新进行乙肝疫苗程序接种。

8、如被HIV污染针头刺伤,要按HIV防止方案用药,给药时间最佳在刺伤后1-2小时内,并用完一种疗程(一种月)。

避免损伤性废物刺伤办法:
1、尽量减少有也许导致医务人员伤害不必要操作。

2、用过针头及尖锐物品应弃于耐刺硬壳防水容器内,该容器放于
以便使用地方。

3、接触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物品时应戴手套、帽子、口罩、必要时穿防护服。

4、收集解决医疗垃圾时,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品。

5、锐器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损伤性废物解决。

6、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

7、禁止将针等锐器物徒手传递。

8、禁止针等锐器物脱帽。

院感办。

相关主题